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写战争时先让双方大将单挑,从艺术方面既好写又好看。要是真有板有眼的写行军布阵,小说家不擅长,读者也未必有耐心看。
真实的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古代战场很少有大将单挑这种机会。真实的战场上,大多数是猛将带着士兵冲锋,可以起到提高士气的作用。真要是双方大将在战场让碰面了,狭路相逢,那只有交锋了。比如关羽乱军之中斩颜良,黄忠突袭斩夏侯渊。
扩展资料
古代军队行伍分明,分工明确。比如春秋战国的秦代的步兵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什为屯,二屯为百,然后是五百人,一千人等。每队都有指挥官,如伍长、什长、屯长、百将等。到唐代军制改为:每火10人,5火为队,2队为旅,每团2旅,设火长,队正、旅帅、校尉等。
士兵小队组成大队,大队再组成军团。士兵分属不同的兵种,作用各不相同,长枪兵对骑兵,骑兵对步兵,盾牌兵防守,弓箭手远程杀伤等。打仗也不是一拥而上,而是依靠队形,一旦乱了就会溃败而逃。
以罗马重步兵方阵为例:方阵分三个横队,第一横队先进攻,士兵投完标枪后冲锋,与敌人短兵相接。打一段时间后。第二横队进攻,第一队后撤休息,互相轮换数次。第三横队是预备队,是全军的精锐,在关键时刻投入战斗。
小说作者的故意刻画行为,具体解释为:
将领先打,主要是冷兵器时代,士气很大程度上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双方选择最强的人单挑,一般都是将领,以表示我比你更强,借以打击对方士气。
实际上你说的这种将领先单挑的情况也就三国演义一类的小说,回看历史,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大战,看看记载基本没有人出去单挑的。
如楚汉战争,项羽的厉害很大程度上也是他指挥军队,你看项羽带兵打仗,什么时候他出去单挑过。而且真正历史上的名将,比如韩信、姜子牙、孙膑、吴起、廉颇、李牧、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以致后来的戚继光你看看有几个人在历史上真正记载是单挑的。
这只是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法,为了表现大将的勇猛。然而历史中不是不是这样的。历史中往往是士兵保护大将以及军旗。因为大将不仅是军队中最勇猛的且还是一个队伍的指挥官。如果指挥官阵亡了,队伍势必会乱了阵脚也就提前预示输赢了。
打战先单挑,史书里从来没有,因为写史书的人是官员。官员对军事打战的实际情况还是懂一些的,收集的资料也丰富。
而写打战先单挑的都是些小说家,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大多数人搞不好连战马、大战的兵器都没有见过,所以当然描述大战纯靠自己的臆想啦。
这不过是作者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历史上两军对垒时大将单挑的现象在隋唐时期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