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为什么不吃死人?

黑熊为什么不吃死人?
2025-02-01 13:16: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黑熊并不是不吃死人,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加州北部农村地区一名65岁男子因为心脏病突发死在家中,附近一头黑熊闯入他家附近将尸体拖走并吃掉大部分。可见,黑熊不吃死人属于错误认知。

扩展资料:

亚洲黑熊是标准的杂食性动物,而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吃的食物类别繁杂,包括各种植物的芽、叶、茎、根、果实,以及菇类、虾、蟹、鱼类、无脊椎动物、鸟类、啮齿类动物和腐肉;也会挖掘蚁窝和蜂巢。虽然肉类在其饮食中只占非常小的部分,但亚洲黑熊被认为比美洲黑熊更多食肉。

亚洲黑熊的嗅觉和听觉很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但视觉差,故有“黑瞎子”之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亚洲黑熊,人民网-美国黑熊到处作乱 啃食六旬老翁遗体

回答2:

狗熊是杂食动物,吃包括腐肉在内的各种食物,说它不吃死人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熊喜欢吃活的动物,但在饥饿时死的动物也吃。当人遇到熊,如果装死,也有被吃掉的危险。所以遇到熊装死是不安全的。

扩展资料:

亚洲黑熊

共有7个亚种。体长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身体粗壮。

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

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1~3仔。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亚洲黑熊

回答3:

大量野外观察发现“熊不吃死的动物”并没有什么依据。熊饿了也会吃死的动物,另外即使熊不饿,躺下装死而一动不动的你也容易被当做“玩具”而遭受袭击。因此遇熊之后应保持镇静,不要激怒熊,同时评估周围环境,缓慢顺风倒退离开。

扩展资料

亚洲黑熊共有7个亚种。体长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身体粗壮。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

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1~3仔。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黑熊是一种森林性动物,活动范围广泛,栖息地的选择除了受到食物资源丰富度的影响之外,人为干扰更是关键因素,包括道路密度、距离村落远近、游憩压力等。亚洲黑熊从低海拔600米的热带雨林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都有栖息。

参考资料:黑熊-百度百科

回答4:

这个说法肯定是有玩笑的成分,其实野生动物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袭击人类,它们袭击人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感觉到了人类带来的威胁,主要是我们的一些行为引起了它们的恐慌或者愤怒,比如挑逗幼崽,“为母则刚”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遇到这种情况是会跟你拼命的;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它们饥肠辘辘之时,或者已经很久没有抓到食物了,而你的身体此时可能透露出了一些病态的气味,这样它们就会主动进攻。


我们知道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遵循的就是自然淘汰法则,大多数都是猎食者和被猎食者,有些动物是食草,有些是食肉,还有一些动物是杂食性,而狗熊其实就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们在各自的生物链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进行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而人类似乎不属于这个生物链,或者说人类没有天敌,那么这些食肉动物是如何选择自己的猎食目标的呢?它们绝不是盲目去选择的。

老弱病残是猎食者的首选,这其实就是自然法则中的淘汰法则,花最小的力气,用最安全的方法获得食物,是每个猎食者都必须学会的,狗熊同样如此,而它们判断哪些动物是老弱病残,其实主要靠的是气味,在野生动物眼中,人类一般情况下不在他们的食谱中,如果出现野生动物袭击人类,如果不是人类主动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个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暴露处的身体气味让野生动物发现了,才会遭到野生动物的袭击。(上海野生动物袭击饲养员就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说狗熊不吃死人,其实是一个笑话,只能说当时狗熊不是很饥饿,或者这个人的身体也不错,狗熊感觉到了威胁,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动物的智慧其实是很高的,它们能够快速评估自己位置,我们在跟动物相遇的时候,只要表现得视而不见,它们只要不是非常饥饿,是不会主动攻击我们的,最怕的是我们遇到它们,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地逃跑,它们就会主动出击。其实不仅是狗熊,其它的动物也是如此,那些被狗咬的人,大多数是逗狗、偷狗或者害怕逃跑的,动物主动攻击人类,都是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不到万不得已,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身体健康的人一般不易受到野生动物的袭击,我们人类同其它动物一样,粪便、尿液、身体都会散发独特的气味,野生动物就是靠着这些来判断,哪些是它们可以猎食的,比如糖尿病患者或者其它体弱多病的人都比较容易招到野生动物的攻击。

