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原系周室分给功臣姜尚之封邑,姜尚即之姜子牙,他是周武王的开国功臣,为周王朝的兴起立下了不朽之功。周武王将它封在营丘(山东临淄北),国号齐。这里是薄姑之民的故地,也是一股巨大的抗周势力。武王让他在这里镇抚薄姑之民,其封疆东至海滨,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山东沂水县北)、北至于无棣(山东无棣)。它也是周王室控制东夷的重要力量,同时周王还授予他征伐违抗王室的侯伯的权力。
齐国是一个大国,在诸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至齐桓公姜小白时“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盛极一时。春秋末年,霸政局面近于尾声,中国逐渐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七雄竞争的战国时代。本来春秋初年的大小诸侯国有一百数十个,后经不断兼并,小国渐被消灭。战国初期,大小国家只余下二十来个,其中又以韩、赵、魏、楚、燕、齐、秦最为强大,号称「战国七雄」。燕、楚、秦是春秋旧国,韩、赵、魏则由瓜分晋国而形成,而这时的齐国,姜氏之国亦大权旁落,渐为卿大夫田氏所控。
在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联合鲍氏以及大族栾氏、高氏合力在齐灭了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又共灭栾、高二氏。田桓子继而讨好公族与国人:「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从而取得了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至齐景公时,公室腐败,剥削沉重。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采取了一些争取民心的有效措施。他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于是“齐之民归之如流水”,田氏借此增强了势力。这就是所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田僖子,与齐旧贵族国惠子、高昭子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国、高二氏当权,田氏在表面上尽职于齐国公族,「伪事高、国者」,暗地里却组织力量,准备推翻国、高二氏。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国、高二氏立公子荼为国君。田乞发动政变,赶走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为国君。田乞自立为相,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田乞死后,其子田恒(田常)代立为齐相,是为田成子。田成子继续采用田僖子所制定的政策,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大力争取民众。田氏阴行德于民,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当时流传的民谣唱道:「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武装政变,杀了齐简公和许多强宗贵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了政权。田成子又通过「修公行赏」等等亲民政策,成为国民人心所向,使齐国国君实际上变成了傀儡。公元前391年,国相田和将齐国国君齐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了齐国实际上的国君。
公元前386年,周室册命田和为齐侯,正式将他列为诸侯。过了几年齐康公病逝,姜氏遂绝其祀,齐国全部为田氏所统治。史称「田氏代齐」,因为仅国君易姓,国名并未改变,故战国时代的齐国往往被称为「田齐」。
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使春秋末期大夫专政夺权的局势发展到一个高峰,而他们的「篡逆」居然被周天子所承认,说明封建秩序及其观念已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将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
田氏代齐
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逐渐控制政权并取代姜氏成为齐侯的事件。齐国在春秋早期由国、高二氏掌握大权,以后又有崔、庆二氏,这4家都是齐的公族;属于异姓贵族的有姬姓的鲍氏和妫姓的田氏。田完本是陈国公子,逃到齐国后,桓公使其为工正。齐庄公时,田氏渐渐得势。景公时,田氏采用小斗进、大斗出的手段笼络民心,使齐国大量民众逃往田氏门下,既提高了田氏的声望,又发展了经济实力。景公死后,田氏灭国、高二氏,田乞专政。到其子田常时,严厉打击旧贵族,将鲍氏等有势力的公族一一诛除。田氏占有的土地比齐君封邑还大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称齐太公。田氏在齐国的统治完全确立。
据《百家姓》记载:当时的齐康公以及齐国原先的姜姓王族被流放到海外,住在山洞里,吃东西要靠自己打猎捕鱼。他们煮食物没有铜鼎,只好用一种铜勺子来代替,那种铜勺子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钭。这一群被流放的齐国贵族,后来回到了中原,他们的后代为了纪念这段艰难的日子,就取钭字为姓,称为钭氏,世代相传,就是今天钭姓的起源。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有一个齐国,但这两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一个,春秋时期的齐国统治者是姜氏,也就是姜尚的后人,周武王分封诸侯是封的,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是田氏
早在齐桓公在位是,齐桓公曾经路过陈国,陈国的王子羡慕齐国的繁荣,就跟随齐桓公离开了陈国去了齐国。因此齐桓公就认为他终于自己,于是封陈公子为大夫,这就是齐国田氏的始祖。后来,姜氏的统治地位衰弱,而田氏的势力强大,于是田氏发动政变,夺取了姜氏的天下,开始了田氏的时代。后来的田忌,田单都是田氏的宗族,所以是齐国贵族
齐康公(公元前404~前379),宣公子,名贷,为姜齐最后一代国君。他死后,他的墓地所在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据《临淄区志》,齐康公墓在齐陵聂仙村西北,西依淄水。封土基本呈圆形,墓高13米,直径近30米。另一说法,据《史记》齐康公墓在山青水秀的芝罘岛高山之巅。
齐宣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康公贷即位。贷即位十四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公元前391年,田成子的曾孙田和废掉齐康公。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给对其祖先的祭祀。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氏齐国的历史就此结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政权,不过仍然保留「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据《史记》载,齐国田和篡夺姜姓王位,齐康公姜贷被放逐到芝罘岛附近。齐康公死后,子孙将其葬于夹河下游公鸡岛,后迁葬芝罘山顶(今芝罘岛老爷山顶),俗称康王墓,至今尚存。
另据《百家姓》记载:当时的齐康公以及齐国原先的姜姓王族被流放到海外,住在山洞里,吃东西要靠自己打猎捕鱼。他们煮食物没有铜鼎,只好用一种铜勺子来代替,那种铜勺子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钭。这一群被流放的齐国贵族,后来回到了中原,他们的后代为了纪念这段艰难的日子,就取钭字为姓,称为钭氏,世代相传,就是今天钭姓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