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怎么评价贝多芬

2024-11-24 02:59: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在如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贝多芬是我呼吸困难时的空气,是我梦寐以求的大自然,是丧失信仰而感到惘然若失时所渴望的宗教,是在黑暗之中朝无限广阔的世界打开的一个窗户。

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贝多芬是艺人的一位理想听,他在小巷的乞丐和儿童的歌曲中,在流浪的意大利人单调的乐曲中,在乡村小酒馆和狂欢节夜晚的舞曲里,发现了他的“旋律”,他象一只蜜蜂那样把它们收集在一起。

伟大导师恩格斯:这个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时期,正好是文学和哲学的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的繁荣的时期。

美国艺术理论家弗莱明:《英雄交响曲》在音乐上的革命等同于美国和法国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的革命。

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贝多芬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的深度是无人能够企及的。因为他的内心所拥抱的是整个宇宙。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贝多芬的音乐抒发自己的激情也慰籍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那些心怀大志敢作敢为而屡遭失败的志士。使他们痛定思痛之后百折不挠的奔向那远大的目标。

德彪西曾经这样比较过莫扎特和贝多芬,他说:“自然,天才可以没有品味,贝多芬便是一例。而另一方面,身为天才的莫扎特则有最雅致的品味。”

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丰子恺先生对贝多芬的评价,曾经被某些人恶意地(至少是片面地)利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们忽略对贝多芬的全面认识。在最近见到的一本贝多芬传记和一些片断的资料中,我惊异地发现,其实贝多芬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的性情极为恶劣,一位传记作家写道:“过度的欲求被他看成是符合常规的良好举止。”无论在职业上还是私人关系上,他几乎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作为一个钢琴家兼作曲家,他故意在他的钢琴作品结尾处加颤音,因为他“喜欢为难那些维也纳的钢琴家,其中一些是我的死敌”。他甚至预言那些钢琴家碰到他的变奏曲时“会出丑的”。这简直就是暗算,完全的小人行径。当我们对贝多芬顶礼膜拜的时候,这些事实完全是被忽视的,贝多芬于是被套上了光环,完全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嘴脸。那副光环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在地上的圆圈,让我们无法接近真正的贝多芬。德彪西曾经这样比较过莫扎特和贝多芬,他说:“自然,天才可以没有品味,贝多芬便是一例。而另一方面,身为天才的莫扎特则有最雅致的品味。”当然,作为力的化身,贝多芬的作品难免失之粗疏,从而缺乏莫扎特那样的细致与优雅,但是,品味的缺失使他只能居于莫扎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