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掌乾坤。
2、独揽大权。
3、一手遮天。
4、上下其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侵郑。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这段记载大意是:楚国侵犯郑国。郑将皇颉带兵守御,出城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国的穿封戌活捉了皇颉,可是公子围(即楚共王之次子,楚康王之弟,亦即后来的楚灵王)向穿封戌争俘虏(他硬说皇颉是他俘获的)。两人争执不下,便到太宰伯州犁那里去评理。伯州犁说:“这最好问俘虏自己。”于是把俘虏皇颉带来。伯州犁向上高举起一只手,恭敬地指着公子围,对皇颉说:“这位是王子围,是我国国君宠爱的兄弟。”然后,把手放低,向下轻轻指着穿封戌说:“这人名叫穿封戌,是我国边远外地的一个县官。究竟是谁把你捉住的?”皇颉见伯州犁介绍时,手势语气,大不相同,心里早已明白了他暗示的意思,便趁机逢迎,撒谎道:“我皇颉遇到王子,就大败被俘。”
由于这个故事,后人形容通同作弊,利用权势,故意颠倒是非,就叫“上下其手”。
鬼话连篇、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文过饰非
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 闪烁其词 撒谎成性 摇唇鼓舌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鬼话连篇、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文过饰非、云山雾罩、鬼话连篇河
掩耳盗铃,鬼话连篇、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文过饰非,自欺欺人
鬼话连篇、信誓旦旦、阴谋诡计、信口开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