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制的问题,秦汉之前的兵都征兵制,所谓的征兵制度,就是那些兵都不是职业的军人,都是那些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的农民。
这些人平时耕种,并不会从事专门的军事训练,等到国家要打仗的时候,再从老百姓之中征调人去当兵,哪个时候国家的常备兵不多,遇到要打仗的时候,全国各郡县会根据皇帝的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比率,或者按照户头,抽调普通百姓参加战争。这样的来的兵,几乎是每家都能出一两个兵。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只要是个男人,即便你已经60高龄,也得赶紧到军队里边报道。花木兰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已经两鬓斑白,还要服从皇帝的命令,去抵抗柔然的侵略。
而到明朝的时候,国家实行的是募兵制,就是国家在各个州县征兵,并不制定指标。那些人有兴趣可以参加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些人进入军队之后,就一直在军队里边参加军事训练或者执勤。所以这些人是职业的军人,他们的战斗力比之之前的那种放下锄头的老百姓要强很多,但是因为这些人平时不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每月都要发军饷,他们是要靠老百姓的赋税养活的。
往往十个人的劳动才能养活一个兵,这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能征到的兵已经十分有限。而明末的时候,国家财政亏空,国家已经拿不出那么多钱养活军队了。能凑齐10万军已经是很不多了。
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接近灭亡,而且当时遭遇了太多的灾害和战争,人口大量的减少,士兵和青年更是少之又少。
因为在明末时,存在战争,这使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名朝对满清战争东拼西凑才10多万人。
明朝的战火纷纷,很多人都失去了性命,使人口的流失量非常大,所以在明朝才会对满清战争东拼西凑才10多万人。
明末战火纷纷,人口严重受到损害,能凑到10万人也是可以的了,不过以前的计算单位跟现在不一样,应该不是现代数字的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