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项脊轩志》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善。文章简洁生动,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耐人品味。记事绘声绘色,项脊轩如在眼前,人物声容笑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明代王锡爵评其道:“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项脊轩志》以状物来传情。罗列物事,睹物思人。归有光写本篇的目的是追忆亲人,表达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绵绵深情。文以项脊轩及其周围环境的变迁为经,以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为纬。善于运用细节场面,以景忖情。如:状写项脊轩修葺后庭院的环境:“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幽雅静谧的气氛,衬出今日的凄凉。生活琐事,凸现人物,把“亡人”写活。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亭亭枇杷,秋来暑往,睹物思人,怎不黯然消魂!
《项脊轩志》以有声传情彰显无声传情。如: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母慈儿孝,跃然纸上。又如写祖母,“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喃喃自语,更细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儿的殷切期望。
存在多种文言现象,也就是语言特色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词类活用
5.多种句式
详细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67687.htm
我也很喜欢《项脊轩志》。感觉就是对细节的描述很仔细,通过回忆过去生活琐事,感叹物是人非。情之深处,浓转淡!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句句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很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