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遥感规模化应用受限

2024-11-23 12:11: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运用遥感技术可以随时获得准确的观测数据,监测土地利用情况,了解耕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情况,为国土资源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以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近年的应用研究表明,与国外成熟的资源卫星相比,中国民用陆地资源卫星在与应用相关的有效载荷技术指标和影像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其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的规模化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产资源卫星数据与国外同类卫星数据相比,在绝对定位精度、波段间匹配精度、内部几何畸变等几何定位方面有很大差距。国外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绝对定位精度一般在3~10m之间,波段间匹配误差一般小于0.3个像元,内部几何畸变一般小于1个像元;而国产资源卫星数据的绝对定位精度目前一般在30~500m之间,波段间匹配误差一般在1~3个像元,甚至10多个像元,内部几何畸变一般在2~3个像元。处理国外卫星数据简单、效率高,精度很容易满足土地调查监测规程的要求;而处理国产卫星数据,需人工选取大量控制点,效率很低,而且精度难以满足土地调查监测规程的要求。

其次,图像清晰度不够,地物信息量低,有模糊感,很难通过技术处理工艺有效解决,影响了其在地物识别和制图方面的应用效果。主要影响因素是,一方面条带和噪声点太多,另一方面由于光学系统的MTF值偏低,导致影像的反差低而模糊、数据动态范围过窄、影像层次较差,影像量化值普遍为8比特,无法满足精细记录土地利用/覆被要素信息的要求。

最后,缺乏摄影瞬时相机位置及各方向的角元素、采用的椭球体投影参数、景中心点及四角点的经纬度、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摄影时间等必要参数,以及严密的成像数学方程式。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推出与国产卫星传感器对应的正射纠正模型与软件模块,无法实现国产卫星数据正射影像图快速、高精度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