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一些关于古诗以及古诗的背景

古诗及古诗的背景
2024-12-21 21:27:4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
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
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它丰富的素材,浪漫的想象,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2、关于诗经
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
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6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
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变风变雅—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时世由盛转衰,政纲崩坏,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
六义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3、关于楚辞
楚辞是继诗之后的一种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它是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到汉代概称辞赋。
楚辞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喜欢,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楚辞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浪漫主义传统。
从表现手法来看,楚辞不但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将之进一步发展为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蕴涵。
从句式和篇章结构看,楚辞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展为更富表现力,容量更大的六七言新句式,并间以兮,些等语气词,这成为楚辞体的重要标志。
从作者和作品风格看,诗经多为民间集体创作,风格朴素自然,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其作品铺张夸饰,辞藻华丽,感情更为丰沛,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
楚辞的社会文化渊源:楚地的地方音乐的发达;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楚地巫祝祭祀之风盛行;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4、关于赋
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入乐的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
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
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能够极致的赞美描绘,到了东汉时期,以张衡归田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的出现和南北朝骈赋的盛行,体现着诗赋合流的倾向,而以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为代表的文赋则洗尽了早期辞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之弊也有力的扭转了骈体赋形式主义倾向,更多的切入历史,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直至小说这一反映现实人生的最佳文体出现,赋才渐渐式微。
5、关于乐府
乐府最早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顾炎武:后人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之曰乐府。后演变为一种诗体,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大系统。
乐府诗—特指那些由国家音乐机关所采集整理编定的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进步诗人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以其创作实践有丰富了乐府诗,乐府诗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
两汉乐府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开创了文人乐府,形成了乐府的两大系统,民歌乐府到南北朝为一变,以吴声歌曲为代表的南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爱情为题材,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对唐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而文人乐府到唐代李白融合南朝乐府的明转天然和北朝乐府的质朴刚健,将文人古题乐府带上最高峰,但后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向上直承两汉乐府的文学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创新题乐府,向下又深刻影响了白居易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白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进步文学主张,总之,乐府诗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传统,它的演变与发展泽溉了历朝累代的诗人,可以说,两汉以降的进步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当然,自宋后,词曲也称乐府,如东坡悦服,酸甜乐府,这种混淆仅着眼于音乐性一点,可略而不论。
6、关于五言诗
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样式之一,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某些篇章出现了五言句式,至于明间五言谣谚在两汉时期也有流传,但其在历史条件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制约下,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形式,两汉时期明间出现的大量民歌为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编定,其中已经有了结构完整的五言诗,其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崭新而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文人们注意并爱好,于是在自己的创作时间中试行模仿,最终创立了这一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一般的或,五言诗的起源和成熟是历代文人不断探索时间的结果,除苏李赠答诗等作品已确定为伪作外,目前可知班固所作咏史一诗为最早的整饬的五言体诗,至东汉时期,文人向乐府民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娆,不但在形式上日趋稳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也有了新的突破,而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完全成熟,在中国诗歌诗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7、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始见与萧统文选,特指汉代无名氏所缩的十九首五言诗,其开创性的艺术成就使之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可见一斑。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其情感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这种情绪虽然是消极没落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映。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高楼,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8、关于魏晋南北朝诗文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忧生惧患,遗世高蹈的思想感情,对黑暗政治和动荡时局的揭露也有所体现,但其写法上多用比喻,象征,用典而形成其阮旨遥深的特点,阮籍对后世的陶渊明,庾信,陈子昂,李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咏史八首:左思诗的重要内容是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他借古喻今,勇于喊出时代的呼声,得到了后世很多进步文人的共鸣,此外,其笔力雄健苍劲,情调高亢慷慨,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被誉为左思风力。
田园诗: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对自己劳动生活的体验和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三方面,他出入儒道,既怀抱独善其身的独立人格有追求真朴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其高逸潇洒的人品格调和对田园生活真朴无伪的描绘,深刻的影响着后世的文人。
山水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山水景物的精工刻画上,其语言富艳典重,多名句而少佳篇,但其作为扭转玄言诗风的第一人,以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独到的发现,客观上提高了描情状物的能力和诗歌技巧,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直接影响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
永明体:是指南齐永明年间由谢眺,沈约等人所创造的一种讲究对偶,声律的诗体,永明诗人的整体创作成就不高,但其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革新,表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由此,中国古典诗歌从比较随意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谨整饬的近体诗转变,为唐诗律绝的最后形成和发展在形式上奠定基础。
宫体:其名始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是梁陈时代诗坛特别是贵族宫廷中流行的一种风格轻艳柔糜的诗体,它以描绘女性体态和生活为主要内容,是南朝贵族声色娱乐生活的反映,其整体格调与成就都不高,但在诗歌发展诗上,以其对宋词的影响和对于后来律诗的形成的重要推动作用而有一定的意义,不能一概抹杀
骈文:所谓两马并驾曰骈,骈文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所谓相对,既指句意排比,又指句法对仗和声律的对称与协调,并且,骈文往往数典为工,以博雅见长,骈文又名骈俪,四六等。
南北朝乐府与汉乐府之异:策源地,内容,形式,情调不同。
南朝和北朝乐府之异:南朝乐府民歌大多产生与长江流域,其地山川秀美,诗中景物对江南的清丽,北朝乐府多反映任命的乱离之苦,和勇敢刚毅的尚武精神,同写情爱,南北情调也大异其趣,南朝乐府往往缠绵悱恻,委婉蕴籍,北朝乐府则多爽快直露,干脆利落。
9、关于小说
小说一词始于庄子,汉书艺文志有了小说家之称,并把民间流传的奇事逸闻,神话传说等看作小说,应该说班固的这种认识也反映了小说文体观念的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可上溯至先秦诸子寓言乃至远古神话,但其并非中国叙事文学的直接源头,小说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发达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先秦历史散文中大量的传说,灵怪,异事与确凿可靠的历史事实溶为一体,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先驱,而其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生动记叙也给了魏晋时代志人小说的出现提供了经验,史记的出现,其一些名篇甚至暗合了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宗教迷信色彩较浓,鬼怪灵异记载较多。
志人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要内容,多标榜风度,炫耀才学。
小说作为一个严格的文体概念,形成和成熟应在唐代,明清为其繁荣期,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其基本要素大致有四:相对完整的故事清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合理的虚构,全知视角的叙事,在唐传奇出现以前,志怪和志人两大系统中的作品还比较粗糙,艺术上不够精致,作者的意识亦尚未自觉,因此,整个唐前时代都是小说的萌芽生长期。

