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现阶段主要面临哪些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2024-11-22 10:57: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就业与专业问题。

首先: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专业,在选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各方面的原因。在大学里,或许你会说上大学并不仅仅是学习,学习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换句话说,学习不是最主要的却是很重要的,所以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

如有机会的话,就到社会上实践,毕竟理论联系实践还是很重要的,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又能为将来就业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学好自己的专业,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犹如比别人前行一步。俗话说:笨鸟先飞。更何况我们不笨,大家的智商都伯仲上下,不分你我。

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大学,你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网络世界或者唠叨空虚郁闷。

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有人会认为以专业就业,还是以专业作为“敲门砖”实现就业,这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需要通才,需要超越专业的通用专业;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事业更加专业化。

正如我们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主要看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对你到底学什么专业的并不是看得太重,像有的外企到人民大学招聘,有时候可能要学习历史的同学、要学习中文的同学,不看你的专业背景,主要看你这个人才可塑性有多大。

目前,大学毕业生已经趋于饱和,那些传统观念里比较体面的职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强求“专业对口”或“很体面”的岗位显然不太现实。

其次:要树立规划的意识,包括要确立毕业后甚至是终生的目标。但当他真的毕业后面临选择时可以妥协,退一步。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规划的意识,有了规划意识,哪怕眼前的选择不是通向目标的最佳路径,但是自己心中是有数的。

而且现在社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有再选择的机会,也就是可以有试错的机会。所以,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大学生先就业。正如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职业协会,在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关于自己在就业这方面的知识。

你可以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大学里,目标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有长远的目标,再加上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定会得到你所想要的。

再次:大学生面对择业挫折多采用封闭式应对方式,而较少寻找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有关,这可能与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具有不可公开陆有关。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等等。

在同样的就业挫折情景下,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挫折伤害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速度快。社会支持是择业过程中有效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又一有力武器。

当然,社会支持不是“拉关系”,搞“不正之风”,而是在择业受挫过程中的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安全和指导,不能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而因此忽视甚至完全否定社会支持。

扩展资料

当你迈出大学校门时,面对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你可能会发自内心地感慨:找工作真不容易啊!所以,你在大学期间就要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容面对就业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自己的阳光道。

当然大学毕业后,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是选择国内深造还是出国留学,是选择自谋职业还是自主创业,这都需要你在职业规划中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做好有效的行动计划安排。

1、国内深造

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可以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增强下一步就业的竞争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继续深造是需要付出更多代价的,需要有勤奋耐劳、刻苦钻研、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毅力,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且毕业时间同样要面对就业压力。

所以,选择国内继续深造,面对日益升温的考研热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

如果自己确实没有继续深造的竞争优势和实力,千万不要盲目加入考研一族,错过现有的就业机会;更不要因为害怕面对今天的就业压力,而缺少参与的勇气,让就业机会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2、出国留学深造

去国外留学深造,既长见识,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的确是一条不错的职业人生路。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这条路,首先还是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毕竟出国留学要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除受到经济条件、外语水平等客观的限制外,需要你有更大的心理承受力,这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选择。

事实上,出国留学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行程进行了有效的规划。从最近几年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员的发展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海归人员都能在国内一展身手,有些人虽然有了海外留学的背景,却在国内一事无成,不但没有体现出一个海归人员应有的价值,反而还不如没有出过国的大学毕业生有作为。

所以,出国留学仅仅只是你选择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路径,是职业开始的第一步,关键在于你要有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通过这一步怎样成就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3、自谋职业发展

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应届毕业生更愿意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参加工作。如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网对2006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网上随机调查显示:选择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占67.05%,考研或继续上学的占15.65%,出国留学的占5.33%,顺其自然、过段时间再考虑的占11.96%。

可见,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开始工作,是大学生实现初次就业的主要选择路径。如果你的职业规划也是从这一路径开始,那么你就要提前做好求职的充分准备,将自己的择业与社会需要、个人优势、自我成长、社会就业形势、未来目标等紧密结合。

