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国后,初期首都定在南京,无需漕运,故什刹海渐渐荒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无暇整治,漕运渡口改到通州,什刹海湖面渐渐缩减,成了风景区和居住区,随着富贵人家纷纷迁住于此,各种寺庙亦修建起来,其中有一个大寺就叫“什刹海”。
该寺位于德胜门内,初名十刹海,后改名什刹海。在佛教中,海比喻真理广阔无边,推其本意,十并非实际数字,而是近似于“十善”“十恶”,表示众多,众多刹那则成海,有玄机的意味。由于这座寺庙非常有名,逐渐变成了地名的代称,这才是什刹海得名的真正源头。
扩展资料:
今天的什刹海地区是指前海、后海和积水潭(又称西海)及其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以什刹海命名。什刹海地区不是行政区划,而是没有明确边界的游览区域。大体上说,什刹海地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
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
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中三海水面达33.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3%)。区内不仅有大片的水面,还有古庙、王府、桥梁、名人故居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什刹海公园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
详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21412.htm
什刹海的得名来源于古时周围有十所古刹。
因为四周有十座佛寺,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