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2025-01-02 11:58:2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变化:从曹魏到北宋寒门子入仕比例呈V字形,到东晋到达最低谷。其变化原因主要有:
一、曹魏时期,政权未稳,还没形成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其统治者多爱文学,取人多以才学为主要依据。二、到西晋东晋,尤其是东晋的建立,多倚仗世家大族,门阀势力的急剧增强,寒门子入仕的机会自然减少。三、直至隋唐,国家得到统一,科举制在隋朝逐渐形成,唐朝科举制的确立,唐朝海纳百川的文化政策,再加上统治者要遏制门阀势力,而培养忠于君主的人才需要。寒门子得入仕的机会便大大增加。四、宋朝,统治者重文抑武的思想和不杀文人的戒规,使得文人的地位在宋朝达到至高点,寒门子只要有才多都能做官,切俸禄为历代之最。这也是宋朝官员冗杂,长期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回答2:

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只要是有水平,就会获得入仕的机会(如竹林七贤的某几位),但比重不高;
到了东晋,门阀政治严重扩张,主要是因为东晋南渡,朝廷得依靠当地贵族(想想那句“司马与王共天下”吧),所以读书人基本没机会获得入仕,比例最小;
到了隋朝,科举制度实行,寒门学子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其比重逐渐增大;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寒门子弟入仕比重进一步提高;
到了北宋,由于重文抑武的传统,只要是有学识的人,大多可以入仕,所以比重最高。

回答3:

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只要是有水平,就会获得入仕的机会(如竹林七贤的某几位),但比重不高;
到了东晋,门阀政治严重扩张,主要是因为东晋南渡,朝廷得依靠当地贵族(想想那句“司马与王共天下”吧),所以读书人基本没机会获得入仕,比例最小;
到了隋朝,科举制度实行,寒门学子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其比重逐渐增大;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寒门子弟入仕比重进一步提高;
到了北宋,由于重文抑武的传统,只要是有学识的人,大多可以入仕,所以比重最高。
1321464564654564

回答4:

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品评仕人依据其家世资历和才能,但越来越腐败,寒门学子入仕的机会越来越小;
隋朝实行科举之后并一直沿用,越来越完善,寒门学子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其比重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