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200字读后感,急用

2025-02-06 06:56: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喜欢看《约翰•克里斯多夫》,喜欢看他在成长的那一段中经历的混沌、暧昧、矛盾和骚乱。克利斯朵夫象年轻的西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堂•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夫,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顽强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趋顽强的和年代久远的传统与民族性拘囚在樊笼里。他在和社会奋斗,和过去的历史奋斗,更得和人类固有的种种根性奋斗。一个人唯有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得胜,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他周身晃动着贝多芬的火苗,从莱茵河大步地燃烧过来,又在法兰西继续着他革命的气息。
  不记得是谁说过,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但愿克利斯朵夫能成为更多人的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在人生的考验中成为一个良伴和向导。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的去生活,去爱!
  中国的古语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全书中,我最为欣赏的就是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转变,他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对自我的征服,完成了一个对新的自 我的塑造。我想,这可能就是罗曼罗兰将最后一章命名为“复旦”的缘故吧。怒涛翻滚的黄河奔腾千里,最终注入了大海,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家园。如果结合罗曼罗兰另一巨著《巨人三传》来看,我觉得,永不妥协、永远战 斗的贝多芬正是青年克里斯朵夫的真实写照,晚年的他则处处闪烁着托尔斯 泰宽容、睿智的身影,而他一生对爱情、友情、生活的坎坷追求又与米开朗琪罗如出一辙。罗曼罗兰将三位巨人的伟大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永远的 强者-克里斯朵夫,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