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九江学院2010-2011下学期形式政策期末答案

2024-12-11 18:38: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必答题(1)、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将自身成长需要和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谈谈你的看法

答: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题和主线。

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问题,社会各个方面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增强对就业形势变化的心理承受的准备,形成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环境。政府要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重要目标,加快社会、经济转型改革的步伐,完善促进创业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大学生在这股就业的洪流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寻找出突破口。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研的学生也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 “预备就业”机制。 “预备就业”是大学生在 “学校待业”与正式 “上岗就业”之间,学生根据企业工种需求再学另一种职业技能的过渡阶段。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 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 “找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通过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出国深造和工作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全球范围内择业。
(2)、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对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启示?

一、九十年的奋斗历程:1、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随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到以后的全面抗日,解放战争阶段,一次次历史事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2、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随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制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实行五年计划,1956~1976发展建设迈入新台阶。3、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共产党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从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起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三步走”战略—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社会变为开放社会,在经历了这两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不断地应对新的问题,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二、九十年的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率领全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顾建党90年的历史,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习汲取各种经验: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制定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4、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选答题
(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欧洲国建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等。2、宏观经济面临复杂的形势。如我国面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急需,键能减排任务显得异常艰巨。2、“两难”问题增多。如调房价稳民心将影响经济增速,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将削弱企业竞争力,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将使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4、世界经济的新特点。世界经济的结构处于调整期,世界经济政治机制处于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处于上升期。

二、解决措施:1、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稳定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如采取综合措施抑制物价上涨,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争取实现供需平衡,加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有效监管,管理好通胀预期。3、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如农业脆弱,导致物价上涨压力很大。4、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保增长是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调结构是保增长的保障,控通胀是宏观调控的最紧迫的任务。5、全面推进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十一五”时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6、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如何形成的?并展望一下两岸关系的远景。

一、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1、 两岸双方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立场 。2、国共两党高层互动机制不断深化。3、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抗转向大幅缓和,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4、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二、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重大突破。三、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1、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2、两岸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3、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4、两岸贸易快速增长。四、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1、两岸文教交流领域拓宽,规模扩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两岸文教交流层级不断提升。3、两岸教育双向交流得到深化。五、两岸社会交流加深,人员往来频繁。1、中央及省部级高官访台规模扩大,频率加快,敏感性降低。2、两岸民间交流与行业朝主体多元化、规模扩大化、领域拓宽化推进,频频创下新纪录。3、两岸同胞在灾难面前互伸援手,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4、部分民进党重量级人士突破该党限制,主动来大陆参访。六、两岸军事互信展开积极探索。七、台港关系进入“政经互热”新阶段。

展望远景:1、两岸制度化协商有可能在新的领域取得实质进展。2、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将呈现崭新格局。3、两岸社会大交流将再创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