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创造二胡名曲怎样的艰辛?

2024-11-25 04:24:5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我不懂音乐 但能听懂音乐 您的诠释和阿炳一样 都是大师级的

回答2:

你这个问题本身就表述得不清不楚,所以也很难准确的回答。

回答3: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著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著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阿炳在民间:  

  阿炳是这位艺人的乳名,他的姓名叫“华彦钧”(1893?-1950),是江苏省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殿”一位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华清和名号为“华雪梅”,擅长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为精通。

  华彦钧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著,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

  华彦钧天资聪颖,自小学习十分刻苦。冬天,为了弹好琵琶,他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他在练二胡时将双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的叮咬;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由于这种勤学苦练,他在13岁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16岁时已得到了无锡道教界的一致公认。此后,华彦钧不顾父亲和道教长辈们的指责,沉迷于与浪迹天涯的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之中,并由此广泛学习了各地丰富的民间音乐。

  华彦钧的民族器乐演奏植根于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民族底蕴,它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民间艺术遗产中超凡脱俗,创作、改编、演奏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街头编唱过《汉奸的下场》等小调;他著名的二胡曲《听松》以南宋名将岳飞抗金的史实寄托了对民族解放的期望。在抗战胜利以后,他又编唱了《前走狼,后走虎》等在街头演唱,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这种新闻活报式的艺术创作和表演,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民主意识。

  华彦钧在二胡、琵琶等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但他留下的只有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被收入了1956年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成为中国近现代民间音乐研究的宝贵遗产。

华彦钧作品简介: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调。

  听松:乐曲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率领义勇军士,进行卫国战争的故事。阿炳在此曲中间寄托著抗战胜利的心情。乐曲个性鲜明坚强,引子气魄阔大,一、二、三段都满含著不平凡的情调和结构,成功地抒写了奋斗的勇气和胜利的把握。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

  寒春风曲:这是阿炳又一首二胡曲子。阿炳自己说是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曲调而杨荫柳先生研究的结果是阿炳自己的作品,从曲名看是描写春天所吹寒冷的风,从乐曲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被压迫的沉重的唉叹和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大浪淘沙: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加进了琵琶的技术的。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乐曲结构紧凑,共分三段,音乐情绪从原来的深沉忧怨发展到活泼有力最后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乐声中结束。

  龙船: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个琵琶曲调。乐曲中琵琶的弹奏是模仿端午节民间比赛龙船时,龙船上的罗鼓声与歌唱声。开头是模鼓,中间为好戏段,每段是一个民歌或一段器乐曲调,各段之间,又夹进模仿罗鼓的部分。

  昭君出塞:这是阿炳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华彦钧二胡演奏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1893-1950),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小四房人。他自幼在音乐上受到父亲(无锡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严格训练,深入学习与掌握了道教科仪音乐和当地的民间音乐。以后,他又广泛地学习和接触了江南一带的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音乐,掌握了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奠定了自己艺术创造深厚的传统素养与基础。华彦钧中年时,因病双目失明,社会动乱,生活无著,开始了流浪卖艺生涯。华彦钧饱尝了劳动人民的辛酸痛楚,受尽了权势们的欺凌,个人生活的苦难遭遇和民间艺人在社会的低下地位,使他的情感与社会底层人民更加接近,这对华彦钧的艺术创作与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有著重要影响。
华彦钧的演奏是他音乐风格特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华彦钧的二胡演奏是感人至深的,他的艺术修养渊博,技巧精湛高超,细腻深刻,潇洒磅礴,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
首先,华彦钧演奏的风格与特点,体现在他使用二胡的形制与定弦法上。华彦钧继承的是我国民间"托音胡琴"的形制与定弦方法。即二胡的两根弦使用中弦(外弦)与老弦(里弦),演奏小工调(宫=D)乐曲时,其弦法是sol-re弦(a-e1);演奏正宫调(宫=G)乐曲时,其弦法是do-sol弦(g-d1)。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均运用的这种弦法。这种弦法的特点是比民间二胡另一种形制与定弦方法"主音胡琴"低五度("主音胡琴"定弦为d1-a1)。同样演奏正宫调乐曲,由于二胡形制与定弦音高的差异,"托音胡琴"用do-sol弦,"主音胡琴"用sol-re弦,在二胡旋法进行上亦形成较大差异,演奏"托音胡琴"乐曲比"主音胡琴"更为低沉厚重。特别是"托音胡琴"里弦空弦音(全曲最低音)的频繁使用,创造了独特的旋律风格特点。
其次,在演奏方面,华彦钧二胡演奏右手的弓法,以短弓见长,多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坚实有力,这与他用的弦比较粗和经常在室外演奏有关。华彦钧对二胡连弓用的不多,但用得极有特点,往往是由弱拍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这种弓法进行破坏了原节拍有规则的力度变化,有助于表现乐曲中激愤不安的情绪。
华彦钧二胡演奏左手的指法,最大特点是对民间演奏中定把滑音的发展运用。他把民间常用的食指、中指滑音的演奏推进了一步,以丰富、加深旋律的感染力。如《二泉映月》,旋律音g2不用四指,而用食指滑音,使旋律进行丰满有力,增添了旋律的活力。除了食指滑音的应用外,在《寒春风曲》里,中指滑音的运用,配合里弦较柔和、低暗的音色,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华彦钧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乐曲的感情,在民间器乐演奏的基础上,对二胡演奏技术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打破了旧的传统演奏技法的局限,突破了江南民间的演奏习惯,丰富了二胡演奏的表现能力。

