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事态和中美关系
鲍勃·科克派克先生,
俱乐部的成员们,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感谢艾林顿先生热情的介绍。我十分高兴能有机会与听众们见面并发表演讲。自从几个月前中国国内发生动荡事件以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对美国公众发表演讲。作为中国驻美大使,我曾经在贵国多次公开演讲。我谈过中国正在取得的经济发展,我也谈过我们两个伟大人民之间不断扩展的关系。然而老实说,我没有料到今天会在这里跟你们谈最近发生在我国和我们两国关系中一些我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但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更应该来到这里,对在座各位发表演讲。人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回答。
整个世界正密切关注着最近几个月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中美关系中出现的不幸的趋势。我猜大家的头脑中也许都有这些问题:在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它将导致中美关系往何处去?在这些问题上看起来弥漫着一种悲观、沮丧甚至绝望的情绪。人们担心中国将会再一次退回到封闭状态,而中美关系将无法修复。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我个人对于这些至关重要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国政府认识到,它在北京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政治动乱。政府声明,由一小撮分子控制的暴徒业已妨害了国家事务的正常进行。比如说,示威者妨害了戈尔巴乔夫总统的重要来访。政府的军事力量在一再忍耐之后,经过相当长的事先警告,驱散了暴徒。双方都有死亡,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我想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在面对这样空前严峻的挑战时未必能比我的政府处理得更好。
我知道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该事件的描述与我国政府是不同的。这很可理解。我觉得恐怕是媒体没有全面地报道事件的真相,也就是我在下面要谈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背景。对于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否说服各位接受我国政府的观点,我并无把握。
我不打算将时间花在徒劳的解释上。相反,我将向诸位勾画出我国政府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处境,并说明其目标。我确信,一旦你们掌握了这些背景情况,才有可能理解为什么我国政府如此强调“秩序”和“统一”,为什么它要对混乱和骚动迹象作出强有力的反应。
过去十年里,中国人民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一直在从事着或许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社会“实验”,即改革这个国家的经济,使之对外开放。这项伟大事业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呢?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曾面临像中国政府所遇到的挑战。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它的人口达到了11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然而它只有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来养活这么多人。在11亿人中,8亿是农村人口,其中大部分仍要依靠手工工具维持生计。中国的许多工业落后于当今世界标准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许多地区欠发达,非常贫穷。科技水平还很低,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文盲或半文盲。所有这些,决定了中国的改革之路必然布满荆棘与陷阱,充满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中国改革的大船是在一片未标航道的水域里航行。所以维护秩序和稳定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责。
今天,人们群情激愤,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忽视一件事情: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在世界为日益扩大的经济差距、饥饿与贫穷所困扰的时候,中国能够做到使它的占世界人口总数几乎25%的人民像样地生活。在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NP和人均收入实实在在地翻了一番。不断增长的繁荣已经成为数亿中国农民可以亲身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实验来改革僵硬的经济管理体制。一个新的富有进取心的私营企业家阶层业已诞生,为我们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外开放。在这场大胆的实验中,中国比任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走得更远。我想告诉你们:不管过去几个月在北京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一切变革都将继续进行。
那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动荡呢?原因是多样的,很复杂。从旧有的经济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引起了某种程度的市场混乱。一些腐败官员和投机者利用了这种情况不惜损害公共利益来肥自己的腰包。随之而来的收入不平等引起了强烈不满。日益扩大的需求加剧了经济过热,最终导致了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而电视机的迅速普及使人们产生了难以满足的期望。随之而来的沮丧情绪使形势一触即发。还有人想照搬外国的政治体制,一夜之间将其复制到中国来。总之,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在中国都有体现。北京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悲剧,但我们必须记住,我们遇到的困难并不是由于经济的失败和停滞,相反,它们是中国的活力与成功的必然产物。考虑到在过去十年中发生在中国大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我可以向诸位保证,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改革开放事业。随着北京的事态趋于正常,政府正在进行深刻反思,吸取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以保证继续深化改革。
