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永通宝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从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
宽永通宝钱在长期的中日贸易及交往中不断流入我国,至今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
宽永通宝的价值在于反映着我国古老文化对历史文化所起到的具大作用,并成为中日两国以及其他邻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实物见证。
扩展资料:
宽永通宝的发展历程
1920年前后,国内各省军阀纷纷滥铸铜元之时,山东的钱价较高,而银价较低,日本人便乘机盗铸中国铜元,低价售给中国商人,分运内地,成为导致各地发行虚价铜元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8年8月、9月间,山东即有重量不等的由铜元熔化的铜块运往日本。其定期开往日本的泰山丸、日光丸等每次装运的铜块就不下三四千块,每块约重七、八公斤。
1935年,国内实行“法币”制度,政府限期回收铜元,日本人又乘机大量收购。仅1936年12月,“胶海关”就从开往大连的日本轮船会宁丸上就查出铜元3汽车。
1938年到1945年期间,日伪政权在其占领区内大肆搜刮铜制品,除利用商人到农村公开收买外,还按户、按人头强行征收,民间积蓄的铜元、制钱,几乎被搜刮净尽。莱芜地区也曾一度成为日本人的占领区,自然也难免其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宽永通宝
网上帮你找到的,仅供参考:
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它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从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宽永通宝钱在长期的中日贸易及交往中不断流入我国,至今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半两和五铢钱在日本多处出土即是明证。到唐代,两国交往更加密切,互派使节,而且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历年来出土的唐代开元通宝钱数以万计。而日本最早的方孔圆钱“和同开宝(王尔)”钱就是仿开元通宝钱而成,在我国也有发现。到了宋、明两代,两国经济往来更加频繁,中国钱币继续大量输往日本。后来,日本仿铸中国宋、明的年号钱,也用汉文,名称一样。这些钱币以及其他的日本年号钱也大批流入我国。当然,宽永通宝是最为常见的。
据史料记载,宽永二年(1625年)乙丑,水户田町之富商佐藤新助,向日本政府请铸宽永新钱。后累朝鼓铸,长达二百余年之久,品类颇繁,不下千余种,而且数量极大。光背最为常见,另背有文字(背“文”、“元”字最多)星点、纪年、纪数(背“十六”较少)、纪地及波纹(当四钱)等。初铸宽永通宝的永字一般由“二和水”组成,称为“二水宽永”,传世较少。自宽永十三年至宽文初年所铸的称“古宽永”,特点是宝字末二三笔相连,称“连足宝”,根据铸时铸地可分十多个类别,其中“志津磨大字(字形大且与外廓相连)”、“鱼尾宝(宝字最末两笔从中间向左右弯曲分开,形若鱼尾)”、“长尾宽(大字且尾笔向上至宽字的最顶部)”等版别较少见。另外,像“坂本草永(永字的左半部带草书笔)”、“仙台坡宝(宝字左高右低)”、“竹田异永(永字特大,右面二笔偏低)”等版别的书体与上面几种都各有特色。自宽文八年(1688年)后铸造的称“新宽永”,其特点是宝字末二三笔分开,称“分足宝”,轮廓端正,文字较细,其版别更为复杂,除铜钱外,还有大量铁钱。新宽永有几种相当稀少,如一些宽缘大型钱、奴钱(背内廓极大且与外廓相连)、小字铅质样钱等,还有一种背为“白鹤过海图”的新宽永,铸造极精,可能属开炉钱。从币材上分,有金、银、铜、铁、铅,铜钱又分红铜、黄铜、青铜,而以红铜最常见。由于制作精良,为当时我国民间所乐用,成为流入我国混用的方孔圆钱之冠。
宽永钱遍及我国城乡各地,东南沿海各省更是多见。由于中国历史年代表上找不到“宽永”这个年号,不少初学者时有来信询问的。其实,还有不少邻国旧古钱币在我国流存着,象朝鲜的“常平通宝”、越南的“景兴通宝(巨宝)”等不断发现。
古玩市场较多此类铜币,普通宽永应该不超过1到2元.
我遇到过,是一种很小的铜钱吧,面积不到中国普通铜钱的一半。是一种日本铜钱,发行量很大,没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