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学经济学专业,很鸡肋,因为简单的经济学知识稍微读点书的人都明白,深奥点的知识又用不到。
学经济学本科毕业的人,大部分去了银行、金融公司。但是,他们发现去银行、金融公司又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不管学的啥,只要考个CFA或者CPA,都可以应聘银行和金融公司,根本用不着本科4年的知识。
本科的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初级微观、宏观),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概率论、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在本科甚至硕士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都基本不会用到,因此很多人搞不清楚为啥有些国企银行会要求应聘者有研究生学位,而进去之后干中专生就能干的活儿。
经济学本科的所有理论知识,最终起作用的时刻,是在念了经济学博士后,在本科已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到了足够充分的高阶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了足够发达的实践手段,正式开始进行研究的时候。在此之前,对于绝大部分本科生、硕士生(那几个著名的申请phd的硕士program除外)而言,在社会中应用、实践知识的机会很少。
先不说本科时候所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本来就太过简单——没有任何动态模型,没有任何非完全信息博弈,这就使得本科阶段的经济学公式简单、美丽得跟高中经典物理学一样。而且,仅仅有着复杂的数学公式还不够,在经济学这个学科里,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不是简单的实验室,你需要把这个社会数字化,放入到你的计量模型中,你势必需要收集大量有效数据(例如借助data mining,例如survey),同时你所需要的处理数据的手段也得很先进,因此除了复杂的计量知识之外,你还得借助计算机编程,这就要求你还得会写代码。
到了这个级别,在你熟练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一般是5到6年),你就真的可以用你的经济学知识帮助生产,帮助社会了。向世人证明这些经济学理论、模型有效果的地方,不是在学术圈,而是在市场。传统上就依赖经济学博士的行业,如美国的大银行、金融公司,他们喜欢招研究宏观经济的博士为他们分析市场形势,大能源公司则喜欢找搞能源经济学的帮他们制定产业政策,医疗相关产业的公司喜欢找搞健康经济学的帮他们预测市场走势。
而最近几年,亚马逊这类科技公司开始疯狂地招聘搞产业组织和实证微观的经济学家,帮公司预测消费者对公司政策的反应。这些经济学家能拿到这么多钱,不是因为他们像国内的所谓“财经专家”一样能忽悠,而是他们凭借着他们的知识,他们做出的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的的确确比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高得多。这些年来各个领域经济学家在学术界以外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也算是个市场的选择吧。
所以,如果你进大学是为了学一门谋生的技能,那么经济学绝对符合“鸡肋”这个定义。但是,如果以这个作为考量的标准,如果不是因为那个毕业证,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大学里很多专业本来就挺鸡肋的。
一、经济学专业的确是属于现在的一个热门专业。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对于经济现象的研究和探索。对比起其他的相关学科专业是不一样的,学财经有金融学,保险学等可以帮助我们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学科专业;商学的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学科是可以帮助公司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取得市场优先地位;但是经济学则有一些不同,也是最难的一个点:“经济学则是要尽量让每一方都得到利益最大化,如投资者,企业,政府等”。
所以讲道理,经济学是理论为主,并非实战型的学科。一般经济学都对“拥有探索经济规律浓厚兴趣”的人比较友好。但是也不是说经济学并不好。虽然现在的经济学不像以前那样,是要学习几乎所有经济金融类学科的知识了,很多要学习的内容也被划分成了其他的专业,但是经济学如果学好了,再加上自己足够强的能力来加持的话,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工作和收益。
二、为什么经济学会被人说鸡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如果是本科毕业又不是重点大学,而且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真本事,或者没有培养出真能力的人,学什么出来都是鸡肋。这个道理很简单,学法律专业的人,如果没有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那么含金量自然就不会有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的含金量高。相对的,找工作的难度也高于已经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人。同理,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如果你考过了CPA,CFA等证书,那么你的前途是光明的,并不会显得无力。可是如果在大学里连本科的经济学内容都还没整明白,那么是自然鸡肋了。所以说干一行,精一行,提升好自身能力,就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状元。
就业前景好,薪酬高。这个专业在一流大学毕业好就业,但是在普通院校毕业是很难找工作的,可能就是这样被称为"鸡肋。"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熟悉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比较偏向于理论化的,缺乏实践,毕业后就业也是个问题。
因为经济学的实用性不强,找工作的时候没有对口的工作。但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值得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