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塞翁失马
-----清风驿站
"塞翁失马"是"淮南子"中的一则寓言,大意是这样的:塞上有个人养了一匹马,有一天马跑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说"焉知这不是福呢?",过了不久,那马带了几匹骏马回来,邻人向他道贺,他又说"焉知这不是祸?",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摔断了腿,邻人又来安慰他,他说:"焉知不是福?".有一年,敌人入侵,很多人被抓去作战,去的人平均十人之中只有两人得以活着回来,他的儿子因腿断而未去服役,自然也救了一命.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福中有祸,祸中有福",是福是祸,深不可测.
在这里之所以突然想起这个寓言,是因为感到人世上很多的事和"塞翁失马"很类似---得到了未必是福,失去了也未必是祸.至于是福是祸,谁也看不出来.
由此联想到:我们在对自己,对他人追求完美时,不能过于超越其它相关的因素来要求自己和他人,不能因对方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完美,而产生抑郁或沉沦.接受现实,接受身边一切,将这样的思维带入生活中,也许才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并不是很累.
生活,如果只有睛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我们还没有遇见这样真空的环境.
事事完美,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我们不能强求他人完美,也不必要求自己毫无缺点.因为,不完美即是完美,失去的也未必是坏事.
为此,别去为"失"而懊恼,也许此处"失"了,他处可能"得"了,虽然一时看不出来何处"有得"或"可得",也无法验证若当初"得"了,是不是就真的隐藏着"失",但抱着这种态度,可以让日子过得快乐些.要不然又如何呢?为失去的事情而烦恼?怨恨自己,怪罪他人?那都不切实际的.
凡事都是在患失患得中隐藏着福与祸,一切都看淡些吧.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指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而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今天听郭郭给您讲讲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