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好是商朝国王武丁的王妃,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与军事家。
由于妇好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当时非常重要的祭祀与朗读祭文。她也被任命为卜官,成为武丁时期的一位女政治家。
妇好也是位军事家。她多次带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妇好死后,武丁十分悲痛。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武都氐族人杨大眼妻潘氏是我们知道的早期协助丈夫领兵的将领。杨大眼仕拓跋魏,历官直阁将军、征虏将军、东荆州将军、武卫将军,屡次出征,与萧梁及荆州少数民族战斗。潘氏武艺高超,善于骑射,自行来到丈夫军中,身着戎装,当厮杀时和丈夫一起与敌军刀剑相交,当游猎时并骑出入丛林。战斗或打猎完毕,回到军营,夫妻同坐幕中,与部下将领、幕客随意交谈,笑声四起,杨大眼有时高兴地指着妻子对众人说:“此潘将军也。”可见夫妻情好之深,当众表现出来,不像后世人忌讳公开表达这种感情。他们生有三个儿子。后来杨大眼出征,潘氏留在洛阳,对丈夫不忠诚,被大眼杀死,与始初的情形迥异(《魏书·杨大眼传》、《北史·杨大眼传》)。
2、洗夫人
洗夫人(约512~602),南朝高凉郡(今广东南部)人,家族世代为越族首领,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协助长辈安抚部众,行军打仗。年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冯氏来自北方,这时已四世为太守,但治理仍不合当地民情,号令不行,洗夫人婚后与冯宝共理政事,处理刑狱,告诫洗氏宗族守法,有犯罪的严惩不贷,做到令行禁止。当侯景攻打台城,反对梁武帝时,高州刺史李迁仕伪称援助梁朝,召冯宝会师,洗夫人看出诈情,伪言贡献物资,率 兵袭击李迁仕,与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合作取得胜利。冯宝死后,洗夫人理事。陈朝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洗夫人儿子冯仆相助,洗夫人宁肯儿子被害,不从其乱。欧阳纥失败,陈朝因洗夫人功劳,封冯仆为信都侯、平
越中郎将、石龙太守,洗夫人受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陈朝灭亡,洗夫人统辖广东诸郡,被尊为“圣母”,寻归顺隋朝,封为宋康郡夫人。王仲宣起兵反隋,围攻广州,洗夫人发兵与战,亲自披甲,乘马,护卫隋朝使者裴矩,抚绥四方,隋文帝以她“甚有大功”,封为谯国夫人。洗夫人又上书揭发番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隋朝查实,处理了赵讷,洗夫人奉诏书,奔走十几个州,安抚民众(《隋书·谯国夫人传》、《北史·谯国夫人传》)。
3、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第一个领兵打仗获得成功的妇女。她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隋时与柴绍结婚。李渊太原起兵时,平阳公主正在长安,柴绍对公主说:你父亲起兵将要打京师,我应当去出力,但我们一起走走不了,怎么办呢?主很有主意地说:你快点放心走吧,我一个女子好说,自有走的办法。柴绍遂出走太原,公主到了户县,变卖家产招募人马,聚众数百人,树起反隋的旗帜,以响应她父亲。又派人联络当地小股反隋武装,占有户县、周至、武功等地,在军中申明纪律,禁止抢掠,老百姓高兴,很快众达7万,威振关中。隋炀帝的京师留守发兵攻打公主,公主屡次击败他们。李渊领兵渡过黄河,柴绍来迎接公主,公主率领精兵万余人,与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在进军长安时,公主与柴绍各置幕府,继续统兵征战,她的部队称为“娘子军”。她曾驻军于山西平定地方的娘子关,这个地区因此而得名,成为后世的军事重镇。平阳公主的业绩受到后人的敬重,文人墨客不乏颂咏之作。明人王世贞《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一)希望当时对瓦剌的斗争中也有平阳公主式的女英雄为国 立功。话说回来,平阳公主每战身着甲胄,或以军鼓指挥战斗,或执剑冲锋在前,大约是积劳的原因,起兵六年后公主亡故。对她的死,李渊极其悲伤,令丧礼加厚,送葬的仪仗队中要有羽葆(华盖)、鼓吹、大路(大辂,大车)、麾幢、虎贲、甲卒、班剑。羽葆是有大功勋的人才可能赐用的,李渊以此酬劳女儿助平天下的功劳,但是太常寺官员提出异议,说鼓吹是军乐,自古以来也没有用在妇人葬礼上的,不能用。李渊坚持原令,并开导说:像公主那样领兵征战,助建国家,古来也没有呀!用鼓吹军乐正合她的身份事绩。葬礼就按李渊的命令进行了(《新唐书·平阳公主传》、《旧唐书·柴绍传》)。
