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称呼珠江南岸(海珠区,但不包括同是珠江南岸的原芳村区和番禺区)为河南。相对应,珠江北岸就称为河北了。
河南是自古以来,以珠江为界,由河北的城内以及西关称对岸的一片土地,狭义的河南是指南华路、同福路一带,广义的河南指现在整个海珠区。
“河南”的名字比 “河北”更专有,因此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海珠区都一直叫做河南区。而广州的这个“河南”英语翻译为Ho Nam,早在1860年的地图都可以见到。其实这个河南“Ho Nam”的叫法,也恰恰可以与北方的河南省的“He Nan”区别开。
目前为了响应国家要求,并且发扬广州热爱与包容的城市特质,友善对待全国各地的同胞,全部采用普通话拼音来标示广州地名的英文名。
但作为讲粤语的广东人广州人,应该了解100多200年前,广州在清朝时的一口通商,作为最早最多接触外国人的地方,广州的不同地方都早早有了其传统的粤语邮政式拼音的名字,或者直接创造出来的新英文单词。
并且,当时的地名,是真正按英文的规则进行英语上的翻译的,例如路必须翻译为Road,街则是Street,里或巷则是Lane,第一甫至十八甫的甫会翻译为Ward,等等。
哈哈 一楼的答案一看就知道不是广州人啦。
广州人称呼珠江南岸(海珠区,但不包括同是珠江南岸的原芳村区和番禺区)为河南。相对应,珠江北岸就称为河北了。由于广州区域的不断扩大,海珠区版图面积也扩大了很多。而海珠区的西北角(即靠近河北的地方,很小的范围)是传统的老城区,大基头、洪德路、同福路、河南电影院都是标志。
50年代时,市区有8个区(大东、永汉、惠福、太平、长寿、越秀、荔湾、河南)和1个水上区(珠江)及沙面直属办事处,郊区有7个区(西村、三元、沙河、石牌、新洲、沥滘、芳村),全市共有16个区、1个直属办事处。当时河南区经济并不发达,甚至现在的海珠区委宝岗大道一带还是农田(因此现在还有南田路、南村路的路名)。富裕的人都集中在河北,特别是西关、东山一带。因此盛行“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的说法
没错,一楼的肯定不是广州人,河南一般仅指海珠区。河北包括越秀和荔湾。至于东山和天河包不包在内就不清楚了。
河南河北就是珠江的南北方向。如海印广场,大沙头。
哈哈,广州俗话说河南河北是以珠江划分,珠江以南叫河南,珠江以北叫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