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就是培养了人才。姜昆在相声界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马季老师的弟子,而且还是因为他培养了很多的人才,我们知道的姜昆的弟子里面有一个洋人,就是大山,那个时候的大山是家喻户晓的。大山也为中国和加拿大的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姜昆的八大弟子里也都是很有名的。
其次就是帮助其他人出名。我们知道的陈佩斯和朱时茂,就是姜昆推荐上春晚的,上了春晚以后,两个人一炮而红,虽然在以后与央视出现了矛盾,但是姜昆的推荐还是有功的。还有一个小品王,那就是赵本山,也是姜昆推荐上春晚的,之后的赵本山可谓是人尽皆知啊!这个都是与姜昆分不开的。
第三个是净化相声行业,不能为了火而俗。姜昆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反三俗”,有的人认为这个实际上是姜昆打着正义的旗号,为自己与郭德纲的私怨行事。这个没有很明确的证据,但是,不能为了火而俗,也是对的。例如不能随便拿着汶川地震开玩笑,你说是不是?这个也是不道德的!
姜昆的相声也是不错的,但是就是比较传统化了,要是跟郭德纲切磋一下,多使用一些砸挂,说不定相声界也是会百花齐放的,看到相声新势力就不错,当然,要是都能紧跟曲协的反三俗,那么,我们的传统艺术也是会散发更好的光芒的。毕竟, 这个传统艺术也是要与时俱进的,你说呢?
姜昆从一个相声爱好者到演员,当时也为相声注入一股新风,活泼,俏皮,年轻,与李文华的很多作品尽管是带有任务性,但依然能按照相声规律,创造出新的包袱儿。到与唐杰忠合作时,他幸运地又遇到梁左,开创自己的黄金年代。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协主席。他多才多艺频频涉足影视及书画界,还是雅典奥运会的火炬手。从艺30余年,创作表演了上百段相声作品。
贡献:
《如此照相》、《特大新闻》等大批作品,在国内及海外华人中间引起巨大反响。他创作的国内第一部大型相声剧《明春曲》,在国内外演出了近百场,并搬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他艺德双馨,对他的老搭档李文华等情深意长,也被曲艺界传为佳话。
2007年被美国阿姆斯特朗大学授荣誉博士学位,2015年9月3日,姜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礼。2016年1月,主持“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6春节大联欢”晚会。
他培养的徒弟有:
唐爱国、刘惠、白桦、邓小林、大山、刘全利、刘全和、赵卫国、李道南、陆鸣、许勇、夏文兰、倪明、齐立强、句号、徐文、郭丹、曹曙光、周炜、安东、原野等,其中唐爱国是大徒弟。
总的来说,姜昆对曲艺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开创了一个“笑星”的时代,是老一辈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姜昆是当今曲艺协会的主席,能当上主席没有点能耐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是一个熊包,如何统领相声界,如何在相声界树立威信,毕竟曾经的姜昆是相声的标签式人物,现如今在相声界的地位也是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姜昆曾经为相声的发展做出过举足轻重的历史性贡献,是那个时代的潮流。
暂且不说姜昆的相声水平,姜昆对于相声行业的热爱和一腔热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否认在姜昆引领相声发展的过程中将相声带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但是就此定义姜昆不会说相声,将相声的没落的过错全部发泄在姜昆的身上,未免有些不客观。我们该如何对姜昆在相声界做出相对客观理性的评价呢?
