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自行车诞生记
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它只有两个轮子而没传动装置,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登地驱车向前滚动。
1801年,俄国人阿尔塔马诺夫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踏板踩动的自行车。
1817年德国人德雷电斯在自行车上安装了方向舵,使其能改变行驶方向。
1839年,苏格兰人麦克米伦制造出木制车轮,装实心橡胶轮胎,前轮小、后轮大,坐垫较低,装有脚踏板入曲柄连杆装置,骑者可以双脚离开地面的自行车。
同年,麦克米伦又将木质自行车改为铁制自行车。
1867年,英国人麦迪逊设计出第一辆装有钢丝辐条的自行车。
186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出现了由后轮导向和驱动的自行车,同时车上采用了滚珠轴承、飞轮、脚刹、弹簧等部件。
1886年英国人詹姆斯把自行车前后轮改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链条,使其车型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
1887年,德国曼内斯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生产。
1888年英国人邓洛普用橡胶制造出内胎,用皮革制造出外胎,以此作为自行车的充气轮胎。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全世界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也许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自行车的发明者们,他们的名字,丝毫不亚于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
2、中国自行车历史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沪上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南京路(今南京东路)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民国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络。
民国17年同昌、大兴(两家)、得利、泰昌、润大等成为上海六大车行。一批华人创办的自行车零配件制造商和商办工场也逐步创办。如王发兴工厂生产前叉、泥板;大兴车行进口钢管接头,聘请2名日本技工,生产车架(自行车主件),组装“红马”、“白马”牌自行车,这是最早国产自行车。民国19年6月,以经营橡胶车胎及车料为主的车行成立上海橡皮五金车料同业公会。民国21年,得利车行等17家规模较大的车行(职工135名)成立上海脚踏车贩制同业公会。修租兼营零售的中小型车行王兴业等240余户,次年4月组成上海市修租脚踏车同业公会。它们都参加了市商会。
民国26年;脚踏车贩制业公会从17家增至30多家,称为“大同行”;修租脚踏车同业公会由240多户发展为400余户,称为“小同行”。前者以贩制为主,后者以修租为主,整个自行车市场受“大同行”中几家大车行控制。抗日战争期间三轮脚踏车风行于市。三轮车身与黄包车相似,配件与自行车大同小异,车胎、钢圈、飞轮、链条、牙盘、车条、车把、踏脚等都可通用。一些零件厂、工场以及车行投入三轮脚踏车装配和经营。40年代初,上海的三轮脚踏车达2.6万余辆。源隆、顺昌、顺风等一批新的车行应运而生。
民国31年12月,上海市三轮车出租商业同业公会成立,有团体会员(车行)29家,拥有出租三轮脚踏车9700余辆;个体会员6000余人,拥有营业三轮脚踏车16300多辆。民国35年2月,上海脚踏车贩制业同业公会更名为上海市脚踏车商业同业公会,有会员110户。
民国之后,中国还没有真正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工业,绝大部分的所谓车行,只能制造和销售自行车的零配件。1930年前后,华商聘请了日本技师,才组装出“红马”和“白马”牌的两种最早的国产自行车,但不少部件仍靠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了自己生产的“永久”、“飞鸽”
轮船的发明 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为船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蒸汽机船是谁发明的呢?一般人们总是归功于美国人R·富尔顿。富尔顿最初是学习绘画的,可是他很喜欢机械,结果画家没当成,却发明了大理石切割机、纺麻机、搓绳机等。不久他对船舶发生了兴趣。
从17世纪起,许多人开始试验船用蒸汽机,也造出了蒸汽机船。例如法国的戴高顿于1615年就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船,1781年,美国也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船。但是这些船只都有明显的缺点,有的不能载货,有的速度太慢,远不如帆船来得优越,有的费用超过了收益,以至于难以投入运用,昙花一现后就被废弃。
1786年,富尔顿从美国来到了英国伦敦,他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激发了发明蒸汽机船的热情。1803年,他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轮船,在巴黎塞纳河上试航时,轰动一时。但是,由于这条船的船体太薄弱,船身竟然折断了。他的失败引来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有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当时的法国政府也不以为是。可是富尔顿并没有灰心,他认定蒸汽机轮船会有广阔的前景,他从法国回到美国,继续研制轮船。
1807年8月,富尔顿设计的“克勒蒙”号轮船在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下水了。这条船长约45米,宽9米多,排水量100吨。该船的发动机是英国伯明翰的布尔顿和瓦特制造的。富尔顿为这条船的两舷设计了两个明轮,蒸汽机带动明轮旋转,明轮上的叶片在水中划动,推动着船只前进。这利用明轮的船在古代也出现过,中国宋代就有用力踏动明轮的战舰。公元6世纪,罗马也造出用畜力转动明轮的战船。可是,富尔顿巧妙地把明轮和蒸汽机结合了起来,并获得了成功。克勒蒙号的航速达每小时6公里,比帆船快三分之一。它曾往返于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作为哈德逊河上的定期班轮。因为富尔顿造出这条船投入了使用,所以,人们就把轮船发明者的桂冠,戴到了富尔顿的头上。
富尔顿在获得成功后,又连续造了17条船。一时建造轮船成为一种时尚,在短短的5年中就有50艘以上的轮船问世。可是,当时几乎所有的蒸汽机船都装有风帆,这不是像今天人们在海轮上装上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风帆那样,为了减少能源消耗,而是当时的人对蒸汽机船不够信任。如 1819年建造的萨凡纳号,在横渡大西洋的27天中,蒸汽机只开动了60个小时。
1839年,英国人史密斯成功发明了船用螺旋桨,并安装在阿基米德号船上。这条船长38米,蒸汽机功率60匹马力。以前不少人怀疑螺旋桨能推动船舶。可是在一次试验中螺旋桨被打掉了一半,出人意料的是船反而更快了。由此奠定了人们对螺旋桨的认识,这样导致了阿基米德号的诞生。