4、梁红玉
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与丈夫的结合有一段传说故事。据说她当妓女时,看中穷困的韩世忠,给予资助,使世忠后日得以发挥才能。当宋室南渡,苗傅、刘正彦废高宗立太子赵时,韩世忠领兵进讨,苗傅将在杭州的梁氏及其子韩亮关押起来,寻又封梁氏为安国夫人,派她去招抚世忠,梁氏到军中,帮助世忠继续进兵,促成高宗复辟。随后世忠任浙西制置使,驻守镇江,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梁氏随世忠在军营,当战斗激烈时,亲自击鼓,鼓舞军士斗志和勇气,终于在将士通力奋战下打击了金军。世忠任宁武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开辟楚州,与士兵一同劳作,梁氏亲自织草帘子,以便建造房屋(《宋史·韩世忠传》)。梁氏贵为国夫人,从军打仗、生产,不畏劳苦,实有一番作为。她的生活,自会是充实的。
5、辽国女将——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萧氏与耶律氏世代通婚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萧氏的女子都嫁给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给萧氏。萧氏成为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有辽一朝,萧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萧太后,莫过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萧绰,出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公元953)五月。她的姓氏注定她的出身,那是一个显贵的家庭。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萧绰的母亲则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算起来,这对皇族夫妇之间差了一辈,燕国公主原本是丈夫的表外甥女。据说,萧绰的小名“燕燕”,就是来源于母亲的封号。而当时的北宋王朝则称她为“雅雅克”。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对外的军事日渐强盛,对内的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
保宁八年(公元976)二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并且将此著入法令,使得萧绰实际上成为大辽国的女皇。乾亨四年(982)九月,35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山西大同)焦山行宫。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道遗诏无可争辩地将辽国交到了时年仅29岁的皇后萧绰手里,由于萧绰任人得宜,使辽国的军事实力方面也有了相当的增强。她对将士奖罚分明,将士用命,军事整饬,一扫从前的颓败之势,士气大振。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宋太宗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公元986)的三月,宋太宗置辽国已对宋做好全面准备并积累了大批骏马粮草的情形于不顾,就对辽国发动了大规模的“雍熙北伐”。宋军兵分三路出兵,起初,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随着战事深入,局势开始改变。事实上,早在当年辽景宗时北宋伐幽之后,萧绰便已经开始致力于对辽国军事实力的培养。她不但将辽国最出色的将领耶律休哥、萧道宁等人派往与宋相邻的边境镇守,更授意他们一切皆以对宋抵抗用兵为宗旨做各项准备。因此,他们早已成竹在胸。萧绰对治下将领十分优遇,辽国名将耶律斜轸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统和元年八月,在萧绰的安排下,辽圣宗耶律隆绪当众与耶律斜轸交换了弓矢鞍马,结为生死之交。——和将领臣子做这样的结交,北宋的皇帝是万万做不来的。
于是,萧绰以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潘美、杨业一路,自己则亲自带着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
