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下辖2个地级市(西宁市、海东市) ,3个县级市(玉树市、德尔哈市、格尔木市)
1.地理位置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本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2.地貌特征
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
3.气候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
4.河流
全省有270多条较大的河流,水量丰沛,水能储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108条。
5.人口
2014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83.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3万人。
6.民族
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
7.铁路交通
兰青铁路、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
8.景点
青海湖、孟达林区、三江源等。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有汉、藏、其他有回、蒙古、土、撤拉、蒙古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到2006年末,总人口为547.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2.8%,234.4万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行政区经过多次调整,现辖1个地级市 ,1个地区,6个民族自治州,3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2个州属市,4个辖区,3个行政区。基层行政单位有:369个乡,34个民族乡,36个镇。
西宁市 辖5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城中区。
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城北区、城南新区、湟源县(城关镇)、湟中县(鲁沙尔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
海东地区 辖2个县、4个自治县。地区公署驻平安县。
平安县(平安镇)、乐都县(碾伯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
海北藏族自治州 辖3个县、1个自治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海晏县。
海晏县(三角城镇)、祁连县(八宝镇)、刚察县(沙柳河镇)、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
黄南藏族自治州 辖3个县,代管1个自治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同仁县。
同仁县(隆务镇)、泽库县(泽曲镇)、尖扎县(马克塘镇)、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
海南藏族自治州 辖5个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共和县。
共和县(恰卜恰镇)、同德县(尕巴松多镇)、贵德县(河阴镇)、兴海县(子科滩镇)、贵南县(茫曲镇)
果洛藏族自治州 辖6个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玛沁县。
玛沁县(大武镇)、班玛县(赛来塘镇)、甘德县(柯曲镇)、达日县(吉迈镇)、久治县(智青松多镇)、玛多县(黄河乡)
玉树藏族自治州 辖6个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玉树县。
玉树县(结古镇)、杂多县(萨呼腾镇)、称多县(称文镇)、治多县(加吉博洛格镇)、囊谦县(香达镇)曲麻莱县(约改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辖2个县级市、3个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德令哈市。
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希里沟镇)、天峻县(新源镇)、都兰县(察汗乌苏镇)
青海地处内陆腹地,自然环境特殊,县级行政区划辖地面积大,但人口密度小,全省46个县(市区)中,15万人以下的37个,其中5万人以下的23个,玛多县仅万余人。
青海
西宁、格尔木、德令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