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河南省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首次被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中原经济区振兴概念有望提升河南板块的估值水平,且给区内企业带来发展良机。
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河南省,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粮食和人口数量庞大、历史文化深远,是中原经济区鲜明的五大特点。劳动力丰富、交通枢纽等优势因素使得河南成为产业承接的生力军。同时国家对河南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同时,也将河南省部分地区列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中原经济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9月,是当时的邯郸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历经20年风雨,现经济区包括山西 、山东、河南、河北四省接壤区十三个地(县级)市组成。目前,总区域国土总面积97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601.6万人,119个县(市、区)。“中原经济区”日前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关于“中原经济区”先存在两种概念: 1、也叫“大中原经济区”,指在2010年由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起草下的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现已成为国家战略,并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河南崛起的重要战略。本内容为第二段内容,详细内容请查看词条“大中原经济区”。 2、中原经济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9月,是当时的邯郸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由山西 、山东、河南、河北四省接壤地区十三个地(县级)市组成,本内容为第三段内容,详细内容请查看词条“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