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1、墓葬后记
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吕碧城、吴芝瑛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1908年,生前好友吴芝瑛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朝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2、秋瑾看戏
秋瑾在北京最惊世骇岁纤羡俗之举是“上戏园子”。当时的宅门女性都是在家中听“堂会”,不可能抛头露面去戏园子,戏园子也不卖“昆客”的票。秋瑾坐着西式的四轮马车去听戏,开创了上层社会女性进戏院的先河。
扩展资料
秋瑾1875年11月8日出生,祖籍是浙江山阴。她的爸爸秋寿南是湖南郴州的知州,她的妈妈单氏也是名门望族之后。秋瑾是浙江三杰之一,其他两位是鲁迅和周恩来。
秋瑾自幼便随着哥哥读书,所以也就学会诗赋了。15岁的时候,秋瑾又跟她的表兄学会了骑马击剑。可谓文武双全呀!
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八年后,秋瑾不顾丈夫反对,毅然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秋瑾经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一些同乡会,她时常会登台演讲有关革命救国的言论。她除了学习之外,还广结革命志士,积极参加革命竖岁活动。
秋瑾一贯倡导女权,她说:“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1905年,秋瑾回国,在她的努力下,国内的革命事业发展的很快。同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她进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经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乎拍评议员浙江主盟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写下了很多有关革命救国的诗篇。1906年,秋瑾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而愤然回国。
回国后的秋瑾继续为革命事业工作。1907年,秋瑾因安庆起义失败而受到牵连。虽然秋瑾已经知道安庆起义失败以及自己受到牵连的事情了,但是她依然拒绝离开,决定留守,1907年14日下午,秋瑾被捕,次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年仅32岁。
秋瑾是一代才女,她厌恶封建礼法并积极倡导女权,常以花木兰自喻,她为中国女子解放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扩展资料: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骑射。
她与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与唐群英、葛健豪誉为“潇湘三女杰”,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三杰”的多种说法之一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
“绍兴三杰”为秋瑾、鲁迅和周恩来。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
“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贺大”;在所著《建国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与徐锡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并称,褒扬其革命功绩。
周恩来给表妹王去病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他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
“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范文澜在《中国妇女》杂志发表一篇回忆性的学术文字《女革命家秋瑾》,径称秋瑾为“女革命家”,认为:“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孙中山为秋瑾题词孙中山为秋瑾题词女的伟大代表人物。”
“她认定革命是救国的唯一道路”,并“坚决走革命道路”。“她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革命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郭沫若为《秋瑾史迹》作序,称:“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
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给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
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吴玉章题词:“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秋瑾烈士永垂不朽!”
宋庆龄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俦侠名。”
邓颖超题词:“秋瑾女杰,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永垂不朽!”汪拍搭康克清题词:“秋瑾英烈,光照千秋!”这些题词,既是对秋瑾革命功业的颂扬,同时又时刻提醒国人深切缅怀秋瑾的革命业绩。
《南方报》称:“学界中人以秋女士实为女学界不可多得之人,名誉卓著,咸皆惨惜。”
《时报》相继发表秋瑾生前好友吴芝瑛的来稿《秋女士传》和《纪秋女士遗事困拿》,认为秋瑾是一个如“俄之苏菲亚、法之罗兰夫人”一样的女权革命者“。
《中华民国史》李新主编:“秋瑾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牺牲的一位杰出的女英雄。”
《辛亥革命史稿》金冲及、胡绳武著秋瑾造像秋瑾造像,更是明确地认定:“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女革命家”,“是中国第一个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
郑云山、陈德和著的《秋瑾评传》论证了这样一个中心论点:“秋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爱国者。”这是大陆学者普遍接收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杨碧玉著的《秋瑾政治人格之研究》从政治心理学的方向探讨这样几个问题:“秋瑾为何成为清末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秋瑾采用什么方法与态度以达到其提倡妇女运动的目标及革命的理想?秋瑾何以能为革命而从容就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探讨,其对秋瑾历史地位的基本评价是:秋瑾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位女烈士。
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大陆学者普遍接收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吴玉章:“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而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时代,革命离不开作为“半边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女权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缺衡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世桐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伏返做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伏返做,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世桐侠,习文练武,缺衡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