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国,我亦爱诚信
“崇洋媚外”总是每一个“爱国者”的锐利武器。只要有人说进口的东西好,就有那些“爱国者”拿起这个武器反击人家。从洋火(火柴)到手机、电脑和汽车,这些东西除了给国人带来方便之外,还给国人带来了了解世界的机会;当然也给国人带来了一种观念:外国的货质量高,好用。但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买洋货与诚信有什么关系。
清朝末年,清政府洋务派大办洋务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民族资本家,他们生产出来的洋布和国外的布在质量上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价格上也相对便宜,按理继续经营,必然有好的结果,但在那个到处充斥腐败的时代,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贿赂父母官来疏通各种关系,布匹的价格不得不提高,企业生存很艰难,老板们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偷工减料,与进口的布料相比,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洋货好。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各方面处于弱势,电器行业的发展很快,但是自主品牌打出去的并不多,最近几年,电器行业虽然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国人出国不再向国内带回国外的电器产品,但是人们还是觉得索尼、惠普、诺基亚......,还是国人选电气时的首选。为什么如此?也许与技术、企业管理等内涵实力有关,在我看来,其关键是诚信。当国人买东西时,厂家和销售商嘴上说得呱呱叫,可售后服务就是跟不上,甚至消费者上诉无门。例如某国产笔记本,售价最低,返修率却是最高,没办法,没有消费者愿意带着修电脑的烦恼去“爱国”或者说“支持”国产品牌吧。既然技术不如人家,为什么不修练好内功再生产呢?这就是不诚信,因为你不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力量,就不应该投资,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因为你生产的是伪劣产品。
再谈谈让国人一直耿耿于怀的国产汽车吧,首先,造车技术和企业管理的水平落后于合资品牌,只能生产低技术含量的车型;其次,由于没有实力和勇气向合资品牌挑战,就以价格战消耗了自己本就不多的能量。那些“有钱”的消费者就是不买账,“崇洋媚外”情节似乎是根深蒂固的,凭你怎么说,就是不买国产汽车;面对合资进口车型,哪怕价格再高,却依旧销量很高;似乎自主品牌永远就只能委身于市场最底层。其实不然,这与买笔记本没什么不同,汽车首先要安全,其次是耗材,还有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的诚信有关。国产汽车各地多如牛毛,售后服务如何每人都有一杆秤,我就不在这儿饶舌了。我只想讲的是一个企业研发新技术、投放新产品、引进高技术人才是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国外企业研发一辆车,动辄三年外加数亿美元,而自主品牌呢?只想赚钱而不想付出,算不算诚信有问题呢?
一个企业要生存,首先解决的是诚信问题,“品牌形象”不是靠“政绩工程”树起来的。同样是服装产品,我们的企业造出来的服装有几家比奈克和阿迪达斯质量更好?人家的衣服价格虽然贵,穿在身上就是舒服,而且耐穿。算一笔账就应该能理解“崇洋媚外”者们的高明之处。做个实验:假如你花300元买一件奈克体恤衫,你再花300元买六件国产体恤,我敢打赌这6件比不上那件奈克耐穿,洗几水你就明白了,这就是物有所值。如果奈克的生产商向中国的企业家学习,早就没有这个牌子了,这就是诚信带来的财富。
我们是爱护国产品牌的,也是爱国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诚信。不能把“爱国”停留在嘴上或者攻击别人上。想想看,前几年有些很好品牌的产品这几年逐渐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在三鹿、伊利、蒙牛奶制品中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