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以前的帖子里曾今说过以下的话:
学好中医,首先要学文,文是文言,要能看懂古籍,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其次要学易,所谓医易同源,学医不学易,好似缘木求鱼,问道于盲。以上两点是学中医的基础,现在大部分中医院校根本不重视这两个基础,误人子弟,遗祸不浅啊。
第三要学药,要会认药识药,还要了解绝大部分药物的药理药性,配伍禁忌。
第四要学理,这时候就要开始学习中医理论了,这时候要做的是多听,多看,多读,多想,多问,但是别创新,还没轮到你创新的时候。
第五要学方,方指药方,无论是古籍上的成方,还是跟着老师坐堂时候抄的方,都要弄懂吃透,吃不透的也要死记硬背下来,慢慢的理解消化。
第六才是学诊,跟老师(或者师傅)坐堂抄方的时候,学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之法,在实际情况下学习。
以上五点,是学医的基本步骤,古人十年学文,十年学易,十年抓药,十年抄方,十年代诊,这之后,才能出师,算一个合格的医生,所以说老中医老中医,真正中医出师的时候,也已经老了(以上的十年是虚数)。
这里说的文和易是学好中医的基础,后面三点是学好中医的行为,缺一不可
好吧,不识数真可怕,是后面四点。
这可不是一句话说的清的,学中医不仅要勤奋,还要有一定的悟性!
最重要就是建立认知里的自己的辩证体系。学中医是靠坚持的,质变始于量变
以玩的心态去学,保你学的不是一般的好。
非遗老中医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