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看一篇中考作文出题人的文章吧!
中考作文如何得高分
中考作文是在特定的时间——考试中、特定的空间——考场上完成的,因此只能完全依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对自己的作文“打扮”一番,使自己的作文能够亮丽起来。
前文述及作文的审题、选材和立意,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接下来就是行文了。一旦开始写作,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拟好抢眼的标题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又有人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它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标题又是作者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因此在文章拟题上值得下一番功夫。
从阅卷的角度来说,良好的开头则会给读者(阅卷教师)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使其对你的作文“一见钟情”,使你的作文获得理想的评分。
好的标题既要显示文章的主旨,又要新颖不落俗套,要做到这两点,方法很多。这里推介几种给同学们:
(1)修辞式 运用比喻如《请给老人一轮暖阳》、《我爱曲线的生活》,运用对偶如《一头白发,满山青葱》,运用拟人如《树的“叹息”》等。
(2)引用式 以“老师”为话题,可拟为《蜡炬成灰泪始干》(引用诗句);以“家庭”为话题可拟为《我想有个家》(引用歌词);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拟为《救救孩子》 (引用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名句)。
(3)反向式 :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等,用一反常理的题目夺人眼球。
拟标题是就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作文类型而言的。随着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日益增多,同学们在拟题这个环节就可以少费些力气,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2、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东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古人行文讲究“凤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精美,能够吸引读者,钩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开头的方式有很多种,如:
(1)开门见山。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洁的语言直接点明写作的中心。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背影。”开篇点题。
(2)设计题记,新人耳目 。例如莆田一考生《课本——我的精神食粮》的题记:
“缘,让你与我相遇在桂花烂漫的九月;梦,又让你与我相约在烈日吐焰的六月——课本,你是我的精神食粮。”
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让人一见倾心。
(3)言彼意此,曲径通幽。如: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人生》的开头)。
在铺陈了他人对人生的种种理解后,小作者话锋一转,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由此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可谓言此意彼,欲擒故纵,曲径通幽,韵味悠长。
(4)托物起兴,排比铺陈。如佳作《尊重》的开头:
“尊重是一阵清爽的风,当你心烦意乱时,让你感到轻松;尊重是一张亲近的脸,当你腼腆歉疚时,让你从容化解每一个陌生;尊重是一双温暖的手,当你失落无助时,把你从泥沼中托起;尊重是一把自信的伞,在你风雨飘零中为你撑开,让你穿过风雨之后见到彩虹……”
这里运用排比,多角度地指出尊重的作用,开篇立意。
再谈结尾。结尾是文章的压轴部分,虽然文字少但分量重;又如“豹尾”,力量大。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文章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在考场作文中,同学们在行文结束之时,琢磨一句富有哲理的精辟警句点题,或者和文首遥相呼应,让文章结构更显严密紧凑,也能再次“强化”阅卷老师给你高分的信心。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但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之后,都讲究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但“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收束全文。以下几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之:
(1)添加后记,余韵悠长。如优秀作文《鲁迅先生,只有一个》,在正文之后,作者加了一段“后记”:
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通过比较尽显鲁迅及其作品的非凡价值,表现出面对社会冷落鲁迅的愤慨,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读鲁迅及其作品。而后记部分则换了一个角度,从鲁迅先生的视角,呼唤着我们与他交流,使文章更进一步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从而走近鲁迅。这一段后记,系文章画龙点睛之笔,与文章的主体部分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议论精辟,深化主题。如佳作《永不言弃》的结尾:
“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
“永不言弃的人,心中总会是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困恼与悲观之中。”
“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
精辟的议论,严整的排比,道出了“永不言弃”的意义,点明主旨的同时,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3)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如优秀作文《简单与不简单》,在列举了种种“简单与不简单”的现象、分析了“简单与不简单”的辩证关系之后,文章结尾时,作者写道: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
朋友,你说呢?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提出了“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的重大命题,引人深思,催人警醒,启示着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
3、锤炼优美、精辟的语言
文章的语言之所以能吸引人,大致有两种情况:或语言优美清新,或语言精警深刻。简言之,一是以形式的优美取胜,一是以思想的深刻取胜;如二者兼有,则是更佳。这正如对一个人的看法一样:貌美则佳,才高也好;二者兼有,则是才貌双全!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章都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因此,要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色,就要努力锤炼语言,用优美、精辟的语言打动读者。如佳作《雨夜思绪》中的片断:
“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崇山纳壤,忽而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
描写运用排比,则形象生动、特征鲜明。同学们如果在考场作文中锤炼出这么精彩的句子,你的文章肯定会大为出彩,让人叫好。怎样使你的文章语言吸引人呢?