回答2:

1、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
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
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它丰富的素材,浪漫的想象,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2、关于诗经
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
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6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
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变风变雅—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时世由盛转衰,政纲崩坏,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
六义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3、关于楚辞
楚辞是继诗之后的一种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它是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到汉代概称辞赋。
楚辞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喜欢,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楚辞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浪漫主义传统。
从表现手法来看,楚辞不但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将之进一步发展为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蕴涵。
从句式和篇章结构看,楚辞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展为更富表现力,容量更大的六七言新句式,并间以兮,些等语气词,这成为楚辞体的重要标志。
从作者和作品风格看,诗经多为民间集体创作,风格朴素自然,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其作品铺张夸饰,辞藻华丽,感情更为丰沛,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
楚辞的社会文化渊源:楚地的地方音乐的发达;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楚地巫祝祭祀之风盛行;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4、关于赋
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入乐的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
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
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能够极致的赞美描绘,到了东汉时期,以张衡归田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的出现和南北朝骈赋的盛行,体现着诗赋合流的倾向,而以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为代表的文赋则洗尽了早期辞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之弊也有力的扭转了骈体赋形式主义倾向,更多的切入历史,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直至小说这一反映现实人生的最佳文体出现,赋才渐渐式微。
5、关于乐府
乐府最早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顾炎武:后人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之曰乐府。后演变为一种诗体,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大系统。
乐府诗—特指那些由国家音乐机关所采集整理编定的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进步诗人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以其创作实践有丰富了乐府诗,乐府诗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
两汉乐府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开创了文人乐府,形成了乐府的两大系统,民歌乐府到南北朝为一变,以吴声歌曲为代表的南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爱情为题材,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对唐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而文人乐府到唐代李白融合南朝乐府的明转天然和北朝乐府的质朴刚健,将文人古题乐府带上最高峰,但后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向上直承两汉乐府的文学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创新题乐府,向下又深刻影响了白居易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白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进步文学主张,总之,乐府诗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传统,它的演变与发展泽溉了历朝累代的诗人,可以说,两汉以降的进步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当然,自宋后,词曲也称乐府,如东坡悦服,酸甜乐府,这种混淆仅着眼于音乐性一点,可略而不论。
6、关于五言诗
