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就这些吧,感觉多了,可以自行删减。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 听大人们说,以前,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此,人们总盼着天天都过年。如今,我们天天吃得都象过年一样,现在就希望忙碌了一年,一家人能够相聚在一起。
本年,我们家的年夜饭是在饭店里吃的。一家人在一起可开心啦!大人们送给我不少祝福,还有压岁钱呢。我也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我们家除夕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二)
今日是春节,农历大年初一。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天空瓦蓝瓦蓝的。
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腊月初八我们都做八宝粥。用各种各样的粮食熬成粥,象征五谷丰登。
然后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这天,在山东叫做“辞灶节”。为什么叫“辞灶节”呢?因为这天,据说灶王爷要到天上去,要去到玉皇大帝那里报告今年你们家做了什么好事和坏事。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听的,所以所有的人家都做年糕。我们那里的年糕是用一中叫做“黍”的谷物制作的。吃的时候要放很多红糖。非常甜。黍是什么东西呢?南方人吃大米,大米有一种米有糯性,叫糯米。大家可能听说过小米。这种黍子,就是有糯性的小米。年糕又粘又舔,据说灶王爷吃了后,如果讲坏话,就会被粘住嘴巴。一旦讲话,必定是甜言蜜语。
过了腊月初八,老拉就会在村口摆上桌案。为村民写对联。如果我在家里,基本上我们村的对联有一半都是我写的,白送。同时也会卖给别的村的。每副对联可以卖5——100块。墨汁的最便宜,5块。金粉的,加宽加长卖给企业可以卖100块。每年到了腊月,都可以小发一笔。
然后又到了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九午我会跟我伯伯到村委去办黑板报。每年都会办。算做义务工,村里给钱。我们村的小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敲锣打鼓去给军属送光荣牌。送各种过年用的东西。我小时候不会办黑板报的时候,每年都跟他们去。
腊月三十,上午和爸爸帖对联。下午和妈妈包饺子。通常这天要包够正月初一 ——初三的饺子。因为按照习俗,3天9顿饺子。都不能吃剩下的。饺子包完了摆放也有讲究:要用大缸的盖垫(圆的),摆成圆的一圈圈。象征团圆。并且晚上放置的时候要在上面放几张纸钱,再在纸钱上放几根桃树枝,辟邪。防止小鬼偷饺子。
挂起来写有家谱的“影”
傍晚,走到村口,烧纸。对着空气说:“过年了,各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吧!”然后放鞭炮,浇奠。然后回家。这个仪式叫做请“老地老木”(音,其实是“老爹老妈”)
在“影”的面前烧纸,浇奠。搞得房间里神神秘秘的。
三十晚上全家看联欢会。看晚了有人会放鞭炮。老拉通常睡觉。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起得很早。
吃饺子之前,出到大门外放鞭炮。
再回到院子里祭祀祖先。烧纸,浇奠,磕头(这个可是真磕,现在还在磕)
正月初一的早晨的饺子比较特别。里面包了糖,硬币,枣,年糕,板栗等东西。
如果吃到了糖:那就是生活甜蜜
板栗:栗子,利子,就是说,对孩子有好处。
年糕:生活步步高。
硬币:发财
花生:以后生孩子会花着生,男女交替着生。
枣:早生贵子。
吃完了饺子,正月初一的上午,老拉和堂弟一起把本村里所有的毛姓人家拜年一遍。然后就去别的平时关系好的人家。下午有时侯也去拜年。不过最多的是按照风俗去“看媳妇”。
什么叫“看媳妇”呢?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肯定会有几个村里的人结婚了。但大家可能都没有正式认识一下。于是风俗就定在正月初一的下午。大家都去看。(这个风俗老拉告诉了拉嫂,拉嫂居然很感兴趣,我说,别忘了,你也要被别人看!)
初二才可以拜姑姑。如果初一见了姑姑,不吉利。
初三拜姥姥。旧时候,拜姥姥要跪下磕头。老拉小时候磕过。现在不磕了。
初三这天和姨说好,哪天在谁家吃饭。老拉最喜欢这个。
初一——初三不准倒垃圾。并且扫地都要从门口往里扫。或者干脆不要扫。
到了初四终于可以倒垃圾了,倒完了垃圾去拜姨。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约亲戚,朋友,同学聚会,总之初四一直猛吃猛喝到十五。
到了十五,就要做灯。灯怎么做呢?把去年储藏在地下的胡萝卜从地里挖出来,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调羹旋一个凹出来,插上灯心,浇上蜡。就ok了。灯用来做什么呢?
