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的日本对外政策
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日本,日本也是一个内部矛盾重重的凡人。并不可怕,战胜它也不难。尤其是20世纪上半期的日本外交政策对于了解二战日本发展的原因背景和步骤都是很重要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利用西方列强在欧洲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的时机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和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并在巴黎和会上力图使占领合法化,巩固在远东及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当然这自然就和美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调节在华势力及太平洋霸权,1921年美国召开了著名的华盛顿会议解决美日海军军备竞赛问题,我看过关于日本海军崛起的一本书,当时日本几乎是倾其全国所有,竞赛是极其激烈的以至于两国都有点受不了了。会议拆毁了英日同盟,在太平洋上达成了美日妥协,但日本在华势力遭到了消弱。这就是当时的日本的国际背景。
20世纪初,日本政党政治兴起,在币原喜重郎担任外相期间日本开始了“和平协调”的币原外交,中心就是中国问题,主张缓和对华政策,承认门户开放,与英美协调以维护既得利益。这主要还是因为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受到各帝国主义列强的牵制,不得不暂时顺应维持华盛顿体制。此外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要求采取更多的经济扩张手段,这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在日本的一种反映。从中国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看的出来1921年-1926年这段时间日本和中国的关系还算稳定,没有太多的冲突。1927年田中义一组阁自兼外相改
变币原外交加紧对华武装干涉出兵山东以及皇姑屯事件就是证明。1927年田中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即《田中奏折》确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及其对外扩张侵略步骤。
1929年田中下台,币原再度出任外相继续“协调外交”,但时不与币原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被打破,“协调外交”很快失去了存在的条件。1931年日本军部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在日本军部的压力下,日本将战争进一步扩大。1932年“满洲国”建立,1933年日本退出国联。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广田弘毅受命组阁,由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初步建立。广田内阁调整了对外方针,1936年召开的“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确定了外交国防相配合,南北并进和全面侵华的方针,这是日本称霸亚太地区进行扩军备战的纲领。随后的“四相会议”决定了《帝国外交方针》调整了对华、对美、对苏、对德关系。1936年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法西斯侵略集团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中日本政府发表了三次《近卫声明》,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到政治诱降为主的“不予拒绝参加新秩序建设”,再到具体提出招降条件,同时还提出了“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的近卫三原则。
给不给面子!!!蔡萎嗦
政策是侵略扩张
比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抗日战争
入侵了朝鲜、占领了台湾、东北,想占全中国
军国主义扩张
实例:甲午战争,侵占台湾,吞并朝鲜
日俄战争,占领大连、旅顺地区,取代沙俄在东北事例
9.18,占我东三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侵华战争同时,侵占太平洋沿岸地区如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后均被反法西斯的正义之师消灭
布皇恩于四海
哪个天皇在诏书里是这么说的吧,不记得是哪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