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对历史一词的解释

2024-11-06 19:45:4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史,记事者也”意味着记载历史,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从又持中,中,正也”表明要客观公正。

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汗青

读音:hàn qīng。

解释: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烤时竹子上冒出的水像汗一样,所以古人称竹简为汗青。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引证: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史册

读音:shǐ cè。

解释:指记录历史人物的过去的书。

引证:郭小川《忆延安》:“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

3、史籍

读音:shǐ jí。

解释:历史典籍,史书。

引证: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几世纪几千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刹那间已现重重的噩梦。”

4、史乘

读音:shǐ shèng。

解释:正史,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事的真实历史事件。

引证: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翻译: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这三本官方史书都是记载齐桓公、晋文公时的事情,都属于历史。

回答2:

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回答3:

“历史”这个词是在近代出现的,最初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是日本学者翻译history这个词音译过来的,古代不叫“历史”,而叫“史”。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解释“史”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史”的本意是记事者,也就是“史官”,后便有“史事”和“史书”的含义。

回答4:

历史是后人对前代事情的评价,当然是不统一的解释和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