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决定》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一切轻视科学技术、轻视智力开发、轻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坚决纠正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的歧视知识分子的状况,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3、价格体系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价格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越来越显著,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更为急迫,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4、增强企业活力。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5、政企职责分开。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以往由于长期政企职责不分,企业实际上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加上条块分割,互相扯皮,使企业工作更加困难。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是搞活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键词
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该决定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重大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常修泽告诉本刊记者,在此次全会前,中共中央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各种各样的调研和研讨。
正是由于充分的准备、酝酿,在全会上作出了改革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是相当大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发展。
政企职责分开作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思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以往由于长期政企职责不分,企业实际上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加上条块分割,互相扯皮,使企业工作更加困难。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是搞活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以后,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少数由国家赋予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责任的政府经济部门,也必须按简政放权的精神,正确处理同所属企业的关系,以增强企业和基层自主经营的活力,避免由于高度集中可能带来的弊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键词
要求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从农村到城市,从政治、经济到各项事业,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
内容介绍:
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该决定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重大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常修泽告诉本刊记者,在此次全会前,中共中央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各种各样的调研和研讨。
正是由于充分的准备、酝酿,在全会上作出了改革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是相当大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发展。
扩展资料
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以此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展开阶段。
党的十二大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一批大中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1984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对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进行研究和部署。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从农村到城市,从政治、经济到各项事业,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推动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二届三中全会
要求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从农村到城市,从政治、经济到各项事业,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
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任务、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首次突破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为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在这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的指导下,1985年,以城市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扩展资料:
会议评价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参考资料来源:邓小平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人民网
党的第十二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贡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决定》是在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蓄势待发的形势下作出的。它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基本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决定》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决定》用以立论的根本立足点。
3、《决定》强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必须有计划的指导、调节和行政的管理,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能够做到的。
4、《决定》根据“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作出规定,指出,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在《决定》精神指导下,从1985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
扩展资料:
党的第十二届三中全会评价:
1、这次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但向全党、全国人民展示了全面改革的蓝图,而且对于城市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提出了系统的意见和措施,把城市改革这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具体化了。
2、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深刻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最近几年城乡经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是在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并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