就在这年五月,萧绰亲披戎装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阻断水源粮道。终于在五月形成夹攻之势,使得宋军转胜为败,死伤惨重,竟致于使得易州之东的沙河被尸体所堵塞。曹彬所部的大败,影响到了原本一路取胜的另两路宋军。萧绰因此得以腾出兵力,转向西路宋军。辽帝和太后亲征大胜的消息,极大的鼓舞了辽军的士气,而宋太宗连忙下令全线撤退。撤退的消息则更影响了宋军的士气,使西路军一路连吃败仗。
七月,西路宋军终于退至代县一带。宋名将杨业审时度势,认为辽军势头正劲,不能硬拼,再者皇帝已下令撤退,也应该暂避其锋芒。然而同率西路军的潘美和监军王侁却欲争功,更因杨业乃是北汉归宋的降将,而斥责他为胆小怕死。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早已对杨业妒忌万分,这时也随声附和、步步紧逼。身经百战的杨业不堪受辱,负气进攻朔州。结果正中了萧绰所设的圈套,陷入了辽军的埋伏之中。当杨业按事先的约定,退至陈家谷口之时,更大的打击在等着他:主将潘美原本是带了主力来接应的,但是监军王侁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逼着潘美将伏兵带出谷口,想要赶到前线去争功,在半路上得知杨业战败的消息后,真正胆小怕死的王侁却又立刻带着潘美和兵士逃之夭夭了。悲愤填膺的杨业突围不成,便命部下各寻生路。然而部属无一人愿做逃兵,都誓死相随,最终包括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在内的所有部属都全数殉国,杨业本人也被活捉,悲愤之下绝食殉国。雁云大捷是宋辽之间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大战役,从此以后,辽国改被动为主动,而宋朝却改主动为被动,对辽国多以抵御为主,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守。辽国从此占了上风,成为压在宋朝头上的角色。
自雁云大捷后,萧绰更进一步经略军事,在实力雄厚之后,她开始主动地向宋朝挑战,甚至多次亲自披挂上阵、跃马疆场。在所有的战事中,她几乎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威名远扬的一员女将。辽国的声势也在她的一次次旗开得胜中扶摇直上,党项、女真等等周边部族国家都纷纷向辽国称臣纳贡。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深秋闰九月,萧绰领着辽圣耶律隆绪、韩德让,率二十万辽国精锐部队南征大宋。在萧绰合宜的战略安排、也在太后皇帝亲征的鼓舞下,辽军势如破竹,两个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两国澶渊之盟商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同时他也完成了寇准所给的任务,为北宋朝廷省下了每年七十万金帛。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在中国的历史上正式形成了辽宋南北对峙的局面,并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幽云十六州属于辽国,双方结束了为此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这使得萧绰的功业更为辽人所景仰。即使在宋朝,她也成为一个传奇。
就在这一年,辽圣宗再一次为母亲加进尊号,使萧绰的尊号从统和元年的“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四年的“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一直加到了“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仁洪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享受着儿女孝顺、丈夫恩爱的承天皇太后萧绰在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的十一月为儿子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了耶律隆绪。决定从此结束她在辽景宗、辽圣宗年间,整整四十年有余的“摄政女皇”生涯,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就在南行的途中,萧绰染上了疾病,就在十二月初,她逝于行宫。终年57岁。萧绰的死使辽圣宗耶律隆绪悲哀异常,他寝食俱废,一直哭到呕血,并为母亲上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隆重安葬于辽乾陵。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绰,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还作为一个女人,真正享有完整的人生。
