什么是影视评论
影视评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对影视作品和影视界的各种现象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就是影视评论。
二、影视评论与影视研究论文的区别
不少人把影视评论与影视研究论文混为一谈,故而有了想法也不敢动笔写评论,把它视为高深莫测的畏途。其实,两者虽有联系,但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
影视研究论文一般是从宏观角度,对影视作品和现象作出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探究,并试图总结出蕴含在其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文章的理论性比较强。
影视评论一般是从某个微观的角度,就某部影片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是某个电视节目,谈自己的看法;文章也不需要太重的理论色彩,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影视评论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口子要小。
写影视评论宜从一个具体的点上切入,口子要小,以便集中笔力评得到位,评得透彻。而切忌口子太大,大而无当。这从文章的题目就大致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评周杰伦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出色表演》《谈谈2007年“春晚”的几个小品》就是比较合适的题目。如果改为《周杰伦表演艺术论》《谈谈电视小品》就显得口子太大了,不易写好。
2、要有独到的见解.
人云亦云,老调重弹,是评论文章的大忌.好的影视评论往往从别人不太注意的地方或是与许多人观点不一致之处入笔,亮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电视收视率,越来越被电视台看重,连中央台也不能幸免。但是否所有的电视栏目都要以收视率的高低作为衡量节目优劣的标准呢?短时间内的收视率低是否意味着该节目没有发展的空间而必须立即砍掉呢?有些电视台因为眼下的收视率低而把“读书时间”之类很高雅很有意义的节目停播了,其实是缺乏文化眼光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如此等等,很值得写写评论。
3、要以理服人。
无论是评某部电影、某个电视节目,还是评某个导演、演员、节目主持人,都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切忌意气用事。眼下有部分发表在网络上的影视评论,缺乏具体的艺术分析,或是一味地大唱赞歌,或是胡乱地贬损,甚至人身攻击。这不是影视评论写作的正途,不利于良好的批评风气的形成,对影视创作人员和观众双方都没有好处。当然,只要依据充分,言辞上适当尖锐一点,带一点杂文的笔调,那是另一回事。
4、篇幅要短。
影视评论口子小,论点单一,笔力集中,因此决定了它的篇幅也应该是比较短小的。一般是几百字,或是千字左右为宜,长一点的也不要超过1500字。
5、投稿要及时。
如果向报刊投稿,还要顾及到时间问题。一部电影,刚上映,抓紧看,一两天内完稿,用电子邮件寄出。时间一长,大家对这个电影已经没有印象了,谁还要看你的评论?
四、电影评论示例:
《莎翁情史》:难说最佳
灯火与红地毯交相辉映、美人与时装互为烘托、鲜花与掌声合力营造隆重氛围的第七十一届奥斯卡奖刚刚落幕,反应迅速而又一向喜欢凑热闹的娱乐传媒,纷纷发表图片与文章,对获得本年度七项大奖的影片《莎翁情史》大加赞赏,叫好之声铺天盖地。
应该承认,奥斯卡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传媒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否则,生活在江南小城的我,怎么会在颁奖典礼过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的4月17日下午,就急急地弄来一张VCD光盘,与家人,与同样自信有点儿鉴赏力的年轻朋友,端坐在电视机前。可是,当我们看完影片,交换感受的时候,意见是惊人地一致:并不怎么样啊!我们想努力找出该片导演约翰·高登自诩的“幽默、浪漫、性感和智慧”的光鲜之处来,虽不能说无,但总觉得不甚强烈,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和主题,都难于激起观众心灵深处的震撼;其台词也没有莎翁诗体语言的深沉和美感,缺乏艺术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再说因主演该剧女主角薇奥拉而获得本届奥斯卡影后的格温妮斯·帕尔特罗,长相中等,演技中上,仅此而已,根本不像英国影评人所说的“魅力不可抗拒”。而最佳女配角,伊丽莎白一世的扮演者,64岁的朱迪·丹奇,脸上抹着厚厚的白石灰一般的东西,整个扮相戏剧舞台化的痕迹十分明显,不知是凭什么以她那仅仅8分钟的戏征服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那数千名评委而获此殊荣。
总而言之,被列为本届奥斯卡榜首的好莱坞影片《莎翁情史》,可以一看,却难说最佳。
1999.4.26
五、电视评论示例:
电视娱乐节目,能不能少一点俗气
娱乐节目是诸多的电视节目中比较显眼的节目,大多又安排在晚饭之后的6点到6点3刻这个最佳的时间播出。可是,观众对近年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评价普遍不高,甚至越来越失望。
笔者最近在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中作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对娱乐节目表示认可并喜欢看的仅占4.7%,有80.1%的学生表示不认可,有15.2%学生表示极度反感。他们给出的不认可和反感的理由归纳起来是一个字——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节目的内容太庸俗。
