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的日期制定是以什么为依据???

2024-11-24 20:36: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称为夏历。   夏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夏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农历
  量的接近365.2422日。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因此把夏历称为阴历是不恰当的。   夏历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因此,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经违背了“月”这个初始的概念。夏历既符合了月(朔望月),又符合了年(回归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历法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63.html?wtp=tt#4

回答2:

农历
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
初一
。也是把
朔望月
的时间作为
历月

平均时间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
依据
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66日(即29日12小时44分3秒),因此农历也是
大月
30天,
小月
29天。农历的
大小月
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每个月的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暗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
12个月
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
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1个多月。为了把多余的
日数
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1个月,这就是农历的
闰月

农历
平年
354天或355天,
闰年
时为383天或384天。
①农历的历月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它把朔望月作为历月,但是一个朔望月包含的
天数
并不恰好是个
整数
,它的平均值是
29.
5306日。为使每一历月的天数是个整数,在农历中就把历月分为大小两种: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这样,大月和小月彼此相互弥补,使历月的长度接近于29.
5306日。但农历为了要固定“朔”(所谓“朔”,根据天文学上的计算,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
太阳黄经
相同的
那个时刻
,计算十分繁琐)的日子作为每月的第一天——初一日,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至于哪一个月应当大月,哪一个月应当小月,都须经过严密的计算朔的时刻后才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