对苦难人生的咏叹和感悟: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泪流满面,不自主地跪下去,他说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听他是要跪下去听的。小泽是华彦钧的千古知音,他指挥过无数世界名曲,都没有下跪,唯一使这个超级指挥家下跪的是中国的《二泉映月》。创作《二泉映月》的是一个在民间惨遭折磨57年孤苦飘零贫困已极的旷世天才华彦钧!
    
  小泽为何对华彦钧下跪,他一个西装笔挺、月进万金的世界级大师对中国一个形近乞丐的人下跪,他跪得合情合理、跪得有水平有风度,他对形近乞丐的华彦君下跪乃是他音乐生涯的最高音符,是他生命音符最华美的乐章,亦是他完美人格的辉煌闪烁的绚丽火花,他向一个身沦为“乞丐”的艺术家的天才作品下跪才显出他超凡绝俗的天才鉴赏力,是《二泉映月》给小泽人生焕发了神彩,是小泽把《二泉映月》首次奉献给世界──那早是为全人类创造的,不过是华彦君周围的人眼瞎耳聋,只有杨荫浏、曹安和初闻即发现她的超出群伦的华美。世人常说“瞎子阿炳”,凡这样说的人他自己才是瞎子和聋子,那是耳明眼亮(即使肉体的眼瞎了,心灵的眼也灼灼逼透世人),心与天地交流的伟人华彦钧,他决不逊于贝多芬,就象曹雪芹不逊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一样!
    
  使小泽下跪的《二泉映月》是在短短七分钟演释了人类在地老天荒中的诞生、发展、拼搏苦斗胜利的过程。那是一部绵长久远的人类史的音乐凝铸,每个音符每个音响都透出人类前行的脚步,人类在荆棘苦难的行程;那是每一个真正的人的生命私语,世界上哪个真正的人没有苦难的磨励?没有苦难的生命就没有价值的生命!那更是浸在苦水、盐水、辣水、酸水中遍尝生命苦难的华彦钧的生命体验,并把这超人的体验用从宇宙中抓捕音符完美表现出来,这个顽强的表现意图又是他对苦难的藐视与抗争。起码在中国,迄今未有在音乐上超过他的佳作。用文学、美术表现人生达到千听不厌、万听成迷的作品大约还没有吧!所以,我很烦感人们轻飘飘地说“瞎子阿炳”,这是对人类天才的轻蔑,只是表示他的愚顽瞎聋无知而已,小泽跪着听他,虔诚拜他,国人对自己天才那能太轻慢?每次我听到有人说“瞎子阿炳”,我总是很严肃庄重地纠正:旷世天才华彦钧!
    
