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特点(高中)

2024-10-29 10:29: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化学学习方法——观、动、记、思、练
化学科有两大特点:(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闭液迟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埋纯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笔者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观、动、记、思、练”的五字学习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观
“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化学记忆十大绝招

1、理解轿李记忆法。记忆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之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其效果远远超过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2、有意记忆法。记忆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目标并采用一定方法和步骤,经过一定努力的记忆方法,这种记忆方法,由球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图集中,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脑细胞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记得快且牢固。

3、分散记忆法。对于一些繁多,但必须直接记忆的化学知识,要指导学生采取各个突破、分散记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增强记忆的效果。

4、联系实验记忆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5、对比记忆法。不同事物之间总有区别,有比较才有鉴别,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记忆起来就比较牢固了。对比记忆又分相似对比记忆,相反对比记忆和列表对比记忆等法。

6、归纳记忆法。将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经过综合归纳,找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连成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记忆过程,从而达到以一贯十的效果。

7、形象记忆法。用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来记忆的方法是形象记忆法。有些基本概念和是比较抽象且又难以用实验直接观察到的,可用形象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8、趣味记忆法。即寓知识球趣味之中的记忆方法,通常利用谐音、顺口溜、歌诀等帮助学生记忆。

9、改错记忆法。改错是正确认识的开始。改错能为学生提供新的深刻的信息反馈。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要有意识地通过改错让学生加深记忆。

10、复习记忆法。根据记忆规律,记忆和遗忘总是相伴存在的一对矛盾。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复习。复习时要注意及时性、经常性和综合性。

回答2:

一、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和过程要求高。

例如新教材《第二章碱金属》在内容表达上采用:提出隐闷问题→分析→预测→实验→讨论→归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描述金属钠、钠的氧化物、碱金属元素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提出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用途,其依据是什么?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大胆的分析、预测。在激烈讨论的氛围中教师开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找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今后怎样获取、分析、运用知识。接下来通过实验中巧妙构思H2的检验方法,发动学生创造新的实验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学会选择知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研究”、“探索”、“钻研”。使学生笼罩在探究的氛围中,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

二、实验性的科学探索过程多。
例如研究性课题活动: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在学生开展活动之前,教师不做任何提示,但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的收集,根据反馈信息即使做阶段性的引导。我在第一阶段,发现少数学生无从下手,部分学生采用淀粉溶液来检验,只有少数学生思考加碘盐中I的存在形式,但在确定碘的存在形式时遇到了问题。这时,我及时进行科学实践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导,确定方向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学会、并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结合自己的创造能力去解决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此活动中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了沟通合作, 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在此氛围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尝试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沟通合作、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三、阅读材料和思想素材都从人文方面引导学生。
例如《第四章卤素》的学习中,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辨证地分析和理解问题。①Cl2、Br2、I2与水反应和F2与水反应的差异体现了在掌握一般规律猛郑的同时,要注意特殊性。②在学习可逆反应时可引导建立对立统一的观点。③在讨论物质性质差别时候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如在班级开展侯氏制碱法和钾发现历史的讨论,让学生枝携颂认识到科学家一方面具有广博、深厚的业务基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判断力、脚踏实地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顽强努力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前人遗留下的科学成果分不开。在科学家榜样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追求真理的信念。同时要勤勤恳恳地学习,不畏艰难、顽强探索。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贡献力量。

回答3:

化,变化;学,亩橘团科学。
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的
所以说:化迅橘学是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数理化所研究的对象都不发生变化。伍烂
生物所涉及的变化,不是物质的变化,而是生命的变化。

回答4:

中学化学来说的话,主要还是由物质的结构入手,由结构一般大致能猜出该物没燃质陵察的性质,如高二有机的官能团等。
最好的建议,不要背化尺察茄学方程式 ,不利于学习

回答5:

学化学么,归结到一定地步就是,多看点,多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