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上中下游得治理开发的侧重点分别是?

2024-11-30 06:29:2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上游,注重开发,减少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中游,适当开采矿产,多种植被,减少水流带走的泥沙袭毕
下游,注意梳理河道,基兆减少泥沙淤积,拍锋芹耕地适当

回答2:

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下游防洪和科学研究。

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学术讨论会情况汇报

中国水利学会于一九七九年十月,在郑州召开了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学术讨论会。在实事求是,解决思想和“双百”方针的指导下,会议开得紧张热烈,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治黄问题,是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下游洪水尚未能完全控制,万一出了问题,南可乱淮河厅滚,北可泛天津,影响人口几千万,我国四化建设的部署,很可能被打乱,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下游带来大量泥沙,成为黄河难治病根,而更重要的是,它直接破坏了当地农业生产。建国三十年来,这一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并未根本改观。因此,治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国家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国水利学会接受水利部的委托,召开这样一次学术讨论会,意义十分重大。

这次会议,邀请了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共计二百二十人前来参加(临时参加会议的还有五十余人),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共收到论文、报告一百四十余篇。会议期间出简报一百三十多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各家的治黄观点和建议。

通过这次学术讨论会,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结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举行学术讨论会,是学会开展活动的一种好形式。这样的会议,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不会流于空谈。同时,参加会议的人员,立足点比较超脱。不受部门、单位的局限,有利于发扬学术民主,扮笑余便于各种不同学术见解充分发表。学术上的各个流派、各种观点种用会议机会,可以面对面的争论、探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大家的力量引到搞四个现代化上来。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对有关工作也是一个促进。今年四月我会召开的南水北调规划学术讨论会和这次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学术讨论会,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会议要开得富有成果,会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今年四月,接受水利部委托后,我们立即着手准备。六月发出开会通知,通知中明确写出会议的目的、讨论的内容以及对会议参加者的要求(提供论文)。在考虑邀请的人选前、事先了解了各家的论点,尽量做到不同流派都有代表人物参加。通知发出后,又及时派人深入摸底,对在京的水利名流、专家,我们都曾登门拜访。同时派人到几个重点地区(陕西、山西、河南)了解情况。起到了发动、促进、宣传、组织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了素有治黄研究的积极工作者,如陕西师大副校长史念海同志,听到开会的消息后,主动要求参加,并亲自到山东梁山泊进行调查,补充了他所写的黄河历史地理资料。又如西安工学院教授杜长泰同志,不顾三伏酷暑,从西安赶到郑州,在黄委会资料室蹲了二十天,为会议赶写论文。其次,为了便于专家们了解实地情况,九月间,我们组织了中游和下游两个查勘组,应邀到会的同志共计五十余人,历时二十多天,行迹遍及中下游。代表们对这次活动十分满意,认为这使自己论文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切合实际。查勘路经的地区,也反映这次活动对治黄工作起到了宣传推动作用。

黄河水利委会员会为这次会议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基本资料和分析研究成果。使到会同志对黄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学术讨论会的组织领导,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在会议的领导和组织形式上,要有利于发扬学术民主,广开言路,给与会者创造表达意见和充分辩论的机会。会议由学会常务理事会主持,不另设领导小组或主席团。对大会发言的安排,要做过细的组织工作,使各种代表性的观点,都有机会在大会上发表,对发言时间,作了严格规定,三十分钟预告,四十分钟讲完,会前宣布,共同遵守。小组讨论,共分三个专题,自由报名参加。且可随时选择。有些特殊问题,可以由个人出公告,开答辩会,进行辩论,或邀集有关同志,开技术座谈会共同研讨。会议简报,是与会同志们更广泛表达意见的另一种形式。简报由代表自己撰写,文责自负,来稿照登(只作了字数限制,约一千五百字)。这次会议所出的一百三十多期简报,是各家论点最集中的文集。由于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使这次讨论会开得比较成功。

四、这次学术讨论会是富有成果的。会上,集中讨论了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黄河的主要矛盾,探讨了治黄方略,讨论升穗了几个拟议中的干流枢纽工程作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黄河问题,十分复杂,其突出矛盾是泥沙过多,水沙失调。泥沙不治,河无宁日。三十年来,在黄河上做了不少工作,而泥沙问题却较之解放初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尖锐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水土保持工作,面广量大,由于抓得不力,治理面积还不到总流失面积的百分之二十。群众中典型经验不少,但未能在面上大量推广。与此同时,又滥肆开垦,破坏林草的现象大量存在。对此,水保效益不明显。解放后下游河道没有决过口,这是好事,但它使河道淤积增加,三十年累积河道淤积量达七十多亿吨,主槽抬高二米左右,其抬高速率远比解放前为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上中游工农业用水增加,下游来水减少,相对含沙浓度增加,淤积量增多。

针对这个主要矛盾,各家提出许多治黄方略,主要的有中游水土保持(特别是首先集中力量治理十万平方公里粗颗粒沙来源区的建议,得到很多同志的赞同)、引洪放淤、利用大型水库调水调沙(包括拦粗沙排细沙和调节水沙关系)、整治下游河道、加大排沙能力、改善河口使尾闾畅通、加大入海沙量、利用高浓度含沙水流送沙入海、调水刷黄、分流分沙、清浑分流、局部改道、废弃悬河、重建新黄河等等。对治黄方略的探讨,成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内容。在自由讨论中,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各种学术流派,有助于人们广开思路,加深对黄河的认识。

下游防洪安全,是当务之急。对此也提出了各种对策。修建干流枢纽以控制特大洪水、加固堤防以提高现行河道的行洪能力、在主要河段另修一道大堤作为二道防线等等。对龙门、小浪底、桃花峪、龙口、万家寨、碛口、大柳树、位山等大型枢纽工程的作用,作了认真的比较分析,认为应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第一期工程,不能抓住一个,仓促上马。

会议建议,今后应着重抓四个方面的工作,即规划工作,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下游防洪和科学研究。

总之,这次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学术讨论会开得是成功的。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黄河事业,关系重大,加速治黄步伐,力求加速进行水土保持,改变中游农业落后面貌,减少入黄泥沙,尽早控制下游洪水,充分开发全河水土资源,这对加强黄淮海大平原的建设,巩固西北国防,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具有战略意义。

最后,要使学术讨论会的成果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水利部领导,对这次学术讨论会非常重视。钱正英部长、李伯宁、王化云、冯寅副部长都参加了会议,认真听取了大会发言,并和许多同志个别交谈。在讨论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水利部和黄委会的领导同志,立即举行工作会议,研究如何吸取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科学成果。最后对治黄规划及科研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立即组织力量,分头并进。

回答3:


上下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