 《二泉映月》以一声长叹开头,这是人类之叹,象初生婴儿的哭声,懂了事,通了人情的人不能不叹,你要发展要完美就遇到坎坷,你不能不叹!这一声长叹是超人之叹,亦是常人之叹。为什么叹?下面的第一主题就演释一股泉水在幽暗、曲折、深邃、崎岖的山谷中呜咽地奔突,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一股在山谷奔突的泉水,曲折而艰难。如华彦钧这样的人生是奔突在秃山寒石荒漠中的流沙,连水的滋润都没有,每步都是苦难,都是挣扎,都是突围,都是把生命抻得很细很长欲断的程度,有时又压得很扁很小,挤压炸了没了的程度。但是,生命就是生命,他苦难而不屈服,历经磨难而更加坚韧,失败后更激起昂扬斗志,这才是生命的价值和华彩。而如贾宝玉似的生命,他也有烦闷、有苦烦,他的生命泉水如在苏州园林假山石中奔突的泉水,虽曲折变幻而凛冽润泽,有韵有声!《二泉映月》第一个主题是生命叹息后对生命的形象描绘:这样路途险阻的山路,这样奔流不息的水流,这样游刃有余坚韧耐磨的生命,正是在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忽平忽险忽坚忽柔的山谷中历练呀!华彦钧抓住了生命的真谛,先用音符形象地描绘他在苦难中的炼狱过程,这是对真生命的如实描摹,用音符描摹得如此逼真透彻每个人的心灵、骨髓、魂魄,确实前无古人。第二乐章是对生命的颂歌。这个颂歌用稍有变化的音符重复6次,反复咏叹歌吟,其意是生命如此艰辛、生命如此可爱、生命如此多变、生命因艰辛多变耐磨、而可爱可亲,生命于人只有一次,无论怎么艰辛苦难也让他发光焕彩,在咏叹歌吟的音节中时时跳跃着显示清风明月、流水飘花的美艳篇章,展示着大自然的华美,美丽的大自然既能抚慰受苦的心灵,又能激励人向上……。世间的音符在华彦钧手指下变幻出如此迷人的音色,《二泉映月》的音色是美丽动人至深的,她的微妙旋律能震撼、敲击每个人的心灵牵扯的每一丝神经拨弄出每个人的情之所钟,身之所感,心之所盼,神之所叹!那种娓婉、那种缠绵、那种沉郁、那种不弃不舍的追求、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那种含着泪水的昂扬和笑脸,表现了华彦钧虽历经苦难折磨而对生活依然热恋的情感、叹息、倾诉、描绘苦难、惋叹生活、品味苦难、超跃苦难、热恋生活、希望生活、战胜生活、哀而不悲、怨而不怒,如在阴晴互变的天气中行在山阴道上,风光旖旎中有一种昂扬柔韧的高雅情调──这是我无数次欣赏《二泉映月》的感悟,短短七分钟,胜似观赏前人的《江山万里图》和《清明上河图》,那有形的图画感人至深,使我产生追忆古代的市井繁华的幽思,而这无形有韵的《二泉映月》竟无微不至地融入我的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使我对现实、历史、未来产生深爱的激情,对生活萌生哲理的思索和诗意的联想,音乐的力量不可抗拒。真是大音希声,短短七分钟超迈人类千古音坛名曲,如灵魂的惊雷、如心灵的闪电,以一种闻所未闻的至高、至圣、至纯、至美的天籁之音击中了小泽征尔那饱览世界名曲的对天籁有极强敏感的天才的心灵,使他不得不跪下去,这是五体投地的崇拜,这是心悦诚敬仰,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天才作品本不要炒作,她的一丝一缕、一字一行、一线一色都是击打人的灵魂的!我相信,贝多芬可以藐视身为高官的大诗人歌德的卑俗的人格,但不敢轻藐身着百纳衣瑟抖在无锡街头靠弹琴谋生的大天才华彦钧,华彦钧通过《二泉映月》已使自己高洁深邃,华美的灵魂飞跃天庭,与那些超跃时空的圣者为伍而俯视人间、悲悯人间,又倾情倾爱人间!
    
