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活动有哪些?{表明时间、国家、乘坐工具和目的}

2024-12-22 18:44:0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957年10月4日: 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5月15日: 苏联发射第一个宇宙飞船。
1961年4月12日: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绕地球一 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太空人。
1969年7月20日: 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布兹?阿尔德林登月成功。
1975年7月17日: 美国阿波罗号和苏联同盟号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对接。
1975年8月20日: 美国发射“海盗1”号首次成功软着陆,对火星大气进行 探测。
1975年9月9日: 美国发射“海盗2”号第2次软着陆,对火星地形进行探测。
1981年4月12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由此开始了第一次航天飞机太空之旅。
1986年1月28日: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约一分钟在空中爆炸,全部7名机组职员遇难。
1986年2月20日: 苏联发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使用至今。
1995年6月29日: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进行首次航天飞机—空间站对接。
1996年12月4日: 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与“旅居者”成功登陆火星,传送回很多火星环境、岩石和土壤的数据。
2003年6月10日: 美国发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现已成功到达火星。
2003年7月7日: 美国发射“机遇”号火星探测器,预计2004年1月24日到达。
2003年10月15日: 神船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2004年8月2日: 美国宇航局向水星发射 “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将环绕地球、金星、水星飞行7年, “信使号”要到2008年才会首次飞越水星,直到2011年,在飞行了79亿公里之后才开始其主要的探测使命。
2005年10月12日: 神船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将两名中国宇航员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19小时,成功返回。
未完成或将进行的:
中国:中国科学院在其最新研究完成并公布的中国二0五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初步设想并提出中国未来三十到四十年的太阳系探测发展路线图,明确中国二0三0年左右实施首次载人登月、二0五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火星等多个战略目标。

这份太阳系探测路线图具体内容包括:二00九年,实施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工程;二0一二年左右,实施第一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二0一四年左右,实施第二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二0一五年左右,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中途探测小行星的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工程;二0一七年左右,实现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二0一八年左右,实现第二次月球采样返回。

二0二0年左右,发射行星科学实验室,开展行星就地探测;二0二五年左右,火星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二0三0年左右,实施中国的首次载人登月;二0三三年左右,实施第一次火星采样返回;二0三五年左右,实现木星以远的行星、卫星及小天体探测;二0四0年左右,建立首个短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二0五0年左右,实施首次载人登陆火星。

中科院称,制定中国至二0五0年的太阳系探测发展路线图,旨在探索太阳系最初十亿年的历史记录,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历史,开展生命及相关物质的探测与研究,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探索中取得突破,开展深空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评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太阳、行星、太阳风及其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中国还将建立太阳系探测卫星系列。
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公布美国新太空探索计划,表示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而将火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

  奥巴马当天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表示,美国将投资30亿美元研发新型大运载火箭,以便美国宇航员能向近地轨道之外的空间进发。他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宇航员平安往返火星轨道的能力。

  “我们将在历史上首次向小行星运送宇航员。到本世纪30年代,我相信我们可以将人类运往火星轨道,并可以让他们安全返回地球。随后,我们将开始登陆火星,”奥巴马告诉在场的近200位议员、科学家及太空专家。

  “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切,”奥巴马说。

  为缓解外界批评,奥巴马当天还宣布保留压缩版“奥赖恩”载人航天器,将这种原本用于登月的运输工具改造为宇航员的紧急逃生设备,并在今后几年内将它送至国际空间站。此举可确保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发生意外时不必依赖俄罗斯飞船逃生。

  今年2月初提交新预算报告时,奥巴马政府曾建议完全放弃“星座计划”及其三大支柱——“战神”系列火箭、“奥赖恩”载人航天器及“牵牛星”月球登陆器的研发工作。

  在谈及为何放弃重返月球计划时,奥巴马说,“我们以前已经到过那里,眼下有更广阔的太空等待探索”。

  自建议放弃“星座计划”以来,奥巴马政府受到外界广泛批评,太空专家担心,此举将使美国丧失太空探索领先地位并严重影响相关就业。对此,奥巴马表示,美国应“面向未来”,而不能“因循守旧”,新太空计划将创造约2500个就业岗位。