晚上送到坟地里去。傍晚,大家都去坟地里,把灯送过去。在坟地放烟花。然后回来后,家里的女人已经做好了饭。吃了后就出去看烟花。看烟花的时候,小孩子会挑着灯笼。防止小鬼领路。
正月十六,送“老地老木”仪式同大年三十的一样。
然后等到二月初二。才可以剃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不可以剃头,据说否则会死舅舅。二月初二叫做“龙抬头”春节到这里,就过完了。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地震震到了一座座房屋,拆散了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没多久,武警官兵迅速赶往灾区抢险救灾。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亲人,但大家仍深信,我们有能力化解这场危机,战胜灾难。
地震震塌了学校,但校长站在废墟上对获救的学生说:“同学们,地震使房屋倒下,可我们不会倒下。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地震中受了轻伤,他十分懂事,主动帮助官兵救人。我很佩服他,因为他小小年纪就如此坚强,长大后一定会很有出息。许多孩子身上都伤痕累累,但没有一个人放声大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时候不可以给救援人员添忙添乱。他们在最困难、最危险的环境中学会了成长,懂得要坚强!
灾民中有一位临产的孕妇在帐篷里生出了小宝宝。我想,当所有人听到婴儿嘹亮的啼哭声时,一定会更加充满信心,就好像在黑夜过后看到黎明的曙光一样。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前往玉树地震灾区,冒着余震危险看望慰问灾区的干部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家领导人的坚定话语,让临时板房教室里,总书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并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热泪再次涌出了眼眶。
社会各界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4月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举行的“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许多僧人也在北京的寺庙里为玉树人民祈福,藏族僧人用藏语“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祝福玉树。
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会齐心协力,百折不挠,共度难关!
玉树加油,永远不要放弃!有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你一定会重新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就这些吧,感觉多了,可以自行删减。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 听大人们说,以前,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此,人们总盼着天天都过年。如今,我们天天吃得都象过年一样,现在就希望忙碌了一年,一家人能够相聚在一起。
本年,我们家的年夜饭是在饭店里吃的。一家人在一起可开心啦!大人们送给我不少祝福,还有压岁钱呢。我也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我们家除夕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二)
今日是春节,农历大年初一。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天空瓦蓝瓦蓝的。
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腊月初八我们都做八宝粥。用各种各样的粮食熬成粥,象征五谷丰登。
然后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这天,在山东叫做“辞灶节”。为什么叫“辞灶节”呢?因为这天,据说灶王爷要到天上去,要去到玉皇大帝那里报告今年你们家做了什么好事和坏事。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听的,所以所有的人家都做年糕。我们那里的年糕是用一中叫做“黍”的谷物制作的。吃的时候要放很多红糖。非常甜。黍是什么东西呢?南方人吃大米,大米有一种米有糯性,叫糯米。大家可能听说过小米。这种黍子,就是有糯性的小米。年糕又粘又舔,据说灶王爷吃了后,如果讲坏话,就会被粘住嘴巴。一旦讲话,必定是甜言蜜语。
过了腊月初八,老拉就会在村口摆上桌案。为村民写对联。如果我在家里,基本上我们村的对联有一半都是我写的,白送。同时也会卖给别的村的。每副对联可以卖5——100块。墨汁的最便宜,5块。金粉的,加宽加长卖给企业可以卖100块。每年到了腊月,都可以小发一笔。
然后又到了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九午我会跟我伯伯到村委去办黑板报。每年都会办。算做义务工,村里给钱。我们村的小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敲锣打鼓去给军属送光荣牌。送各种过年用的东西。我小时候不会办黑板报的时候,每年都跟他们去。
腊月三十,上午和爸爸帖对联。下午和妈妈包饺子。通常这天要包够正月初一 ——初三的饺子。因为按照习俗,3天9顿饺子。都不能吃剩下的。饺子包完了摆放也有讲究:要用大缸的盖垫(圆的),摆成圆的一圈圈。象征团圆。并且晚上放置的时候要在上面放几张纸钱,再在纸钱上放几根桃树枝,辟邪。防止小鬼偷饺子。
挂起来写有家谱的“影”
傍晚,走到村口,烧纸。对着空气说:“过年了,各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吧!”然后放鞭炮,浇奠。然后回家。这个仪式叫做请“老地老木”(音,其实是“老爹老妈”)
在“影”的面前烧纸,浇奠。搞得房间里神神秘秘的。
三十晚上全家看联欢会。看晚了有人会放鞭炮。老拉通常睡觉。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起得很早。
吃饺子之前,出到大门外放鞭炮。
再回到院子里祭祀祖先。烧纸,浇奠,磕头(这个可是真磕,现在还在磕)
正月初一的早晨的饺子比较特别。里面包了糖,硬币,枣,年糕,板栗等东西。
如果吃到了糖:那就是生活甜蜜
板栗:栗子,利子,就是说,对孩子有好处。
年糕:生活步步高。
硬币:发财
花生:以后生孩子会花着生,男女交替着生。
枣:早生贵子。
吃完了饺子,正月初一的上午,老拉和堂弟一起把本村里所有的毛姓人家拜年一遍。然后就去别的平时关系好的人家。下午有时侯也去拜年。不过最多的是按照风俗去“看媳妇”。
什么叫“看媳妇”呢?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肯定会有几个村里的人结婚了。但大家可能都没有正式认识一下。于是风俗就定在正月初一的下午。大家都去看。(这个风俗老拉告诉了拉嫂,拉嫂居然很感兴趣,我说,别忘了,你也要被别人看!)
