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三了。在我六岁那年家里买了第一台录音机。
放的磁带。几乎天天听的就是花鼓戏。
对花鼓戏吧,有种不同寻常的感觉。那时候听的最多的好像是《讨学钱》、《补锅》、《湘子渡药》、《洪南贵打酒》、《南寄子板砖》等等吧。还有一些搞笑的《蔡昆山犁田》、《福大回门》等。。
现在还是看。不过已经找不到起初的感觉了。现在家里用的不再是过去的磁带。至少也是个DVD了。看窦娥冤,看薛刚,看一些历史性的花鼓戏。每当在电视银幕上看一些外地证明在长沙待的时间长,唱着名誉四海的《刘海砍樵》时,就多了分不知名的失落。因为,很多感觉是唱不出来的。
谈及花鼓戏时,身边的朋友通常把我当外星人对待。即使我们都身为长沙人。能说出几个名字的。却越来越少。能看到的,竟然只有在农村人的葬礼上,那请来的戏班,总少不了花鼓戏。
一种传统文化。竟然也就这么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没落的影子,似乎自己都能感觉到。
好了不说了。一激动看到“花鼓戏”说了这么多。。
我就鼓欢听啊,我全家人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