早期的蒸汽机船是把蒸汽机装在木帆船上而成,从1850年以后,逐渐改用铁板造船。1880年以后,钢又很快代替铁,成为造船业的主要材料。1854-1858年英国人布鲁内尔建造的大东方号铁船被认为是造船史上的奇迹。布鲁内尔发明了用梁的力学理论去造船,首创纵内架结构和格栅双层底的结构,形成了双层船壳。船长 207米,排水量27000吨,比当时最大的船大6倍,船上安装两台蒸汽机,一台驱动明轮,另一台驱动螺旋桨。船上还有6根桅杆,桅杆上的帆若全部挂起,面积达8750平方米。能载客4000人,装货6000吨。直到50年以后,才有更大的船超过了它。
1892年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20世纪初就被应用在船上。到本世纪 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已超过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需要大量船舰,另一方面大量船舰又毁于战火,船舰的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美国在建造26 10艘万吨级的自由型船时,创造了铺龙骨后10天就下水、下水后4天完工交船的纪录。
19世纪70年代以前,船舶的货运和客运是不分的。1870年英国人在英国和北美的航线上投入条件舒适的客船航班。到了80年代,已经有了载客千人以上,航速超过每小时37公里的豪华客船。此后,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热兴起。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建成于1912年,其豪华程度在当时首屈一指,总吨位46328吨,航速可达22级。可是在它的第一次首航纽约的途中,碰上了冰山,葬身海底,船上2201人中有1490人丧生。20世纪30年代,客船建造到达高峰,著名的“玛丽皇后”号、“伊丽莎白”号和“诺曼底”号都是在那个时期问世的。它们的载重量都在8万吨以上,主机采用汽轮机,功率16万马力,航速每小时超过55公里。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取消
.xiao034 | 2009-03-16 20:08:29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交通工具的发展
人类特长之一是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留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根本的差别题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而现代交通工具是借助于蒸气机、内燃机、电视机甚至原子锅炉来驱动的。
因为借助于人力、畜力、自然力,所以古代的交通工具速度比较慢。当人们懂得借助于风帆是,船的速度要比摇桨交篇快的多,但是“云开远见仅阳城,就是孤独一日程”眼望得到的路程,帆船还得走上一天。古代的交通工具,不仅慢,而且载量也很小。一匹驮马运货不过几百斤,而今天一列奔驰的火车可运载的货物数量超过千万匹驮马。茫茫大海上,几万吨级的油船以每小时几十海里的航速破浪前进,其疾如箭的水翼船瞬间走完者日孤独一日之程,几十万吨级的油轮,跨洋跃洲。在速度载迈量上。古今交通工具是不能同日而遇的。
由于使用动力的限制,古人头脑中虽然有风载土遁的幻想,但他们的交通工具只限于在陆地或水面上使用。今天人们借助于强大的动力,把昔日的幻想变成为现实。地下铁路、海底隧道走着飞快的火车,飞机已变成
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航天器也日益完善,终将担任星际的交通运输任务,运涉重洋,巡天揽月。
但是,即使在现代交通工具不段的出现,新的动力纷纷采用的今天,这些老的工具,古老的动力,还远未在人类生活中消逝。深山坳谷,铁路公路未通,牛车马车还是很好的交通工具;瑞急的河流,曲折的高山河道,木筏、皮筏好保留着;在能源出现匮乏的今天,风帆的价值重新人们所认识。经试用,证明装有帆片的轮船可以节省燃料两成。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目标局势正在发展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行政兴目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人民的力量。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交通工具帮助人类缩短两地的距离,促进了交流,节省了时间,可以说交通工具载着人类走向文明,今天的交通工具不仅能利用电能、原子能。甚至还能够利用磁能、光能。因故从独木舟,独轮车开始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展望未来,深信人类的发展是止境的,人类的文明是日新月异的
在早些时候,人类还没有“交通工具”这一代名词,那时,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的。所以,那时候的科技、政治、经济等等都很不发达,毕竟相对距离较远的两地无法很好的沟通,人们不能相互交流融合,发展也极其缓慢。
后来,在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了,这也相对的促进了部落间、朝野间的交流,形成小范围内的良性循环,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不过交通的迅速发展也被利用在战场上,在三国时期,每次大战都会聚集最顶尖的作战工具和交通工具(不过再先进也只是良种马和劣种马间的极小的区别)。
来到了所谓的“半机械时代”,此时自行车这种实用的工具已经发明(现在在北京这种工具也广泛流行),只不过没有现代这样坚固好骑,但战争的魔爪并没有放过自行车,在经过数年的进化之后,二战期间,德国曾经组建过一只“自行车野战连”这支军队装配有火箭筒等高级武器,在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历史课最近刚学完有关火车与汽船,此两项发明使陆地和水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两种工具的主要用途是运输乘客和货物,当然也运过TNT之类的东西,悲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是从那时开始基本定了型。
而后,汽车、飞机也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主流,在这些东西的基础上,也有了战斗机、战车、战船的概念(现在的社会高科技都是体现在军事方面的),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也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现代的各种高科技交通工具绝大部分是从前几个世纪的工具演化过来的,性能良好,而工具最主要的就是速度,现在从北京到广州,就算做火车两三天也到了,要是在远古时代,在此时间段内,能否走出北京都成问题(也许那时代的人都不认识广州,所以没去),这就是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优势所在,速度快、运量大。而且咱现在还有了运载火箭,人类也完成了到宇宙太空闯一闯的愿望,咱连太空都能去了,更何况地球上的边边角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