6、秦良玉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与石砫宣抚使马千乘结婚。石砫是少数民族土司,长官世袭,秦良玉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万历年间,明朝出兵攻打贵州播州少数民族,马千乘统帅3000人参加战斗。秦良玉文武俱能,善于骑射,兼通文词,见识高明,很有胆量,而且风度娴雅,见丈夫出
征,另外带领精兵500自备粮草从征,战斗结束,在川南的战功,他们夫妇数第一。马千乘死后,良玉代行其职。天启(1621~1627)时,明朝对辽东后金作战,秦良玉奉调领兵3000进驻山海关参战,以功受二品服,得封诰,又奉命回四川征兵,恰逢奢崇明、樊龙等在重庆、四川反明,秦良玉被委为总兵官,统兵讨叛,取得胜利。在战斗中明朝的官兵怯懦不前,未见敌即先逃遁,却嫉妒秦良玉的战功,秦良玉为此上书,指责那些人“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天启皇帝因而令文武大吏以礼对待秦良玉,不要因她是少数民族的土司而歧视她。
崇祯三年(1630),明朝因后金占据永平等城,又诏秦良玉率师勤王,良玉捐家产助明朝,进京,受崇祯帝召见。后金军退出永平,良玉返川,参加对农民军的战争。川抚邵捷春不懂军事,良玉知道在他指挥下要吃败仗,但无力改变他的军事部署,结果在一次战斗中三万人被张献忠打得全军覆没。秦良玉提出招兵二万,一半由自家供给的建议,未被采纳,遂回石砫坚守,后以年老病死。良玉统兵,号令严明,军纪严肃,其部在乡间称为“白杆兵”,很有战斗力 。
7、孔四贞
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是清朝开国三顺王之首的恭顺王,他们都是明朝第一批成建制率领军队投降清朝的将领,因此深得清朝皇帝的信任,拥有自己私人的军队,并且充当了入关后镇压明朝和农民军抵抗的急先锋,在清朝开国事业中立有大功。他们和后来降清的平西王吴三桂一起,形成了清初的辽东汉人军事集团,分别镇守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形成了占据南中国半独立的政权,最终导致了与清廷的全面内战,即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
顺治元年(1644年),孔有德跟从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并从山海关一路追击李自成直到庆都(今河北望都),随后又跟随豫亲王多铎继续进攻李自成,攻下潼关、西安,转而进攻南明,攻克扬州、南京、江阴,立有功劳,获得清廷嘉奖。清廷随后任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于顺治四年率领耿仲明、尚可喜等,对南明桂王政权、李自成和左良玉余部展开全面进攻,占领了整个湖南。顺治六年,孔有德被改封为定南王,进军广西,继续进攻南明桂王政权,于次年攻克了桂林,杀害明靖江王和大学士瞿式耜。从此他占据了靖江王府,驻藩桂林,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顶峰。但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后,抗清英雄李定国率领军队从小路击破全州清军奇袭并“昼夜环攻”桂林,孔有德亲自参加守城,额头中箭,仍然指挥守城,后见大势已去,与两位夫人一起放火自焚,靖江王府因此也毁于一旦。
孔有德的独生子孔廷训在城破后被李定国俘虏,6年后被杀;只有他11岁的女儿孔四贞被乳母藏匿于民间,到第二年清军攻克桂林后她得以回到北京。因为孔有德的功绩和牺牲的壮烈,朝廷不仅破格予以厚葬,对他惟一幸存的女儿,“孝庄皇后育之宫中,赐白金万,岁俸视郡主”;“食禄视和硕格格,护卫仪从俱仍旧”。不仅如此,顺治十三年,根据孝庄太后命令,年已15岁的孔四贞“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上择日行册封礼”。但奇怪的是,她后来不仅没有嫁给顺治皇帝,反而嫁给了与孔有德一同战死于桂林的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据说这是孔有德生前所定的婚约。难道是因为发现了孔有德的遗嘱才使得孔四贞没有成为皇妃吗?迄今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历史记录能够解释这一奇怪的事件。更令人奇怪的是,此后不久,顺治皇帝的弟媳董鄂氏却成为了皇妃,并成了他一生中的最爱。
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因为孙延龄是孔有德的女婿,而孔四贞自小“生长军中,习骑射,通武事”,于是破格授予孙延龄为镇守广西将军,并授予孔四贞郡主仪仗,一起前往桂林统率孔有德的旧部,仍然居住在靖江王府。孙延龄少年得志,且“以妇贵,无大才略”,整日游手好闲,捕鱼捉鸟,琴棋书画,部将们对他非常瞧不起,但他本人却越发骄纵。