  根据奥巴马的计划,美国航天局今后5年的预算将增加60亿美元,用于鼓励私营企业开发运送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的飞船和火箭。

  奥巴马公布的计划还有待国会批准。当天的访问是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造访美国航天飞机的母港——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是12年来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航天中心是美国航天局进行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重要场所,也是美国唯一可以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航天中心。
欧洲:欧空局18个成员国与加拿大部长们将于11月25日~26日聚会荷兰海牙,推行欧洲太空政策,确定未来启动的计划,以及确定现行计划的下阶段任务。为了完成前述目标采取的各种项目活动包括:

1.太空应用服务于欧洲的公共政策、企业及公民

“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项目中的太空段计划提供初始太空能力,提供有效的全球环境监视。GMES太空段计划的阶段2将跨时2009年~2018年,与正在进行的阶段1(2006年~2013年)交叉。阶段2将完成大部分首批专用卫星的建造(“哨兵(Sentinel)”系列,),持续提供可靠、有效地访问来自其它任务的地球观测数据,满足用户需求。 (左图为“哨兵”-4概念图)

阶段1与阶段2都是由欧空局与欧盟共同投资,为运行提供服务,包括应急反应、陆地监视、海事及大气成分。阶段2包括“哨兵”-1A、“哨兵”-2A、“哨兵”-3A的在轨验证阶段,以及“哨兵”5的初始阶段。阶段2还包括“哨兵”-1B、“哨兵”-2B、“哨兵”-3B的研发,使元件达到飞行就绪,研发两套“哨兵”-4仪器元件(将应用到第三代气象卫星上),一颗“哨兵”-5先导卫星。

气象领域内的这些计划是要研发技术和系统(可使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继续并加强欧洲气象服务),尤其是增加下一代欧洲气象卫星系统。第三代气象卫星(MTG)将提供更多的测量能力、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提供更及时的数据,从而增强预测的准确性。这一计划将继承“第二代气象卫星”(MSG)的研发。例如,欧空局研发为EUMETSAT提供固定服务的两颗初始样星。欧空局还将采购四颗现有卫星,为EUMETSAT服务。研发计划时间为2009年~2020年。

为了维持并提高工业与欧空局在导航技术(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础设施的发展)方面的竞争力,欧洲GNSS演进计划(EGFP)被提议扩展。议案涵盖的时间段为2009年~2011年,包括(1)系统定义、初步设计及支持研究;(2)研发GNSS相关技术;(3)附属活动。这些项目扩展的目的是准备“欧洲静地导航覆盖系统”(EGNOS)的第一次演进,借助于飞行系统验证新业务的潜能,并继续改进将来升级到“伽利略”系统的相关技术。

2.满足欧洲安全需求

太空理事会强调,安全部门与防御部门开展更多合作、加强相关行政部门的对话、制定适当的规划性活动是至关重要性。行政部门包括欧委会、欧盟理事会秘书长、欧洲防务局、欧空局及成员国。(左图为太空态势感知活动示意图)

太空态势感知活动的目的是保护欧洲太空系统,尤其是那些与运行服务、对抗太空碎片与太阳风(太空天气)相关的系统。该计划将有助于保证这些服务的可用性——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太空环境、威胁、及外层空间探测的信息。

这项计划议案将包括一个核心内容,包括管理、数据政策、数据安全、体系结构及太空监视和三个附加备选内容:太空天气与近地物体侦察、与“总体支持技术计划”(GSTP)联系密切的雷达组件、飞行数据中心。

3.具有竞争力与创造力的工业

欧空局电讯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支持欧洲工业的技术竞争力,与用户、运行商及服务商合作实施系统演示项目以达到运行。这是通过“电信系统预研”(ARTES)计划实现。

ARTES计划扩展通过研发创新性卫星通信技术、系统及应用满足客户需求,继续支持欧洲航天工业。ARTES 1是研究这个项目的准备要素。ARTES 3-4以及ARTES 5则能实现对技术、设备及系统的通用开发,用于工业的目标市场;还能实现对现有产品的升级与改进。ARTES 8扩展项目将扩大Alphabus大型平台的能力,开发用户段并升级服务段以支持对Alphasat卫星性能的利用。ARTES 11扩展项目旨在建造小型静地轨道卫星平台,通过创新技术提高其竞争力,研发地面段与用户段,实现小静地轨道卫星上创新性有效载荷的全部商业利用。 (左图为小型静地卫星示意图)