可以说野生动物不攻击你,是有这样集中可能,一种是它还不饿,另一种是你没有做出威胁到它的举动,当然你如果足够强壮,让它感觉到恐惧,这种情况它也不会攻击你的,就像是很多屠夫,狗见了之后都不会叫的,就是这个道理。

回答5:

大量野外观察发现“熊不吃死的动物”并没有什么依据。另外即使熊不饿,躺下装死而一动不动的你也容易被当做“玩具”而遭受袭击。因此遇熊之后应保持镇静,不要激怒熊,同时评估周围环境,缓慢顺风倒退离开。

新鲜肉好吃,但死物也要

熊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包括青草、嫩枝、苔藓、块根、块茎、果实、昆虫、鸟类、鱼、鼠类、蛙、鸟卵、蜂蜜甚至鹿、羊、牛等。多数熊还是更爱吃肉的(除眼镜熊等特例外)。包括大熊猫也会吃竹鼠等肉食。

至于动物的尸体,各种熊都是不拒绝的,如北极熊、马来熊等都会吃死物。科研人员曾拍摄到大熊猫吃死去的小鹿。近年来许多棕熊和黑熊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匮乏。总而言之,新鲜的肉当然更好吃,但熊并不会浪费死掉的大餐。 

偶有“装死逃过熊掌”的报道,往往是因为当时熊并不饿,而当事人蜷缩躺下,用手护住头颈装死的举动,减轻了熊“受到威胁”的感觉,避免了它受惊而自卫。

装死还有其他危险

即使遇到的是一头饱熊,它不太想吃死肉,但生性贪玩的它如果伸出力大无穷的厚掌把装死的你翻过来拍过去地查看,或者用生满了倒刺的舌头舔你,或者在你身上坐一坐……这都不是有趣的事,不死也得搭上半条命。而如果是饿熊的话,不管猎物死活它都会直接开餐的。 

遇熊应对策略

遇到熊时最首要的是保持镇静,不要和熊对视,不要做出突然的举动。 

大多数时候熊并没有侵略性,它们往往只是站立起来观察你是否对它造成威胁,这时瞪视、奔跑和尖叫都可能引起它不安而发动攻击。熊善于爬树和游泳,而且奔跑的速度也比人类要快许多,所以不要妄图从任何途径快速逃脱。应该冷静地花几秒钟时间评估一下周围的环境,确定出逃生的路线,再缓慢地、顺着风、倒退着离开。熊的视力不发达,但熊具有非常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所以顺风慢慢离开可以避免它根据气味进行追踪,保持安静可以让熊觉得你对它无害。

拓展资料:

亚洲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是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动物。胸部有白色新月形斑纹,又称为月熊、月牙熊、狗熊,别名黑瞎子,藏语译音为“董”,门巴族语译音为“欧目虾”,白语称“jinl”([IPA ʨĩ55])。

为获取其皮毛而进行的过度捕猎,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都使其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目前亚洲黑熊处于易危状态。

黑熊是典型的林栖动物,杂食性,春天以山毛榉等的新芽为食,夏天主要以蚂蚁、蜜蜂等昆虫为食,秋天主要橡树、栗子等果实为食。秋天会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冬季在大树的树洞、岩洞或地洞等冬眠。交配在6~8月左右进行,一次约产1~2头幼仔。

它们从低海拔600米的热带雨林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都有栖息。有垂直迁徙的习惯,夏季栖息在高山,入冬前从高地逐渐转移到海拔较低处,甚至到干旱河谷灌丛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亚洲黑熊  流言百科——【假】遇到熊最好是躺下装死,因为熊不吃死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