明确自己的起点,准确选择好求职的行业、地区和层次,注重与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相匹配,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有针对性地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抓住机会及时就业。

4、自主创业

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路中,自主创业正在悄然兴起,成为一条引人注目的就业之路。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他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各部门重视和鼓励的一种重要就业路径。

国家和各相关部门不仅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而且频繁举行全国性或地区性大学生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5、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或称弹性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标准全日制就业形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大学生最具体表性的灵活不业形式是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的缩写,特指那些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选择这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大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青睐。

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努力走下去是最关键的。

回答2:

1、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同自身缺乏专业知识之间的矛盾;

2、当代大学生对先进科学文化的强烈需求同落后教育之间的矛盾;

3、当代大学生日益提高知识水平同落后的社会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

4、大学生就业人数日益增长同落后社会教育产业之间的矛盾;

5、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同大学生知识能力相对不足的主要矛盾。

解决方法

1、自我学习管理

大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和未来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不是学到的知识本身,而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自我时间管理

人生是短暂的,大学时光更是宝贵,大学生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时间的真正价值,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充分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将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3、自我情绪管理

任何人都离不开情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也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情绪对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大学生们生活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效率,更快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够使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全面成长成才。

回答3:

大学生现阶段面临的矛盾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高校的“扩招热”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了众多大学生就业即失业的现象,面临着在就业市场整体上供过于求的危机。我认为当今我们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就业与专业问题。为了避免我们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怎样面对择业受拙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这个被大家所瞩目的焦点问题。

首先: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专业,在选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各方面的原因。在大学里,或许你会说上大学并不仅仅是学习,学习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换句话说,学习不是最主要的却是很重要的,所以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有机会的话,就到社会上实践,毕竟理论联系实践还是很重要的,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又能为将来就业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学好自己的专业,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犹如比别人前行一步。俗话说:笨鸟先飞。更何况我们不笨,大家的智商都伯仲上下,不分你我。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大学,你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网络世界或者唠叨空虚郁闷。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有人会认为以专业就业,还是以专业作为“敲门砖”实现就业,这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需要通才,需要超越专业的通用专业;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事业更加专业化。正如我们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主要看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对你到底学什么专业的并不是看得太重,像有的外企到人民大学招聘,有时候可能要学习历史的同学、要学习中文的同学,不看你的专业背景,主要看你这个人才可塑性有多大。目前,大学毕业生已经趋于饱和,那些传统观念里比较体面的职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强求“专业对口”或“很体面”的岗位显然不太现实。

其次:要树立规划的意识,包括要确立毕业后甚至是终生的目标。但当他真的毕业后面临选择时可以妥协,退一步。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规划的意识,有了规划意识,哪怕眼前的选择不是通向目标的最佳路径,但是自己心中是有数的。而且现在社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有再选择的机会,也就是可以有试错的机会。所以,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大学生先就业。正如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职业协会,在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关于自己在就业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大学里,目标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有长远的目标,再加上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定会得到你所想要的。

再次:大学生面对择业挫折多采用封闭式应对方式,而较少寻找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有关,这可能与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具有不可公开陆有关。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等等。在同样的就业挫折情景下,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挫折伤害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速度快。社会支持是择业过程中有效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又一有力武器。当然,社会支持不是“拉关系”,搞“不正之风”,而是在择业受挫过程中的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安全和指导,不能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而因此忽视甚至完全否定社会支持。

大学生有时应对就业的效率不佳,与他们建立的就业期望值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毕业大学生,应当全面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使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做到自身条件与社会现实、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统一。自信不是自负、不是自大,也不是自傲,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但是,我们在阐述自己的优势时,不要不好意思,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开不了口、过分谦虚。勇气很重要,要敢于拉下面子,想尽办法去争取。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握手后又告别,最终没有得到。

总结

虽然我们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去面对。目光看的长远点,活在当下,就要做好当下的活。我们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求知,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优的新人才。

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一定会遇到真正的伯乐,康庄大道之门会永远为你敞开着!

