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是什么意思

2024-11-25 12:02: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思是: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了水就会翻倒。

出自:荀况[战国末期]《荀子·宥坐》。

原句: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释义: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宥坐之器,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

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方法吗?”

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方法。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本篇及以下各篇“皆荀卿及弟子所引记传杂事”,相当于后来的“附录”。 本篇记录的是孔子的事迹,其中包括孔子观鲁桓公之庙而论欹器、杀少正卯、困于陈蔡等内容。

荀子的这段关于孔子观“宥坐之器”的记述,所阐发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至今仍闪烁着不可泯灭的真理光芒,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据记载,晋杜预和南朝的祖冲之都曾制过类似的欹器,以此教育子弟要好好学习,防止骄傲自满。毛泽东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更与上述所讲的道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曾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是说,不应该由自然主宰人,而应该由人来主宰自然,同时也应顺应自然规律;

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

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他也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来蒙恬、李斯、韩非等皆为荀子弟子。

回答2:

意思是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了水就会翻倒。

出自——战国时期荀子《荀子·宥坐》。

原文: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

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宥坐之器,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

扩展资料:

在孔子许多文化思想的产生过程中,水无疑给了他许多深刻的启示和感悟。不论是自然之水的形态、性质和功能,还是古代先民治水的伟大实践,都为孔子的理论思考和创造提供了宝贵的营养和源泉,也大大充实和丰富了他的文化思想。

做人也好,做官也罢,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我们不提倡不及,但也不能过而求之,以适度为最好。欹器之所以倾翻,就是因为它盛水太多,超过了规定的刻度,它本来不能盛那么多的水,你偏要让它盛那么多的水,不翻那才叫怪呢。

自然的法则告诉大家:物极必反。凡事只要走向极端,必然走向反面,到头来,不但想要的东西不能得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

回答3:

翻译: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了水就会翻倒。”

《荀子·宥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原文:  
  孔子观於鲁恒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道路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道路。

回答4:

翻译: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了水就会翻倒。”
《荀子·宥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原文:
孔子观於鲁恒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道路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道路。
74

回答5:

典故:
孔子带弟子们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把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便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答:“是君子放在座位上用来警惕自己的酒壶。”
“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转头对弟子们说道:“快去取清水来,灌进这把酒壶里。”弟子舀来清水,徐徐注入水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观看。只见水不多时,壶开始倾斜,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重新立的端端正正的,再继续注入,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
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
孔子对大家说:“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啊!做人的道理,也同这把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威猛,要警惕内心的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取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

应该说的是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