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好心人帮我下载几篇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是对“永别了,武器”中女主角凯瑟琳的分析,急用!多谢!

2024-12-18 22:00: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浅析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亨利与凯瑟琳情感关系的转变字数:3496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 在作品《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痛斥战争的残酷性的同时,刻画出一段战争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在简单的情节中透露着哀伤。主人公亨利与凯瑟琳的关系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变化,爱情于他们从开始时的“心灵的避难所”,过渡到“精神的依托”,最后又升华到 “生命的全部意义”。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亨利 凯瑟琳 情感关系

一、引言
海明威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鲜明的主题色彩和独特的“冰山理论”表现手法,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广泛喜爱。他参加过两次战争,做过战地记者,并多次负伤,带着战争所带来的苦痛,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海明威及其同时代的作家被誉为“迷惘的一代”,他们的作品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思想的转变,对未来的迷茫感,对死亡的恐惧感和对“神圣”、“荣誉”和“牺牲”的虚伪性的认识。《永别了,武器》发表于1929年,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历史背景,批判战争为主题的中篇小说中,海明威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亨利和他的恋人——凯瑟琳的形象,并通过第一人称的叙事技巧表现了人类的爱情乃至生命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残酷现实。其中,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的情感关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呈现了亨利的内心从单纯、迷茫到逐渐成熟的过程。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对亨利、凯瑟琳二人情感关系的不同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对战争的残酷性和战争中爱情的毁灭进行讨论。
二、爱情——心灵的避难所
亨利是一名美国籍士兵,在意大利参加对奥地利的作战。他的工作是开救护车运送伤员,所以他并不觉得战争很残酷,就像他所说的一样:“哼,我知道我不会死的,不会死于这次战争,因为它与我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照我看来,这次战争对于我的危险性,就好比是电影中的战争。”[1]P37亨利对战争的看法非常简单,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来参战时,他只觉得是因为他会讲意大利语。所以,意大利战场相对平缓的局势和他相对轻松的任务——开救护车,都显得他的生活了无生趣。除了和牧师还有雷纳尔一起打牌、聊天之外,亨利无所事事,就只好喝酒来打发时间。然而,当酒成为他们唯一放纵的方式时,它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再也无法驱逐内心的空虚感。此时,凯瑟琳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缺。他与凯瑟琳的第一次会面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看上去清新又年轻。十分美丽……我一看到她就爱上了她。”[1]P99随即,亨利便向凯瑟琳示爱,想通过与凯瑟琳的交往来暂时躲避战争给他带来的空虚感和孤独感。无知的亨利不断地与凯瑟琳会面,不但没有动情,还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和凯瑟琳的感情就像“桥牌游戏”。亨利终于在枯燥乏味的战场中找到自己心灵的避难所——他和凯瑟琳的交往使他可以驱逐战争所带来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对于凯瑟琳来讲,亨利的出现亦是如此。她在战争中失去了等待8年的未婚夫,她心中浪漫和美丽的爱情梦想在顷刻间变得支离破碎。正如她所说:“什么人都可能垮的。”她感觉到“什么都完了”[1]P19,仿佛生活的一切意义都已经被战争摧毁。就在这个时候,亨利走进她的世界,使她看到了一丝希望。当凯瑟琳向亨利讲述自己未婚夫牺牲的故事时,她是多么希望有一个人能够聆听她的哭诉,安慰她,温暖她。同时,她也希望自己早日摆脱未婚夫的死亡所带来的阴影,开始自己一段新的生活。尽管起初,凯瑟琳因为亨利试图亲吻她而扇他耳光来反抗他的亲密行为,但她忧伤的心灵还是得到了莫大的安慰。所以,在这段感情的开端,亨利和凯瑟琳二人都找到了各自心灵的避难所来逃避现实,打破心灵枷锁的束缚。