  灵魂已飞跃天庭的华彦钧却无奈地痛苦地徘徊无锡街头,他身着打满补丁的脏旧长袍,戴着产于清朝的小黑眼镜,而且歪戴着,背上背着陈旧的琵琶,手中拿着二胡,在他那善良温柔美丽的妻子(能够识别天才、深爱天才、与天才为伍的女人就是美丽幸福的)的搀扶下,以自己天籁之音,游荡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他们足迹大约遍布了无锡城的每一寸土地。那二十多年,美丽的无锡是幸运的:每天有天籁之音在市井飘荡,世界级大师在这里演奏,不过由于大师被命运强迫“化装”为乞丐而蒙敝了一个个肉眼凡胎,这又是无锡人的不幸,他们不识天才真面貌,而淡漠无情地侮辱他、嘲弄他,有时还打骂他,叫他“瞎子阿炳”,把他当做乞丐,但毕彦钧不是乞丐,他从不乞讨要饭,他只演奏音乐,天籁之音的音乐,听得懂得,赏他几文钱,听不懂的骂他几句,这有什么呢?天才都是“超人”,他一笑置之,只要有一饭活命,就熔铸他的天籁之声!大约在华彦钧44岁,双目失明9年以后,他在世俗轻侮又加上亡国之痛的1937年,此时,青年的王洛宾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中认识了善唱“花儿”的女老板“五朵梅”,这个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声乐教授,沙皇公主)的高徒,音乐系的大学生拜倒在布衣短衫的农村老妇面前,从此,一生没有离开大西北,成了中国歌王亦成了享誉世界的“歌王”,这是大西北之幸,“五朵梅”之幸,亦是王洛宾之幸,假如杨荫浏、曹安和早认识华彦钧10年,中国得有多少名曲走向世界?但是,天才就得受命运折磨,天才就得受苦难洗礼,曹雪芹处在“举家无食常赊粥”的困境中创造了与人类同辉的《红楼梦》,华彦钧也只能在市井流浪中创造《二泉映月》。有一个细节非常感人:当杨、曹两位找到患病在身的华彦钧想给他录音时,华彦钧已两个月没有弹琴,说没有琴,杨荫浏从乐器行给他借了一把低档二胡,曹安和把自己的琵琶借给华彦钧,华彦钧为了恢复一下手指,于是他又硬撑病弱之身,身背琵琶,手拉二胡,在妻子搀扶下,在无锡街头弹弄两天,这是多么可悲的情景:生于苦难长于苦难,成才于苦难的大师已与苦难融为一体,没有苦难的伴随竟不能恢复艺术灵感了,这是苦难创造的痛苦,天才的可悲宿命。于是1950年9月20日,他用那把低档二胡为杨、曹二位弹奏了《二泉映月》,他说自己脑子中有700多首曲子,等病好了再录。很快《二泉映月》震动了北京、全国,23天后,无锡人才知道华彦钧的不平凡,请他在大剧院舞台上第一次正式演出,还穿着他的破衣衫,从照片看他演奏得很吃力,很认真,这是独特的大师演奏,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绝唱,于同年12月24日,一代天才病死无锡!二十多天后,他美丽的妻子亦死去。这是很可叹的。杨教授尽管使华彦钧的名曲留下来了,但当地政府是否救助了华彦钧?一代琴师为什么晚年连二胡都没有?这些细节人们只能凭杜撰推想,对地创造了《二泉映月》的伟大心灵的经历我们就很少知道,假如有中国的罗曼.罗兰,能追寻华彦钧的生理路程和心理路程,再加上哲理浸润,诗意发挥,一定能创造一部不下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杰作,但是“一穷二白”的中国没有这个幸运,多亏杨荫浏、曹安和二位有德有功之人,为中国的一个天才留下了天籁之音。我想在茫茫中国大地上,从古迄今,象华彦钧这样的天才一定埋没了不少,所以,我很佩服那句外国谚语:“千万不要轻慢底层的陌生人,那可能是化装的天使!”而华彦钧就是一个化了装的圣人,听了他的音乐,回顾他的人生,我痛哭流涕,还不如不知道作者的身世好!
    
      自古天才与苦难比邻而居。甭说孔子、孟子、耶酥都是少年丧父家庭孤苦的苦难身世,随便一翻世界文学史,那苦难铸造的天才就频频闪烁:美国的爱默生幼年丧父,英国的毛姆八岁丧母、十岁丧父,日本的川端康成一岁丧父、二岁丧母,中国的鲁迅、胡适、瞿秋白都少年丧父,没有父亲的家庭如风雨中飘泊的破船,一定倍感人世辛酸苦难,这辛酸苦难就使他们幼小心灵多了许多细腻、敏感、坚韧、顽强,更使大脑中多了许多智慧,伟大的高尔基亦是童年父母双亡,也考察过少年孤独的天才心路。他说过一句残酷而真实的话:一个人要想成才,少年丧父母是个有利条件。华彦钧的身世更浸满苦水,他父亲华清和(雪梅)是无锡雷尊寺的当家道士,他本不应要妻,但还是为情所困取个寡妇,生下华彦钧,他本是私生子,生下不久其母死亡,和做道士的父亲过清寂贫寒的寺庙生活,其艰辛痛苦是自然的。家庭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淹泡一个个幼小的天才心灵,如圣水一般培育着天才之花酿制天才之果,当曹雪芹在孤寂的西山忍饥挨寒含苦茹辛滴血描绘贾、黛情缘时,其心灵痛苦何如?当华彦钧千万次修改《二泉映月》时,其心境亦可依不同人做不同想了!后世的凡夫俗子在席梦思软床上享受天才创作的精神琼浆时,可知每一部辉煌的作品后都隐藏着无数辛酸?这个世界凡成就都是汗水酿造,凡辉煌都是苦难铸成。
    
  作为天才作曲家的华彦钧不是只能谱哀惋缠绵悱恻的“文曲”,他的《听松》是描绘、颂扬气壮山河的岳飞的,其曲悲壮昂扬,是颇富阳刚之气的“武曲”,亦名《听宋》,《大浪淘沙》的琵琶曲则演释了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是真正的豪放曲。华彦钧一生创创作近千首曲子,可惜只传下不足十首,这是封建专制扼杀天才给人类造成的难以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