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作者:李白 年代: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苏轼的《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佳节,各地最主要的中秋节习俗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上联:美酒佳人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人月俩团圆。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
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元宵节诗词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字谜:
明天日全食 (打一字) 【答案】:月
月长安一片月 (打《水浒》人物名) 【答案】:秦明
对联:
上联:中秋猜谜觅知音 谜谜皆有因
下联:众客作对来助兴 对对颇用心
上联:人逢喜事精神爽
下联:月到中秋玉镜明
有关中秋的诗句赏析和介绍: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这首词十分地浅显明白、通俗易懂,同时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中秋月亮的皎洁和中秋的团圆气氛。虽然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痛苦,但中秋的美好与欢乐也是真的,为什么不享受当下的快乐呢?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这首词和前面几首略微不同,这首是词人在回忆以前度过的中秋佳节的场景,从前的中秋,词人置身于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好不快活;而今夜,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在微闪光。路难通,信难通,无奈之下词人也只能通过喝酒,聊以自慰。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建议您去博物馆查询记录。
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