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豆角含有一种有毒蛋白叫血球凝集素,还有的豆角含有“皂苷”,这两种毒素在高温中可被分解破坏,若食用半生半熟的豆角则会引起中毒。豆角中毒潜伏期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为1小时,时间长的可达15小时,一般在2-4小时。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疼、头晕、心慌胸闷、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症状,经及时治疗大多数病人在一天内即可恢复健康,预后良好。
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专家指出:眼下豆角大量上市,如果做不到烧熟煮透,极易导致中毒。正确烹调方法是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豆棍由支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无豆腥味。有的人喜欢食用前先用开水烫,再下油锅爆炒,如果两度加热均不彻底,达不到煮熟、煮透、煮变色的要求,未能将毒素分解殆尽,亦可引起食物中毒。消费者在外用餐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若发现上桌的豆角色彩鲜绿,则要先浅尝一口,没有豆腥等异味时,方可放心食用。
专家还提醒: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以及快餐盒饭供应单位是容易发生豆角中毒事故的餐饮单位,一定要增强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对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在加工豆角时一定要翻炒均匀,充分加热,煮熟焖透,就餐人多时尽量少用豆角做原料。市民在居家饮食中也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烹调方式以红烧最佳,做到彻底烧熟煮透,防范豆角中毒事故的发生。
近来,国内各地不断报道,在集体食堂或家里因吃豆角发生中毒,有的同志来信(电话)询问,豆角是常吃的蔬菜,为什么还会中毒呢?原来一般豆角(包括四季豆、刀豆、菜豆、肉豆、架豆、二季豆、三季豆、云扁豆、白饭豆等)在煮(炒)熟透时,豆角内所含的有毒物被分解破坏,不会发生中毒,可放心的食用;但如果在煮(炒)豆角时没煮熟或没炒熟,也就是烹调加热时间太短,豆角内所含的皂苷,毒蛋白等未被破坏就会引起中毒,其中皂苷,毒蛋白等未被破坏就会引起中毒,其中皂苷主要是三萜皂苷可强烈刺激胃肠道粘膜,经消化道吸收后产生中毒症状,主要是消化道反应;而植物毒蛋白吸收后也可引起消化道及心血管系统的中毒症状,部分病人还可有轻度神经系统损害。
中毒的表现 一般在进食后半小时至4小时左右发病,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有时呈痉挛性绞痛,腹泻呈稀便或稀水样便,有的肚子鼓鼓响(肠呜亢进)咽干、口渴,有的手、脚发凉,头痛、头晕,有的有四肢麻木感等。极少数病人吃的太多或年老体弱者中毒较重,吐泻历害,可因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而发虚脱或休克,对这种病人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中毒的治疗 如果发生了豆角中毒,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中毒的早期可用温清水洗胃,将胃内容物全部洗出,至洗胃液为清水样为止;其次估计吃进的食物还在肠道中存留,可采用盐类泻剂,如25%硫酸钠30~60ml或50%硫酸镁40~50ml口服,来泻下,如果病人呼吸不好,不要用硫酸镁,以免引起呼吸抑制;还可采用温盐水300~500ml结肠灌洗。如果病人出现腹痛,可给予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食莨菪片口服,来缓解疼痛。大多数病人应在医院给予静脉输液,可给0.85%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500ml加氯化钾1G静滴,也可用5%葡萄糖液500ml加维生素C2.5g静滴,也可给予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液)。如果病人同时有发热,考虑有感染的可能,可加用抗菌素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等静脉滴注。如果病人病情较重还应注意对症处理,如吸氧,给予升压药物,维持呼吸循环功能,防止脱水休克等。一般病人上经过上述处理大约经过1~3天,都会很快好转、痊愈。
中毒的预防 主要是豆角烹调加工时一定要煮熟(透)或炒熟(透)再吃;如果遇到豆角未煮(炒)熟一定不要吃,这样就可预防豆角中毒的发生。
所有的豆角,不熟的一律不能吃。因为豆角中含有一种叫做毒蛋白凝集素的有毒物质,还有一些豆角含有“皂甙”。这两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才能被分解破坏。不熟的豆角,温度达不到,就无法破坏分解这两种有毒物质。
主要是因为烹调时未熟透,食后引起中毒。如水焯后做凉拌菜、炒食,未能彻底破坏其所含毒成分,一般炖食者很少发生中毒。
豆角宜炖食,炒食不要过于贪图脆嫩,应充分加热,使之彻底熟透
豆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蔬菜。但是,近几年豆角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吃豆角为什么会中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