首先说姜昆对于相声的贡献,姜昆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自己领导相声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相声类书籍的编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他主持编订的相声权威书籍《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几百万的成果,对于相声的传播和发扬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对研究传统相声有着很权威的借鉴作用。
相声的没落算在姜昆的头上是万万不应该的,相声的没落是由于后来相声演员体制化所决定的,国家给体制内的相声演员发工资之后,很少有人再去真正的研究相声,没有相声演员为吃不上饭而发愁,什么都不做每个月领着国家的工资,久而久之相声怎么会不没落,
而且进入这个体制也并非易事,并不是相声说得好就一定能进入这个体制,所以体制内的演员不愁吃喝不研究相声,体制外的演员活好却吃不上饭,观众们接触的相声只有那些不怎么研究相声的体制内的演员的相声。慢慢的相声就失去了观众,所以一段时间很多相声演员感觉相声不行了。但这真不是姜昆的问题,姜昆作为体制内的一员,却不是给体制内演员发工资的人,所以他说了也不算。
但是相声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壁就是姜昆的原因了,将相声以雅俗所区分是大错特错,将教育意义加入到相声艺术中,那就错的没边了。姜昆的错是没有真正认识相声的艺术价值,放弃了很多的幽默,加入了很多的教条。
每一个热爱相声的相声演员,都希望为相声做些贡献。姜昆也不例外,他一直从事着相声事业,当然也想做些贡献。只是事与愿违,90年代末相声走向了低谷。姜昆没能力挽狂澜,却被异军突起的郭德纲所打破,相声也随之火遍全国。那么如果说姜昆对相声没贡献,也不太客观,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来说,至少他一直都在继承和传承相声。而却在2017年斥资1个亿,施工建造了“姜昆笑剧场”,总面积6000平米,也算是为对曲艺做的一点贡献吧。姜昆的相声主张寓教于乐,在听相声的同时要体现教育意义,这就是标准的主流相声,也不能说其不对。在主流相声界,姜昆的影响力恐怕10个郭德纲也不能及。姜昆对主流相声非常严格,甚至对观众的笑都很严格,不允许观众空虚的笑。姜昆表示:“把相声看成纯粹的搞笑工具其生命力就丧失了。”这话看上去没什么毛病,其实仔细分析还是有一点问题的。如果这句话放在相声黄金时期80年代,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放到2000年左右就是问题了,因为相声已经没落了,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相声生存问题。若相声都没了提什么口号也都是空谈,郭德纲就相当于用“偏方治大病”,虽不被主流认可但关键时刻真能救命啊。郭德纲主张先搞笑,然后搞笑之余再带来些思想为更好,这是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中所说的话。笔者理解他的意思是:先生存下来,之后在考虑其他问题。那么郭德纲的话,显然与姜昆的话有些冲突。那么谁说的更有些道理呢?笔者认为:郭德纲所言略胜一筹,显然生存更重要些。也许姜昆认为:相声黄金时期已经到来,所以才斥资1个亿打造姜昆笑剧场。他在曲协会议上讨论“反三俗”这也没什么问题,但似乎忘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问题,如何得到好口碑这需要姜昆反思。那么无论姜昆做的对与错,他的出发点应该没问题
他对相声的贡献有多大?客观来说,与其同时代的相声演员差不多,起到了传承与继承的作用。
姜昆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相声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姜昆让相声濒临失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宝林把相声的糟粕去掉之后,搬到大荧幕上是一种很大创新。马季开创了歌颂型相声,并且可以登上央视春晚,又是一大创新。
姜昆是马季的徒弟,到了他这一代,相声几乎快完蛋了。上过几次央视春晚以后,渐渐的没落了很多,没有什么人喜欢听相声,相声演员迫于生计而不得不转行。
春晚的语言类节目逐渐被赵本山等人的小品所取代。而赵本山的小品红了很多年,在这一段时间当中,相声基本上没有什么消息了。
甚至有一些年轻人分不清楚相声和小品的区别,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再去听传统的好相声。
相声都成这样了,以姜昆为代表的一众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依然衣食无忧,拿着工资天天混日子,偶尔的表演只是为了交差完成任务而已。
他们的相声完全背离了相声逗乐的本质,自己在舞台上说的无比开心,台下的观众却听着一头雾水。根本没有想过要创新,就想这样一直安逸到死,相声是真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姜昆让相声有了主流和非主流之分
相声自它诞生的这100多年当中,代代传承,只是根据相声风格的不同分力侯氏相声(侯宝林)、马氏相声(马三立)、常氏相声(常连安),刘氏相声(刘宝瑞),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
而到了姜昆手里,刚开始还好好的,后面突然蹦出来一个郭德纲,相声界便有了等级之分,分为主流和非主流。
以郭德纲为首的草根班子属于非主流相声,而以姜昆为代表的相声属于主流相声,也可以说是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
从此以后,非主流备受主流的打压。主流一直都在反三俗,这个运动进行了很多年了,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而到目前为止,主流与非主流已经演变成了相声界很明显的对立面。非主流代表郭德纲的相声越来越受欢,迎垄断了商演市场,没有竞争对手,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以主流为代表的姜昆却始终没什么成绩,越来越不受欢迎。除了一天到晚开会之外,就是到处领奖。即使有全球巡演,但那门票不是自己卖出去的,而是有政府补贴,很多都是送票的。
所以,现在就是非主流深入人心,而主流则招人反感。只要姜昆还在位,这种局面还会持续下去。
真正说相声的人不受认可,而沽名钓誉的人却深得赏识
德云社的人一天到晚忙着说相声,却不受主流的认可,只要有一点点把柄被人抓住了,便被大肆抨击。
而一些欺师灭祖、忘恩负义、恶意炒作的相声演员,却深得姜昆的赏识。
比如曾经背叛德云社的何沄伟,还有经常在微博上暗讽郭德纲的苗阜,在《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令人深恶痛绝的那对公式博士相声夫妻。
现在主流相声就是拉帮结派,合伙整人,传统相声在他们手里根本混不下去了,这都是姜昆的功劳。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主流相声演员依然不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