欧洲数据中继卫星(EDRS)计划(ARTES 7)目的是与服务供应商/运营商一道,启动静地轨道运行能力,提供数据中继及相关服务,给予欧空局及第三方任务以有效支持。EDRS将取代欧空局的Artemis数据中继卫星。Artemis于2003年开始运行,将在2025年以前结束寿命。这项计划将以阶梯方式实施,第一步主要关注对GMES的服务,以及提供其它商业、行政及安全需求服务的可能性。

Iris阶段2(ARTES 10)将研发一套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实现人命安全空中交通管理的卫星通信。该计划要实现低成本、低复杂度的用户终端与天线。Iris计划还将定义卫星基础,用于欧洲的宇航事务中。在阶段1(2007年~2008年)的基础上,该计划将研发新型卫星通信标准、客户段、地面段、太空段、端对端卫星系统集成、运行前的测试及系统验证。预运行能力计划在2015年获得。

提交11月部长级会议的计划议案包括实施工业阶段B必要条款及相关的安全、商务案例分析。在批准进入并投资研发阶段与验证阶段之前,还要在2011年进行一次审查。综合应用促进(IAP)计划(欧空局称之为ARTES阶段1中的要素20)将促进对综合性太空系统及技术(电信、地球观测、气象……)的单独使用,或与多种地面系统一起使用,在社会与公共政策领域提供广泛的运行服务。

回答2:

摘自:(中国)《了望新闻周刊》 (2005-08-03)
研究以不依赖空气喷气推进方式的运载火箭为手段进入太空的现代航天科技始于20世纪初,二战期间,德国于1942年首次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火箭,在工程上实现了航天理论先驱者们的技术设想。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在德国的研究基础上继续从事火箭及其他航天技术的研究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研制的各种类型导弹武器相继问世,形成了导弹武器系统,同时也积累了研制运载火箭的经验,建立了与之配套且初具规模的工业设施。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人类要实现上天的愿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强大的运载工具,第二要有乘坐宇航员的先进的航天器,第三必须弄清高空环境和飞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并找到防护措施。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这几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载人航天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首先将载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送入离地面181~327千米的空间轨道。尤里·加加林的航天飞行,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天愿望,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美国也紧随其后,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Ⅱ号”登月舱在月球“静海”区安全着陆,美国宇航员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梦想,使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后,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人造卫星的应用到星际探索,从月球探险到火星、土星勘探计划再到彗星“深度撞击”。截至2004年底,世界各国共进行了航天发射4000多次,把5500多个各类航天器送入太空,目前,仍在轨道上或宇宙中运行的航天器大约有1300多个。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研制成功了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三种不同的载人航天器,将500多人送入太空,有12人登上月球,并已开始建造永久性载人空间站。
编辑本段
人类探索太空之最历史记录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飞船环绕地球飞行时,轨道的近地点为169公里,远地点为315公里,轨道周期是89.3分钟,从发射到返回历时108分钟。在“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之前,苏联曾进行多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在第三次飞行试验时,飞船载2只狗和50只老鼠,并成功返回。 但专家发现,在飞船绕地球飞行到第四圈时,1只狗严重呕吐,因此决定第一次载人飞行只绕地球一圈就返回。
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第一次太空行走并不顺利,出舱后不久,由于航天服的充气膨胀,他感到弯曲胳膊和腿都困难。当他回舱时,慌乱中颠倒了进入程序,先进头后进脚,不能在圆筒形的气闸舱中将身体转过来关闭身后的舱门。后来不得不冒着患减压病的风险,调低航天服内的压力,才转过身来,将气闸舱门关闭。这时他已经大汗淋漓,航天服里面全是汗水,体重减了5.4公斤。
第一次太空对接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苏联从发射第一艘飞船到实现太空对接用8年时间。
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第一座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6年2月20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从此开始了新型空间站的建设。在“和平”号空间站运行的15年期间,共有31艘载人飞船、62艘货运飞船与其对接,28个长期考察组和16个短期考察组先后访问过“和平”号空间站,共进行了16500次科学试验,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坠落于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为人类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