(1)具体描写,让语言充满形象美
具体描写是文章“文采飞扬”的主要手段之一。“描写”如同精美的装饰品,能把语言打扮得摇曳多姿、美妙绝伦。把客观事物(人物或景物)的状貌、特征有声有色有形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让语言有“画面感”。鲁迅先生写 “百草园是乐园”,围绕一个“乐”,通过描写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变成了活生生的“站起来”的形象。文章恰当运用修饰语和动词将百草园的自然风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喷雾——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陶醉于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形象,也深深感到百草园带给人的无尽的欢乐。这样写,具体、生动,给人以形象美和画面感。
其次是让语言具有“动感美”。如果写“花下有蜜蜂”,显然没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朱自清《春》)给人以动感。写“一枚硬币落在地上”,这样写就不形象、生动,如果描写成“有枚硬币,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这样既有生动的姿态,更有清脆响亮的声音,使读者能从视觉、听觉同时清晰地感觉到这一事物,所以印象就特别深刻。这样的例子课文中也有很多:“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蝈蝈在窃窃自语,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法布尔《绿色蝈蝈》)它们通过描摹事物的声音形象,唤起了人们对该事物形象的联想,使语言具有“动感美”,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是让语言富有磁性和质感。比如:“记忆化作一只多情的蝴蝶盘旋在童年的天空,久久不肯离去。”“或许是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冷,我们彼此间的语言也被冻僵了。”“传入我们耳朵的都是平平仄仄的鸟语”等,这些语言仿佛是伸手可以触摸到的有形的东西,富有质感;又好像是陈年酒酿,让人满口生香。
(2)善用修辞,让语言充满情趣美
修辞的作用在于修饰和调整语言,它对于美化语言能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有人称修饰为“魔杖”,说它点到哪里,哪里的语言就会产生一种妙趣横生、楚楚动人的艺术力量。上文中谈具体描写时,其中的不少例子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学们学过的《安塞腰鼓》就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把场面写得壮阔雄伟,文章气势恢弘,句子铿锵激越。安徒生在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开头,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几乎每时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他甚至从不关心他的军队,只关心自己的新衣服。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在辛辣的语言中蕴含着莫大的嘲讽,既充满灵性,而且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一开始就使读者对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慕虚荣的性格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成功地推出了下面整个骗局。
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以使语言精彩纷呈、充满灵性,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3)巧妙引用,让语言饱含意蕴美
语言的意蕴美,就是凝练优美,含蓄而又意蕴独具。在写作中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言、格言、谚语乃至优美清新的歌词等,这既可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累,又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语言的辞采。
如优秀作文《那是一首歌》中这样写道:
“有一首歌叫婉约,在我的童年唱响。……有一首歌叫做清丽,落在我少年的心上……有一首歌叫做豪放,在我的今天唱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英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才气,‘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霸气,将歌唱响到了高亢的极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夕阳西下时,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虽九死其犹未悔’,在汩罗江畔,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历史就这样被浓墨重彩地书写,唱响了天、地、人,只想起飞,只想起飞。于是我要说文学也是一首歌,是一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歌,它更深沉,更有内涵,更有味道。在它的歌声里,你听得到忠义,奋进,洒脱,怅恨,它是人生的百味曲。这是一首我最心爱的歌,它同样的抒情不同的笔调,同样的情义不同的风格,让人浮想联翩。千年的厚重将我沉醉,不想醒来,不想醒来……”(2005年重庆中考语文作文题)
这段文字十分得体地引用了古今诗人的名句,准确地书写出“婉约”“清丽”“豪放”的不同风格,水到渠成的得出了“文学是一首歌”这一结论,充分展示考生阅读面广、知识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的优点,丰富文章的内涵,使文句典雅华丽,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恰当运用格言警句、名人名言,不仅能增加语言的辞采,使语言鲜活亮丽,而且其精练含蓄的哲理也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如中考作文《我的天空》,考生在结尾写到: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李大钊也曾说:“书是引导人生走向光明的灯烛。”不错,正是因为有了书,我才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了书,我才知晓了一个个伟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书中,我学会了做人的深刻道理。如果没有书,我的生活就不会阳光灿烂。于是我总结出:“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
这位学生引用了高尔基、李大钊的名言,不仅准确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还突出了深刻的意蕴:“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
写作中锤炼语句,使其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十三岁的际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这些句子看起来很平淡,但细细咀嚼,意蕴醇厚。
4、文面要端正清爽
字迹清秀,卷面整洁能为文章扮就一张漂亮的脸面,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外在显现。文面悦目,教师看了就爽心。文面清晰整洁,书写美观大方,字数达到规定要求,能够让阅卷老师形成好的第一印象。阅卷老师会认为这样的考生基本功扎实,不会有什么差错,即使有,也是偶然的。如果阅卷老师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你的作文,你还用担心什么呢?
