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2024-12-16 15:35: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下面的解释应该够了吧,楼主耐心看一下吧O(∩_∩)O哈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直译为白话不易通顺,这里仅意译: 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其他的水已经吸引不了作者了)!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作者对其他的云已经没兴趣了)! 其中:“海水”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只有我老婆算)。“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只有我老婆算)。 文中句句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英语解释"Having ever seen a vast ocean , one may not content himself with a pond of water."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编辑本段出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编辑本段点评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上海话里与"曾经沧海难为水"最对应的是"老吃老做"。
编辑本段赏析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唐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完解 "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我而言则是:曾读此诗难为诗。它把人对某种生死之恋的刻骨铭心写绝了。 沧海之后,再无水了,那该怎麼办呢?人总不能在无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毙吧。 或许有两种可能。 要麼在记忆之海裏继续沉浸,在往事裏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 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裏波光重叠著波光,倒影重叠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 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裏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 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 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 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 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又觉得,曾经到过沧海深处,记忆裏灌满海水的人,当他上岸,当他回过头来,会不会看见那一汪不显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许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让他领略到另一种仁慈,另一种福气?使他陷於绝境的人生获得拯救? 何况,"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云是最纯洁美丽的,而且有著神话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麼每一座山上升起的云都是神话的云,美丽的云,她们缭绕著孤独的山峰,填补并装饰了天空的巨大空虚,而且,借助风和气流的酝酿,她们会降下雨,降下雪-- 雨和雪会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 曾经沧海仍有水, 除却巫山也是云。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编辑本段作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

回答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受奉为文艺界爱情感悟的经典名句。实际上的含义搁浅去深思考究,只消一目带过这句话,表面上已觉煽情又浮夸。
诗,为元稹书予亡妻韦蕙丛。后人亦有揣测兴许是写给莺莺,但念及后半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说明元稹下笔阶段处于韦蕙丛身故,他寄心于道消弭眷恋。
诗写的感人肺腑,读起来也有几分似是而非的情真意切,仿佛元稹确实重情重义。呵呵,实际上他是普天之下最为言行不一的爱情骗子,或将他形容成‘情圣 '更为恰当。
在蒲州的普救寺,二十二岁的元稹与莺莺一见钟情,顺红娘推波助澜私定终生。数月后,元稹赴京赶考,娶高官之女韦蕙丛,莺莺随后另嫁他人。一年后,元稹遇莺莺的丈夫,以表兄身份请求相见,莺莺再三拒绝,最后去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 子非鱼说:莺莺暧昧,不要求长相厮守,只叹[始乱终弃,愚不敢恨]。有说凡此种种难以理解。
有那么难理解吗?莺莺生为封建时代的女子,贞节牌坊在当时贵重过性命。米兰在她的《郎骑白马去》中引用[妾拟将身嫁予,一生休!]表达无悔的执着,一个女孩将自己的身体交予毫无关系的男人纠缠出瓜葛,没有任何奢求与目的,难道还不能证明她的爱与真心?
莺莺以为凭元稹的才华与聪敏,会了解她心底的百转千回。元稹确实明白,可他选择假装糊涂甚至闭上心门不听不看。
类似的,陈后主叔宝偶至后宫遇皇后,戏谑问:‘留侬不留侬?不留侬去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 三千粉黛,多的是佳丽等他临幸。皇后于是无奈回诗:‘谁道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妾若为留? ' 后主闻言而怒,竟欲废后。
谁说我不想念你?见到了羞怯得无措至极,明明知道你心不在这,教我如何留得住你?这般情念,她在后主逝世后削发为尼强自淡化。
女人的爱总是太纯粹,她们的爱情定义里,爱的全部仍然是爱。男人的爱只是他们的需要,而他们的需要范围内有很多定义。
女人生来是水做的。以佛家的说法,水是宇宙元素中最为灵活易变通;置入杯中是水、打碎了滴落满地仍是水、饮入体内还是水,不变的本质,转换的是适应所在环境的自身。女人通常把自己化成水,为了她的男人改变,在他的容器内转化令他满意舒适的形体去达成他的要求;柔柔软软温温和和地将他包围,在享受他的眷顾同时用天鹅绒般的透明羽翼纳他入怀呵护;像水一般,遇冷则寒,遇灼则暖。
男人大多像元稹,爱是需要的一种,和其它需要等值或高或低。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说得那么动人心弦。你是我唯一的精神寄托,没有你再美艳的风景对我而言都失去的意义。是这样吗?
我可以抗拒‘曾经沧海 '华丽的比拟,笑嗤他的‘除却巫山不是云 ',却又为他的‘半缘修道半缘君 '悸动不已。在未知他的罗曼史之前,被唬骗得以为他当真痴情得罕见。 可笑的是,元稹在写下这首诗,韦蕙丛逝世不久,继娶河东才女裴柔之,又与名妓薛涛、刘采青私交甚笃……花名册上群芳数不胜数。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男人的醒悟,代价是多少女人的心碎?
元稹的确如他所言‘取次花丛懒回顾 '。但他不是视万紫千红视若无睹,而是尝遍了千娇百媚之后,得到了 '懒回顾 '的有感而发。何其残忍?
对莺莺的弃之可惜,亦是拿韦蕙丛做对比。当他回头见莺莺没有他依然恬淡怡然,百般纠缠;更寡廉鲜耻地写下《莺莺传》,将之与莺莺欢爱的场面不遮不掩地搬出台面,全然不顾忌莺莺为人妇的身份,和当时在世的韦蕙丛的心情。话说回来,自他以后艳情派大行其道,能把男欢女爱以诗词描述得如此淋漓尽致兼露骨,元稹可谓开山鼻祖。他像只欲求不满、永不知足的蝴蝶,沉迷于花丛,需要他想得到的每一个女人,却未曾真正地爱过她们。从某一种角度上想,他何尝不可悲?惟有强化情诗虚张声势他的爱情。
另一种男人和元稹同等典范,如项羽。当虞姬悲泣:‘停止军诏吧,我王,楚歌已四方! ' 他却回以:‘你,弃我去吧。 '为了尊严抛舍了爱他的人,心惧负欠,亦将虞姬推向薄幸的颠峰。最终,他用虞姬的生命、他们可能拥有的美好未来,换取了他的自尊,并留下了虞姬的爱情获得无用的忠贞赞誉。
所幸年岁变迁,女人依然如水,然,不是心如止水便是心如死水,不再容易涟漪四起,懂得挑选适合自己的容器。自作孽不可活,该是男人待价而估的时刻。莺莺渴求心灵相通,元稹需求的是她的全部又不愿交心,只能请世间女子引以为戒,纵然才华洋溢不可多得,如元稹般无赖的男人,拒绝到底别留余地!
PS:找这个论坛找的好辛苦!我都只在体育逛的,若不是上次偶然看见标题崔莺莺的文章,也不晓得有人和我一样知道元稹痞子的真面目。

回答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直译为白话不易通顺,这里仅意译: 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其他的水已经吸引不了作者了)!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作者对其他的云已经没兴趣了)! 其中:“海水”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只有我老婆算)。“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只有我老婆算)。 文中句句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英语解释"Having ever seen a vast ocean , one may not content himself with a pond of water."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

这才是精华

回答4:

最早是元稹用来表达对妻子的忠贞不渝之情的,后来用来形容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