三、爱情——精神的依托
随着情节的发展,亨利和凯瑟琳见面的机会增多,而他们的感情也有了新的动向,爱情的意味也变得更加深刻。此时的战场,和以前相比,略显紧张,因而亨利也需要时不时出车执行任务。起初他对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表现得满不在乎。然而,当亨利从米兰回到前线后,参加喝酒比赛输得一团糟,便匆匆跑到医院去见凯瑟琳。结果凯瑟琳不能见他,这时他说:“本来把来看凯瑟琳当作轻微的小事,我甚至喝醉了酒,差不多忘掉她时来看她,但是我看不见她,我心里觉得空虚。”这一段心里独白与他前面“即使她疯了我也不在乎”的态度相比,显出他已经把感情看得很重。后来,亨利在战役中受伤,被送到米兰的医院治疗。当他又一次在医院看到凯瑟琳时,发觉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而此时的凯瑟琳,也深深地依恋着亨利,不顾劳累,主动申请值夜班照顾他,陪伴他。亨利也离不开凯瑟琳,她是他忍受病痛折磨的精神支柱。更重要的是,当凯瑟琳得知自己怀孕之后,起初并不想告诉亨利,不想让他担心。在亨利强烈的要求下说出来之后,她完全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害怕给亨利带来烦恼,也害怕他因此而讨厌她,“不过你千万别操心,亲爱的。我一定想法子不给你添麻烦。但是在这以前我岂不是个好姑娘吗?”[1]P148亨利康复之后必须去前线,在他们分开的时候,凯瑟琳更是勇敢地告诉亨利,她会自己找个好地方生孩子,叮嘱亨利不用为她担心,一个人勇敢、独立地承担了怀孕的事情。送走亨利后,她继续留在医院工作,纵然辛苦,但她享受着为爱而付出的幸福。此时,作者对亨利的感受没有作过多的描写。但通过亨利的语言和行为,不难看出,他为了让凯瑟琳高兴,压抑了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做一位父亲的心情和压力。在逃离前线的时候,亨利更是把凯瑟琳当作自己唯一的信念,常常看着凯瑟琳送给自己的护身符,激励自己前进。由此可见,这对恋人真心地为对方付出,为对方承担压力和痛苦,相互依靠,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他们坚信,即便任何“不幸的事情”发生,他们仍对彼此坚信不疑。爱情于他们的意义,从有趣的“游戏”发展成为了彼此精神的依托。
四、爱情——生命的全部意义
故事发展到高潮部分,亨利和凯瑟琳二人的情感境界再度升华。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们惊险逃离意大利,来到了瑞士。在瑞士的日子是他们最后的幸福时光,也是这段感情的最高境界。历尽艰辛和磨难的亨利,此时变得成熟、稳重。他对战争、爱情和生命的理解变得尤其深刻,对恋人和感情也越加珍惜。虽然他们成功地逃到了瑞士,但被逮捕的危险仍时刻潜伏在亨利的心头。此时,只有和凯瑟琳在一起,他才能忘记自己已经身临险境,也只有爱情能够抚慰他沉重的心情,使他拥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凯瑟琳带给他一个家的感受,无论是在宾馆,在医院,还是在瑞士山上的小木屋,亨利都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而待产的凯瑟琳则更加需要亨利的照顾,对于她和她的孩子,亨利的爱就是全部。她渴望婚姻,渴望把自己当作亨利夫人,在医院的单子上把自己的名字写成凯瑟琳·亨利。她对亨利说:“我是个非常体面的女人。随便什么事情,只要你觉得幸福并引以为骄傲,那么便没有什么可以难为情的。”[1]P124对她来说幸福并不在于一个结婚仪式,而在对方的心里。幸福的时光往往是短暂的,在一天夜里亨利感觉到了无比的失落感。他彻夜未眠,仿佛觉得他们将永远地失去某种东西,“时间剩的不多了”。离预产期越近,他就越发地焦虑和紧张。这种紧张感从何而来,他却无从得知。最终,他们没有逃过悲剧的命运——凯瑟琳难产,生命垂危。尽管如此,她仍然想抓住生命中最后一颗稻草,相信自己不会死去。不信仰宗教的亨利也先后12次向上帝求助,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他们把爱情当作了生命的全部意义,随着凯瑟琳生命的逝去,亨利心中的爱情也枯萎麻木了。
五、结语
在《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和凯瑟琳的感情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爱情于这对恋人的意义经历了从起初“心灵的避难所”,到后来“精神的依托”,再到最后“生命的全部意义”的发展过程,激起了读者无限的怜悯和同情。同时,这也揭示了战争残酷性的主题——爱情和生命在战争面前都将微不足道,任凭被摧残、毁灭,任何的改变和努力终将无能为力。

参考文献:
[1][美]海明威著.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丁露.论海明威心中的完美爱人形象——传统的新女性凯瑟琳[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陈彩丽,陈玉树.叙述中的张力和似是而非的真诚爱人——再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厉彦花.《永别了,武器》的叙事视角与主题意义[J].硅谷,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