假若字迹龙飞凤舞,东圈西划,肯定不会给阅卷教师留下好印象。考试时,即使平时字写得不太漂亮,也要有信心,有耐心,尽可能让字工整清晰一些。文面保持清爽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将功亏一篑,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退一步说,即使你的书写水平有限,不能达到美观大方的较高要求,也应该做到端正清楚这个最基本的要求。
中考作文如何得高分
中考作文是在特定的时间——考试中、特定的空间——考场上完成的,因此只能完全依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对自己的作文“打扮”一番,使自己的作文能够亮丽起来。
前文述及作文的审题、选材和立意,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接下来就是行文了。一旦开始写作,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拟好抢眼的标题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又有人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它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标题又是作者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因此在文章拟题上值得下一番功夫。
从阅卷的角度来说,良好的开头则会给读者(阅卷教师)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使其对你的作文“一见钟情”,使你的作文获得理想的评分。
好的标题既要显示文章的主旨,又要新颖不落俗套,要做到这两点,方法很多。这里推介几种给同学们:
(1)修辞式 运用比喻如《请给老人一轮暖阳》、《我爱曲线的生活》,运用对偶如《一头白发,满山青葱》,运用拟人如《树的“叹息”》等。
(2)引用式 以“老师”为话题,可拟为《蜡炬成灰泪始干》(引用诗句);以“家庭”为话题可拟为《我想有个家》(引用歌词);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拟为《救救孩子》 (引用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名句)。
(3)反向式 :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等,用一反常理的题目夺人眼球。
拟标题是就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作文类型而言的。随着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日益增多,同学们在拟题这个环节就可以少费些力气,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2、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东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古人行文讲究“凤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精美,能够吸引读者,钩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开头的方式有很多种,如:
(1)开门见山。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用简洁的语言直接点明写作的中心。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背影。”开篇点题。
(2)设计题记,新人耳目 。例如莆田一考生《课本——我的精神食粮》的题记:
“缘,让你与我相遇在桂花烂漫的九月;梦,又让你与我相约在烈日吐焰的六月——课本,你是我的精神食粮。”
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让人一见倾心。
(3)言彼意此,曲径通幽。如: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人生》的开头)。
在铺陈了他人对人生的种种理解后,小作者话锋一转,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由此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可谓言此意彼,欲擒故纵,曲径通幽,韵味悠长。
(4)托物起兴,排比铺陈。如佳作《尊重》的开头:
“尊重是一阵清爽的风,当你心烦意乱时,让你感到轻松;尊重是一张亲近的脸,当你腼腆歉疚时,让你从容化解每一个陌生;尊重是一双温暖的手,当你失落无助时,把你从泥沼中托起;尊重是一把自信的伞,在你风雨飘零中为你撑开,让你穿过风雨之后见到彩虹……”
这里运用排比,多角度地指出尊重的作用,开篇立意。
再谈结尾。结尾是文章的压轴部分,虽然文字少但分量重;又如“豹尾”,力量大。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文章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在考场作文中,同学们在行文结束之时,琢磨一句富有哲理的精辟警句点题,或者和文首遥相呼应,让文章结构更显严密紧凑,也能再次“强化”阅卷老师给你高分的信心。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但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之后,都讲究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但“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收束全文。以下几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之:
(1)添加后记,余韵悠长。如优秀作文《鲁迅先生,只有一个》,在正文之后,作者加了一段“后记”:
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通过比较尽显鲁迅及其作品的非凡价值,表现出面对社会冷落鲁迅的愤慨,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读鲁迅及其作品。而后记部分则换了一个角度,从鲁迅先生的视角,呼唤着我们与他交流,使文章更进一步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从而走近鲁迅。这一段后记,系文章画龙点睛之笔,与文章的主体部分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议论精辟,深化主题。如佳作《永不言弃》的结尾:
“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
“永不言弃的人,心中总会是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困恼与悲观之中。”
“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
精辟的议论,严整的排比,道出了“永不言弃”的意义,点明主旨的同时,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3)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如优秀作文《简单与不简单》,在列举了种种“简单与不简单”的现象、分析了“简单与不简单”的辩证关系之后,文章结尾时,作者写道: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
朋友,你说呢?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提出了“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的重大命题,引人深思,催人警醒,启示着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
3、锤炼优美、精辟的语言
文章的语言之所以能吸引人,大致有两种情况:或语言优美清新,或语言精警深刻。简言之,一是以形式的优美取胜,一是以思想的深刻取胜;如二者兼有,则是更佳。这正如对一个人的看法一样:貌美则佳,才高也好;二者兼有,则是才貌双全!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章都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因此,要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色,就要努力锤炼语言,用优美、精辟的语言打动读者。如佳作《雨夜思绪》中的片断:
“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崇山纳壤,忽而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
描写运用排比,则形象生动、特征鲜明。同学们如果在考场作文中锤炼出这么精彩的句子,你的文章肯定会大为出彩,让人叫好。怎样使你的文章语言吸引人呢?