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起兵造反后,孙延龄杀害了与他平时不和的部将和地方官员,起兵响应,自称安远王,“自铸印设官,变置州县,视贿多者置善地”,公开卖官。他又拖欠兵饷,“军士多不服”,故发动了兵变,拥护孔有德已故部将线国安的公子为首领,但线公子治军过严,士兵又哗变重新拥立孙延龄。当时孙延龄和孔四贞逃匿于普通居民家,士兵找到了他们,孙延龄害怕不敢出来,孔四贞对他说:“出亦死,不出亦死。”她将孙延龄隐藏在别处,自己出来对士兵说:“你们杀我夫妇很容易,但你们难道不念及已故的定南王吗?”士兵们“环列叩首”,说明了拥立的意思。孔四贞知道并无危险,就叫孙延龄出来。孙延龄不敢坐车回府,只让孔四贞坐,自己则扶着车步行。孙延龄至此终于明白自己是多么无能,便对孔四贞说:“我之所以能复生,是因为你的缘故。士兵们是感念定南王的威德才尊重你,自此你掌握权力管理一切事务,我自己只愿意当一个闲人。”孔四贞“遂戎服绣帕首蟒衣,日击鼓升堂理军务,军士颇服”。
孔四贞执掌军权后,力劝孙延龄归顺朝廷,而清廷也有招抚之意:“孔王女孔四贞……无刻不以太皇太后(孝庄太后)为念。若降恩纶,赦孙延龄罪,封孔四贞为郡主,则可以成事”。康熙十六年,孙延龄派人去江西迎接清军。吴三桂获悉此消息后,派遣孙子吴世琮率军突袭桂林,诱俘并杀害了孙延龄。孔四贞率领部下固守城池抵抗,并最后击败了吴军,归顺了清朝,本人也又一次回到了北京。
第一次回北京是家破人亡,第二次回北京仍然是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孔四贞自此在西华门附近的南北长街居住长达30多年,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72岁高龄的孔四贞结束了自己传奇但悲惨的一生——她经历了清军入关、南征、封藩和三藩之乱,以及自己家庭的两次毁灭,她的人生经历也成为清初辽东汉人军事集团在历史舞台上的崛起、兴盛、衰亡到最终消灭的历史缩影。她死后,据传被安葬于现在西三环与复兴路口的公主坟,但历史事实是,安葬于此的两位公主却是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她本人更有可能是葬在阜城门外的孔王坟(今天的外交学院所在地)——她父亲孔有德的身边。她并不是清朝惟一的汉族和异姓公主,她只是一位和硕格格、郡主——亲王女儿惯有的封号。拂去这些历史传说的色彩,留下的却是她真实人生散发出的惨烈光芒。
明朝。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战绩: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南朝 洗夫人,高凉郡(今广东南部)人,家族世代为越族首领,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协助长辈安抚部众,行军打仗。当侯景攻打台城,反对梁武帝时,高州刺史李迁仕伪称援助梁朝,召冯宝会师,洗夫人看出诈情,伪言贡献物资,率兵袭击李迁仕,与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合作取得胜利。冯宝死后,洗夫人理事。陈朝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洗夫人儿子冯仆相助,洗夫人宁肯儿子被害,不从其乱。欧阳纥失败,陈朝因洗夫人功劳,封冯仆为信都侯、平越中郎将、石龙太守,洗夫人受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陈朝灭亡,洗夫人统辖广东诸郡,被尊为“圣母”,寻归顺隋朝,封为宋康郡夫人。王仲宣起兵反隋,围攻广州,洗夫人发兵与战,亲自披甲,乘马,护卫隋朝使者裴矩,抚绥四方,隋文帝以她“甚有大功”,封为谯国夫人。
1、妇好,商代,武丁的妻子。
2、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3、花木兰,这个朝代有争议,有说是北魏的,也有说是隋朝的
4、穆桂英,呃,这个是古代戏曲和小说中的人物
5、梁红玉,南宋人,抗金英雄
6、荀灌娘,西晋人
7、秦良玉,明朝
8、佘太君,这个与杨门女将不同,她是确有其人的
9、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
10、迟昭平,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
11、唐赛儿,生卒不详,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
12、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
13、陈硕真,唐,中国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
(以上人物的战绩太多了,自己辛苦一点上百度找去吧)
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