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有三方面: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 社会结构与教育的关系。 主要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与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交互影响问题和教育促进社会变化的可能性问题。 许多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明显地影响着经济制度中的职业组合和人力结构,而这一变动也必然影响到教育。例如,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自动化生产的发展,对工程师与技工的需求剧增,非技术工人的需求锐减。这就影响到教育制度的变化,必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保持社会职业结构的平衡。 一些学者研究了社会阶级结构对人格发展、学业成就、理想抱负的影响。他们认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学生在学校参加活动的多少,中途辍学的可能性多大,理想抱负的高低,甚至学生的语言特点都与他们的社会阶级背景密切相关。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教育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社会阶层的变动,使一些人因受教育状况不同而改变其社会地位。 一些学者认为,社会政治结构与教育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贫乏落后,往往是政治专制落后等弊端产生的原因之一。而教育的兴旺发达,又常是政治开明,社会进步等等的促成因素之一。总之,有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往往也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②社会化过程与教育的关系。社会化过程,即儿童逐步学得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家庭、集体、学校的教育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主要单位。经过家庭培养初步具备和形成的知识状况、习惯行为、态度及其他人格(个性)特征,都会影响其日后对社会的适应。家庭的经济地位、子女数量、成员间关系等都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倾向。 一些学者认为,在集体里,特别在一个同辈集体里,由于各成员间没有年龄、声望、地位、成熟性的差别,不必勉强接受他人的观念态度,有较多的心理自由,因而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在这里,可以自然地相互学习,获得各种身心上的满足,使不同家庭地位的儿童互相影响,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从而影响儿童的生活抱负、学习方式及人生态度。 学校是社会的主要团体之一,是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对于下一代的要求,是造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的专门机构,它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很大。 一些学者认为,家庭、集体、学校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单位,三者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对于促进人的社会化有深远意义。 ③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形成 3种不同看法:a.认为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b.认为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教育是一种适应性制度,随社会之变迁而变更。社会变迁是因。教育调整适应则是果。c.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又是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潜在条件。如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除能发生改善经济结构这个明显作用外,也可能产生促使社会变动的潜在功能。 除上述三方面外,不少学者还探讨学校的社会结构,学校与周围社区的关系,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内涵,以及教师的职业特点、地位和职业发展阶段等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有广阔前途,表现在:①它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制订和评价教育政策和规划的活动。②越来越重视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加强与比较教育的协作。③越来越多地与政治经济学进行协作研究。④它的研究领域将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微观到宏观,日趋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