(1)具体描写,让语言充满形象美
具体描写是文章“文采飞扬”的主要手段之一。“描写”如同精美的装饰品,能把语言打扮得摇曳多姿、美妙绝伦。把客观事物(人物或景物)的状貌、特征有声有色有形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让语言有“画面感”。鲁迅先生写 “百草园是乐园”,围绕一个“乐”,通过描写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变成了活生生的“站起来”的形象。文章恰当运用修饰语和动词将百草园的自然风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喷雾——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陶醉于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形象,也深深感到百草园带给人的无尽的欢乐。这样写,具体、生动,给人以形象美和画面感。
其次是让语言具有“动感美”。如果写“花下有蜜蜂”,显然没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朱自清《春》)给人以动感。写“一枚硬币落在地上”,这样写就不形象、生动,如果描写成“有枚硬币,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这样既有生动的姿态,更有清脆响亮的声音,使读者能从视觉、听觉同时清晰地感觉到这一事物,所以印象就特别深刻。这样的例子课文中也有很多:“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蝈蝈在窃窃自语,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法布尔《绿色蝈蝈》)它们通过描摹事物的声音形象,唤起了人们对该事物形象的联想,使语言具有“动感美”,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是让语言富有磁性和质感。比如:“记忆化作一只多情的蝴蝶盘旋在童年的天空,久久不肯离去。”“或许是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冷,我们彼此间的语言也被冻僵了。”“传入我们耳朵的都是平平仄仄的鸟语”等,这些语言仿佛是伸手可以触摸到的有形的东西,富有质感;又好像是陈年酒酿,让人满口生香。
(2)善用修辞,让语言充满情趣美
修辞的作用在于修饰和调整语言,它对于美化语言能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有人称修饰为“魔杖”,说它点到哪里,哪里的语言就会产生一种妙趣横生、楚楚动人的艺术力量。上文中谈具体描写时,其中的不少例子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学们学过的《安塞腰鼓》就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把场面写得壮阔雄伟,文章气势恢弘,句子铿锵激越。安徒生在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开头,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几乎每时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他甚至从不关心他的军队,只关心自己的新衣服。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在辛辣的语言中蕴含着莫大的嘲讽,既充满灵性,而且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一开始就使读者对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慕虚荣的性格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成功地推出了下面整个骗局。
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以使语言精彩纷呈、充满灵性,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3)巧妙引用,让语言饱含意蕴美
语言的意蕴美,就是凝练优美,含蓄而又意蕴独具。在写作中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言、格言、谚语乃至优美清新的歌词等,这既可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累,又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语言的辞采。
如优秀作文《那是一首歌》中这样写道:
“有一首歌叫婉约,在我的童年唱响。……有一首歌叫做清丽,落在我少年的心上……有一首歌叫做豪放,在我的今天唱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英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才气,‘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霸气,将歌唱响到了高亢的极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夕阳西下时,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虽九死其犹未悔’,在汩罗江畔,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历史就这样被浓墨重彩地书写,唱响了天、地、人,只想起飞,只想起飞。于是我要说文学也是一首歌,是一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歌,它更深沉,更有内涵,更有味道。在它的歌声里,你听得到忠义,奋进,洒脱,怅恨,它是人生的百味曲。这是一首我最心爱的歌,它同样的抒情不同的笔调,同样的情义不同的风格,让人浮想联翩。千年的厚重将我沉醉,不想醒来,不想醒来……”(2005年重庆中考语文作文题)
这段文字十分得体地引用了古今诗人的名句,准确地书写出“婉约”“清丽”“豪放”的不同风格,水到渠成的得出了“文学是一首歌”这一结论,充分展示考生阅读面广、知识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的优点,丰富文章的内涵,使文句典雅华丽,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恰当运用格言警句、名人名言,不仅能增加语言的辞采,使语言鲜活亮丽,而且其精练含蓄的哲理也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如中考作文《我的天空》,考生在结尾写到: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李大钊也曾说:“书是引导人生走向光明的灯烛。”不错,正是因为有了书,我才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了书,我才知晓了一个个伟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书中,我学会了做人的深刻道理。如果没有书,我的生活就不会阳光灿烂。于是我总结出:“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
这位学生引用了高尔基、李大钊的名言,不仅准确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还突出了深刻的意蕴:“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
写作中锤炼语句,使其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十三岁的际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这些句子看起来很平淡,但细细咀嚼,意蕴醇厚。
4、文面要端正清爽
字迹清秀,卷面整洁能为文章扮就一张漂亮的脸面,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外在显现。文面悦目,教师看了就爽心。文面清晰整洁,书写美观大方,字数达到规定要求,能够让阅卷老师形成好的第一印象。阅卷老师会认为这样的考生基本功扎实,不会有什么差错,即使有,也是偶然的。如果阅卷老师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你的作文,你还用担心什么呢?