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样式之一,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某些篇章出现了五言句式,至于明间五言谣谚在两汉时期也有流传,但其在历史条件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制约下,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形式,两汉时期明间出现的大量民歌为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编定,其中已经有了结构完整的五言诗,其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崭新而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文人们注意并爱好,于是在自己的创作时间中试行模仿,最终创立了这一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一般的或,五言诗的起源和成熟是历代文人不断探索时间的结果,除苏李赠答诗等作品已确定为伪作外,目前可知班固所作咏史一诗为最早的整饬的五言体诗,至东汉时期,文人向乐府民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娆,不但在形式上日趋稳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也有了新的突破,而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完全成熟,在中国诗歌诗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7、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始见与萧统文选,特指汉代无名氏所缩的十九首五言诗,其开创性的艺术成就使之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可见一斑。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其情感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这种情绪虽然是消极没落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映。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高楼,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8、关于魏晋南北朝诗文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忧生惧患,遗世高蹈的思想感情,对黑暗政治和动荡时局的揭露也有所体现,但其写法上多用比喻,象征,用典而形成其阮旨遥深的特点,阮籍对后世的陶渊明,庾信,陈子昂,李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咏史八首:左思诗的重要内容是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他借古喻今,勇于喊出时代的呼声,得到了后世很多进步文人的共鸣,此外,其笔力雄健苍劲,情调高亢慷慨,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被誉为左思风力。
田园诗: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对自己劳动生活的体验和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三方面,他出入儒道,既怀抱独善其身的独立人格有追求真朴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其高逸潇洒的人品格调和对田园生活真朴无伪的描绘,深刻的影响着后世的文人。
山水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山水景物的精工刻画上,其语言富艳典重,多名句而少佳篇,但其作为扭转玄言诗风的第一人,以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独到的发现,客观上提高了描情状物的能力和诗歌技巧,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直接影响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
永明体:是指南齐永明年间由谢眺,沈约等人所创造的一种讲究对偶,声律的诗体,永明诗人的整体创作成就不高,但其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革新,表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由此,中国古典诗歌从比较随意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谨整饬的近体诗转变,为唐诗律绝的最后形成和发展在形式上奠定基础。
宫体:其名始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是梁陈时代诗坛特别是贵族宫廷中流行的一种风格轻艳柔糜的诗体,它以描绘女性体态和生活为主要内容,是南朝贵族声色娱乐生活的反映,其整体格调与成就都不高,但在诗歌发展诗上,以其对宋词的影响和对于后来律诗的形成的重要推动作用而有一定的意义,不能一概抹杀
骈文:所谓两马并驾曰骈,骈文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所谓相对,既指句意排比,又指句法对仗和声律的对称与协调,并且,骈文往往数典为工,以博雅见长,骈文又名骈俪,四六等。
南北朝乐府与汉乐府之异:策源地,内容,形式,情调不同。
南朝和北朝乐府之异:南朝乐府民歌大多产生与长江流域,其地山川秀美,诗中景物对江南的清丽,北朝乐府多反映任命的乱离之苦,和勇敢刚毅的尚武精神,同写情爱,南北情调也大异其趣,南朝乐府往往缠绵悱恻,委婉蕴籍,北朝乐府则多爽快直露,干脆利落。
9、关于小说
小说一词始于庄子,汉书艺文志有了小说家之称,并把民间流传的奇事逸闻,神话传说等看作小说,应该说班固的这种认识也反映了小说文体观念的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可上溯至先秦诸子寓言乃至远古神话,但其并非中国叙事文学的直接源头,小说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发达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先秦历史散文中大量的传说,灵怪,异事与确凿可靠的历史事实溶为一体,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先驱,而其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生动记叙也给了魏晋时代志人小说的出现提供了经验,史记的出现,其一些名篇甚至暗合了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宗教迷信色彩较浓,鬼怪灵异记载较多。
志人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要内容,多标榜风度,炫耀才学。
小说作为一个严格的文体概念,形成和成熟应在唐代,明清为其繁荣期,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其基本要素大致有四:相对完整的故事清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合理的虚构,全知视角的叙事,在唐传奇出现以前,志怪和志人两大系统中的作品还比较粗糙,艺术上不够精致,作者的意识亦尚未自觉,因此,整个唐前时代都是小说的萌芽生长期。
回答者:cbcb1985 - 助理 二级 4-15 16:30

1、关于神话

回答3:


静谧
冷清时
弯月独悬
残星二三点
树影转习风旋
更哪堪细雨初晴
薄纱轻笼山明
颔首叹无语
银辉泻地
千里愁
无垠

回答4:

、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