回答4:

在大学里,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一、公共课与专业课
现行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学习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公共课和各自不同的专业课,这正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就必须开设不同的专业以培养不同的人才,这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同时,不同的人才都需要具备某些公共的素质,如数学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政治修养,这是人才培养的共性.事物的共性蕴涵在个性之中,是个性得以存在的基础.就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课的学习,一个人就不能成为人才.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忽视了公共课的学习,急于在本专业上有一技之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公共课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在专业知识上有长足的发展.
二、恋爱与学习
恋爱是大学生公开的秘密,也是大学生活里最敏感最通俗的话题.恋爱与学习既可以看做一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也可以看做两个独立的矛盾.对于恋爱中的同学来说,恋爱和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恋爱和学习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二者此消彼长,这是对立性.但是,如果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对感情的追求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上的共同进步又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传统观念里,恋爱一定会影响学习,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片面论,只看到矛盾的对立面,否认了矛盾的同一面,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恋爱和学习是两个独立的矛盾,是我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两件大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处理问题办事情时,应当先抓主要矛盾,后抓次要矛盾,避免眉毛胡子一起抓.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认为学习是主要矛盾,恋爱是次要矛盾.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牺牲恋爱,集中精力搞学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毕业工作之后,恋爱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时候把恋爱提上日程,就可以实现事业爱情双丰收.
三、工作与考研
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是必须面对的两个选择.从短期来看,这对矛盾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一方克服另一方,要么考研,要么工作.从长远来看,这对矛盾也有同一的一面.考研是暂时的,工作是迟早会面对的.因此,就有了先考研后工作和先工作后考研这两种兼顾二者的选择.先工作后考研,就可以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工作能力势必比刚毕业的本科生强.相反,先工作后考研,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 ,可以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专业,学习上也会更有针对性,不会像应届生那样,整天不知所措,一脸盲目.
作为本文的结束,谈一下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检验和发展理论.很多同学认为哲学没有用,只能耍耍嘴皮子.其实不然,每个人每天都在运用哲学知识处理问题,只是自己没有发觉罢了.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不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它是各个学科的抽象和概括,同时渗透在每一门具体科学的发展思想中.如果具体科学是世界本质规律的个性,那么哲学就是它的共性.哲学存在与具体科学当中,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也是哲学的妙处所在

回答5:

首先: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专业,在选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各方面的原因。在大学里,或许你会说上大学并不仅仅是学习,学习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换句话说,学习不是最主要的却是很重要的,所以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有机会的话,就到社会上实践,毕竟理论联系实践还是很重要的,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又能为将来就业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学好自己的专业,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犹如比别人前行一步。俗话说:笨鸟先飞。更何况我们不笨,大家的智商都伯仲上下,不分你我。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大学,你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网络世界或者唠叨空虚郁闷。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有人会认为以专业就业,还是以专业作为“敲门砖”实现就业,这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需要通才,需要超越专业的通用专业;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事业更加专业化。正如我们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主要看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对你到底学什么专业的并不是看得太重,像有的外企到人民大学招聘,有时候可能要学习历史的同学、要学习中文的同学,不看你的专业背景,主要看你这个人才可塑性有多大。目前,大学毕业生已经趋于饱和,那些传统观念里比较体面的职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强求“专业对口”或“很体面”的岗位显然不太现实。

其次:要树立规划的意识,包括要确立毕业后甚至是终生的目标。但当他真的毕业后面临选择时可以妥协,退一步。应该让学生树立起规划的意识,有了规划意识,哪怕眼前的选择不是通向目标的最佳路径,但是自己心中是有数的。而且现在社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有再选择的机会,也就是可以有试错的机会。所以,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大学生先就业。正如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职业协会,在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关于自己在就业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