有两点是明白无误的。首先,尽管出现了示威和暴乱,但中国政府和人民都一致认识到改革开放必须继续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这个信念没有削弱,而是大大增强了。最近十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倒退没有出路。只有改革,中国才有前途。对于所有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中国形势的人士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信息。不明白这一点,就无法把握全局。
其次,中国的改革,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只有逐步进行才能取得成功,也可以说,改革必须有序、渐进。要求在一夜之间进行激进变革或坚持不切实际的要求事实上只能阻碍改革的进程。
我知道必然会有人怀着怀疑的心态看待中国政府为恢复秩序、坚持改革所做出的努力。我请他们耐心一些。我相信时间将证明中国政府是言行一致的。今天我在这里对诸位发表演讲,仅仅是寻求美国人民的理解。你们有自己珍视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对此我表示尊重。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它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的。
最后,我想谈谈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此刻我想起了过去几个月中我收到的大量信件和电话。有的对中国表示同情和关切,有的表示失望甚至愤怒。然而,在这些信件和电话中,有一点是共同的――没有人希望看到两国关系由于最近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而受到损害。我猜想如果同样的悲剧事件发生在别的国家的首都,未必会激起美国人民如此强烈的反应。但我乐于看到这种情况,因为它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特殊性,表明了美国人民关心中国和中美关系。我对此感到振奋。
的确,中美正经历着两国关系中困难的岁月。对此我比任何人都更难过。我很幸运,能够在18年前亲身参与创建我们两国之间的新关系;而且,我是迄今任期最长的中国驻美大使,我亲眼目睹了我们两国富有成效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却看到这些关系正在经受着一个又一个挫折。
我敢说,你们都不希望看到我们大家在过去数年里精心培育的关系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我们应竭尽全力修复并推进两国关系,这对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
修复和推进中美关系有没有基础?答案是肯定的。我想请大家注意以下重要事实。
第一,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两国人口加起来足足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29%。当今世界正日益“变小”并相互依存,中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无疑符合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最高利益。
第二,两国对相互的根本利益都不构成安全威胁。我们两国间曾一度对立,事实证明斗则两害。在两国关系中,敌对是绝不能接受的。
第三,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我们之间的分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两国都秉承一个基本信念,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谁都看到,中美接近对亚太和平与稳定是重大的贡献。
第四,互利的经济关系已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前进的动力。我们两国都从这些卓有成效的关系中得利。双边贸易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升为美国的第十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已成为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它也一直是美国谷物最大的和可靠的老客户。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其投资额达到了34亿美元,用于660个项目。现在有很多言论鼓吹要对中国实施进一步的经济制裁,对此必须坚决反对,它不仅损害中国,也损害美国。制裁对中国造成的唯一后果就是把中国推回到过去的封闭状态。我想那种前景并不是诸位所希望看到的。
第五,中美两国人民代表了世界的两种伟大文明,他们彼此之间素怀友好情意。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自从双方交往的大门敞开以来,人民之间的交流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扩展。两国人民之间已经铸就了持久的友谊。我相信这是维护两国关系的最终保证。由于这些因素,我对双边关系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如前所述,我高兴地看到,我并不是唯一持有乐观态度的人。好几个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公众是赞成维护中美关系的。许多知名公众人物都站出来演讲,保护双边关系。而我应邀在这里对你们发表演讲这一事实本身即证明了美国人民关心他们与中国的关系。
在当前,最重要的是不要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特别是当中国处于困难之时,不要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美关系的基石,必须严格遵守。同时,也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只能损害双方国家利益和感情的行动。
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上历来坚定不移。向中国施加压力不是正确的行事方式,很不明智,也不会奏效,最终只会损害双方的共同利益。在此我必须指出,尽管受到了种种强加于中国的制裁,我国政府仍表现了极大的克制。我希望美国政府和国会也能更加克制一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史为鉴,理智行事。让我们着眼于未来。一位中国古代的智者曾经说过:“覆水难收。”这句话里蕴涵了很大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只要中美关系的基础得到维护,就总会有希望的。
我在演讲开始时就说过这是几个月来我作的第一次演讲。事实上,这也将是我在贵国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这是我的告别演说,因为我将要结束大使任期并于下月回国。在我即将离任之际,我的情感是复杂的。但我肯定不会带着绝望离开这里。两国关系中的困难是暂时的,是能逾越的——这是我不可动摇的信念。我坚信这也是在座诸位的信念。今天,我作为中国大使,站在这个讲台上最后一次发表演讲,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美国公众呼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维护我们两个伟大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友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