假若字迹龙飞凤舞,东圈西划,肯定不会给阅卷教师留下好印象。考试时,即使平时字写得不太漂亮,也要有信心,有耐心,尽可能让字工整清晰一些。文面保持清爽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将功亏一篑,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退一步说,即使你的书写水平有限,不能达到美观大方的较高要求,也应该做到端正清楚这个最基本的要求。
从我的经验来看。构思要新颖
首先 阅卷老师一天要改上千份试卷。平均一篇作文只有1分钟左右的时间
开头和构思要有亮点,才能吸引老师继续看下去,千篇一律的作文会让老师感到厌烦
第二 是感情真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 是细致,在描写景物或者情感时善于抓住细节。多用修辞手法,也可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第四 则是书写,好的书写,整齐的卷面会给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无形中给你的作文加了分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了,祝中考考出好成绩!加油!
伏尔泰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是啊,只有不停的锻炼和运动,才能够健康地生活在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上。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只有锻炼运动,才能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气很好。我和爸爸决定到公园去打羽毛球,来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带上羽毛球后我们就出发了,马路两旁红花绿草,可美了!迎面吹来温暖的春风,像母亲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脸颊……
过了一会儿,公园到了,我连蹦带跳的下了车,拉着爸爸的手飞快的跑向了空旷的地方。哇!在这儿打羽毛球的人还真不少呢!那些羽毛球在球拍间飞来飞去,出神入化,像一只只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妙不可言。
“哼,哼…累死了,给!爸爸!”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座椅上,歇下来喘了几口气,将挂在身上的羽毛球拍给了爸爸。差不多过了两,三分钟后我缓过神来了,爸爸对我说:“走,快起来,我们去打羽毛球了!”我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随口说道:“哦,知道了!”“那我先过去了。”爸爸说完,转头就走,我连忙拿起心爱的羽毛球拍大跨步的追上了爸爸。“比赛开始!”我发号施令道。
“唰唰唰”我一开始就使出了自创自取的独门绝技——“高尔夫”,“不好!”我提高了警惕,因为我发现爸爸的球拍跟羽毛球的距离只有0.01米了,只要速度快一点即可打中。“砰”的一声,羽毛球反弹回来了,我目不转睛的盯着球飞的方向,不,正向我飞来呢!我紧张地闭上眼睛,拿起球拍,“刷”的那么一甩,“嘣”这好打中,啊,真实天助我也!可是好事总是一时,爸爸又将球拍了回来,我顿时措手不及,慌忙中,没打到球,爸爸见状,哈哈大笑。哼,等会看你怎么办!我不甘示弱,发了我的第二个秘诀——“高空旋转”。由于我这次是倒着发球,爸爸没反应过来球又一次落地了,“呵呵呵!”我看了几眼满头大汗的爸爸,偷偷地捂住了嘴,笑了起来……。就这样我们辆打了差不过一个多小时,浑身上下都是汗,头昏脑胀,这时,迎面吹来的一阵阵凉爽的暖风,这风吹的使人神清气爽,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哇,风中带着淡淡的泥土香和一丝丝海棠香,令人陶醉在其中……
我瞧了瞧手表:“爸爸,九点了,该回家了!”“哦,走,上车,咱们回家去!”我点了点头,甜甜的笑了。
经过这一次的锻炼,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比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加快乐幸福!
我的时间.礼物.环保........这些题目都是以前中考考过的 结构嘛 应该就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抒情的 就该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