娱乐节目中每天都有“娱乐资讯”,本该是传递与娱乐相关的最新信息,以让观众知晓。这些信息应该是客观的,真实的。可眼下有不少电视台播出的娱乐资讯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捕风捉影的,或夸大其词的。比如说某部新拍的电影,故事如何精彩,演员阵容如何强大,画面如何唯美……等到观众一进影院,却发现大上其当。还有一部分资讯是无聊透顶的。比如说演员当中,谁跟谁在私下里约会,谁已经怀孕了,谁生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女儿等等。这些东西,与娱乐业,与艺术又有多少关系,值得如此大肆炒作吗?
娱乐节目中的“明星访谈”,本该是让他们谈谈创作的体会或是以后怎么创新怎么突破原有的自己之类有价值的话题,可有的节目,所邀请的艺人,根本还够不上明星的档次,从他/她的嘴里出来的除了自谓名星如何如何以外,再也说不出有意思的话来.
再说,电视是大众的电视,娱乐是全民的娱乐,凭什么娱乐节目播出的内容大都局限于“明星”;偶尔有大众参与的,也往往是选“星”选“透”之类的。为什么就不能报道报道厂矿、农村、学校等基层开展的真正的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呢?
二、节目主持人的言谈举止太俗气。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们认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可现在有相当多的主持人却是从上到下,一身的俗气。请看有相当一部分主持人的——
服装:太短、太露,过分妖艳;或远离大众,或与节目的内容很不协调。
头发:五颜六色,乱七八糟;或九曲十八弯,或翅到半空中;过度显眼,另类到失了分寸。
首饰:女主持环佩叮当,拖拖拉拉一大串,像个珠宝展柜,看着都觉得累;男主持戴耳环,挂项链,不像个男人样。
表情:过分油滑,像个小丑;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夸张无度;瞪眼睛,吐舌头,做鬼脸,挤眉弄眼,五官错位。
腔调:或嗲声嗲气,故作媚腔,面对观众,却像在自家老公面前一般撒娇;或盲目摩仿港台,呜哩哇啦,高声尖叫,有失体统。
言辞:见了男的都是“帅哥”,见了女的只叫“美女”,似乎除此之外就没了别的称谓;面对异性嘉宾,或是男女主持人之间,打情骂俏。
……
许多中学生在问卷中写道:电影娱乐节目,能不能多一点文化,少一点俗气?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四)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1. 电影语言评论。《<红高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2. 电影结构评论。《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
3. 电影修辞评论。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 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周恩来>的节奏艺术》
5. 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碟中碟>的悬念技巧》
6、电影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音响》
7. 电影色彩评论。《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8. 电影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9. 电影表演评论。《眼之魅》
10.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活体、问答体、随感录。近年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电影”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二)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四)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PS:
有很多人认为看电影就看电影呗,评什麼?论什麼?但事实上,在你写影评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烂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他们又是用什麼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人人唾弃的大烂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著不同的想法来拍摄?
这些,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看电影时能看到更多的细微末节,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那麼,你成功了
当然,没人是一蹴可矶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学创作者外),当我自己回顾一开始写的文章,也觉得自己的文笔生涩,眼光不够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发现自己很自然的就长篇大论了起来,当然,现在依然不够好
最好的一句话是----
“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
不是一定要中规中矩的写影评,正面.反面.侧面的见解都是很独到
化简为繁,化繁为简,字字都是精采 。
关于什么是影评 就是个人对电影的评论吧 看完电影后所发表的看法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