初二才可以拜姑姑。如果初一见了姑姑,不吉利。
初三拜姥姥。旧时候,拜姥姥要跪下磕头。老拉小时候磕过。现在不磕了。
初三这天和姨说好,哪天在谁家吃饭。老拉最喜欢这个。
初一——初三不准倒垃圾。并且扫地都要从门口往里扫。或者干脆不要扫。
到了初四终于可以倒垃圾了,倒完了垃圾去拜姨。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约亲戚,朋友,同学聚会,总之初四一直猛吃猛喝到十五。
到了十五,就要做灯。灯怎么做呢?把去年储藏在地下的胡萝卜从地里挖出来,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调羹旋一个凹出来,插上灯心,浇上蜡。就ok了。灯用来做什么呢?
晚上送到坟地里去。傍晚,大家都去坟地里,把灯送过去。在坟地放烟花。然后回来后,家里的女人已经做好了饭。吃了后就出去看烟花。看烟花的时候,小孩子会挑着灯笼。防止小鬼领路。
正月十六,送“老地老木”仪式同大年三十的一样。
然后等到二月初二。才可以剃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不可以剃头,据说否则会死舅舅。二月初二叫做“龙抬头”春节到这里,就过完了。 回答者: 璎珞—小果 | 二级 | 2011-3-10 19:00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地震震到了一座座房屋,拆散了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没多久,武警官兵迅速赶往灾区抢险救灾。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亲人,但大家仍深信,我们有能力化解这场危机,战胜灾难。
地震震塌了学校,但校长站在废墟上对获救的学生说:“同学们,地震使房屋倒下,可我们不会倒下。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地震中受了轻伤,他十分懂事,主动帮助官兵救人。我很佩服他,因为他小小年纪就如此坚强,长大后一定会很有出息。许多孩子身上都伤痕累累,但没有一个人放声大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时候不可以给救援人员添忙添乱。他们在最困难、最危险的环境中学会了成长,懂得要坚强!
灾民中有一位临产的孕妇在帐篷里生出了小宝宝。我想,当所有人听到婴儿嘹亮的啼哭声时,一定会更加充满信心,就好像在黑夜过后看到黎明的曙光一样。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前往玉树地震灾区,冒着余震危险看望慰问灾区的干部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家领导人的坚定话语,让临时板房教室里,总书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并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热泪再次涌出了眼眶。
社会各界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4月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举行的“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许多僧人也在北京的寺庙里为玉树人民祈福,藏族僧人用藏语“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祝福玉树。
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会齐心协力,百折不挠,共度难关!
玉树加油,永远不要放弃!有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你一定会重新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回答者: 菲菲公主耶 | 二级 | 2011-3-13 17:05
转发到: ryc1234567890二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扬帆起航 +660.新秀集训 +10.新手任务之入门篇..进入个人中心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x
家乡的春节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一个充满喜庆的、隆重的节日——春节!今年我过的春节与往年有点不同,我这次是在家乡过!
我们首先来到姑姑家,坐了一会儿后,就出去闲逛了。发现家乡的过年气氛似乎比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更浓。看,到处都是红灯笼,家家户户都“自觉”地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其中,最值得我一提的就是除夕。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油角”“萝卜糕”“瘦肉粥”成了我的早餐,虽然我在广州喝早茶的时候都会吃到这些食品,但在这里吃到的都是姑姑亲手做的,所以别有一番风味。吃完早餐后,爸爸妈妈出去抢购年货,姑姑也整天都在厨房里忙。听说是在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我问姑姑这晚来吃饭的人有哪些,姑姑答:“多着呢!大概有十来个亲人吧,饭后还可以放鞭炮呢!”我一听,真期待晚上的团圆饭啊!
到了傍晚时分,那些姑姑所说的亲人都陆陆续续地来了。我和表弟、表妹一见到有大人来,就冲上前甜甜地说:“除夕快乐!”所以得到不少人的夸奖。那些大人们比我们还更忙,他们都在与好久不见的亲人在一起叙旧、聊天。姑姑家里变得热热闹闹的。到了大约七点钟的时候,大家围成一桌来吃饭。听姑姑说除了特殊情况,除夕大家都要回来吃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式也很多,有大“鸡”(吉)大利、年年有“鱼”(余)、发“菜”(财)等。
吃完饭,大家聊了一下天以后,就在姑姑家附近选了一片空地,爸爸妈妈买了一些烟花爆竹之类的东西,在那里燃放。我从来没有玩过这些东西, 所以特别害怕,特别是“地老鼠”,它在地下转呀转,万一火刺穿了我的裤子怎么办?所以我就只有看的份了。不过,我从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看烟花,还挺有意思的!
想不到,除夕竟然比我想象中的要热闹,除夕真是春节的一个高潮!
原创的啊,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