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文化含义具有多样性,既象征“胸无大志”“贪图享乐”,又寓意“勤劳”“自由”。而从青铜时代开始,“雀”一直被视为“爵”的象征。
1、麻雀象征“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目光短浅”。
据《战国策》记载,楚大臣庄辛曾以麻雀不知随时有危险为例,讽刺楚襄王不思进取。
庄辛说:“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乎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译文:庄辛说:“向下啄食米粒,向上栖息在树上,展翅奋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可是没想到那王孙公子,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拉紧弓弦,要在很高的地方射击它,正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目标。白天还在树上游玩,晚上被人加上酸醎的作料做成菜肴了。顷刻间就落到了公子手里。“
《吕氏春秋》也有一则寓言:“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呴呴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也。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译文:燕子和麻雀在房檐下争夺好地方筑巢,母鸟哺育着幼鸟,都欢乐自得,以为平安无事了。灶上的烟囱裂了,火苗窜了出来,向上烧着了屋梁,可是燕子和麻雀却安然自若,这是因为它们不知道灾祸将要降到自己身上。
2、麻雀象征祥瑞。
《陈留耆旧传》载:“圉人魏尚,高帝(汉高祖)时为太史,有罪系诏狱。有万头雀,集狱棘树上,拊翼而鸣。尚占曰:‘雀者爵命之祥,其鸣即复也,我其复官也。’有顷,诏还故官。”
译文:圉官(掌管养马放牧等事的官员)魏尚,在汉高祖的时候做太史,因罪被关入诏狱。有许多麻雀,聚集在诏狱外的棘树上,边拍打翅膀边鸣叫。魏尚占卜后说:‘麻雀,象征爵,是吉祥的代表,它反复鸣叫,表示我将恢复官职。’不久,果然有诏书(下令)恢复他的官位。
3、麻雀象征爵,爵雀相通,寓意加官进爵。
爵是古代一种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三代,多为青铜爵,因只有贵族才能使用,故代表高尚的地位,古代高官都有爵位或爵号。
最早的爵字是象形字,为人的手拿住酒杯之形。后来变成会意字,左下是鬯酒,右下是人的一只手,中上部则有像鸟一样的字形。《说文解字》称,上面的鸟字是象征雀,故爵也取雀音。因为雀鸣“喈喈”,谐音“节节”,为节制饮酒之意,故用雀形,以此提醒人们饮酒切莫贪杯。
现代有学者则认为,爵雀相通是因为东周时的一些爵上有雀鸟装饰。前者从文字上进行解释,后者从器形上进行解释,而前一种解释更合理,被普遍认可。
扩展资料
爵雀相通,麻雀代表爵位的历史渊源:
以雀为爵是很早就出现的文化符号。在汉代,这种符号经常出现在画像石、青铜“摇钱树”及灯柱上。如汉代画像石中有一种特别的图案,称为“树下射鸟图”。画面构图常为一棵大树,树上有鸟集于树枝间,有猴子在攀爬,树下有马,还有一个作弯弓射鸟猴状的射手。
这个图案的寓意,有人理解为后羿射日,也有人理解为养由基射猿。但这两种说法都很难自圆其说,鸟和猴同时出现在树上,一定有其特殊寓意。有学者认为,这类图像,其意义是“射爵射侯”。
树上的鸟是雀,代表爵位,“猴”与“侯”谐音,象征封侯,树下有马,象征“马上封侯”。而且画面上的树应该是桂树,象征富贵。这种图案之所以在汉代流行一时,是因为人们早已接受了爵雀相通、猴侯相通的理念。而汉代的“摇钱树”和青铜灯,大多数也是这三种物象的组合。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麻雀的多重象征:有时代表贪图享乐 有时寓意加官进爵
有时代表“胸无大志”“贪图享乐”,有时寓意“勤劳”“自由”。而从青铜时代开始,“雀”一直被视为“爵”的象征。
一:自古麻雀遭鄙夷被嘲讽“胸无大志”
在禽鸟家族中,麻雀极为普通。它身材瘦小,其貌不扬,既没有孔雀、锦鸡那样斑斓炫目的羽毛,也没有画眉、八哥那样婉转动听的歌喉。跟丹顶鹤、雄鹰等高大上的鸟类相比,就更不值一提了。
自古以来,人们常以鄙夷的眼光看待麻雀,用嘲讽的语气评论麻雀,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万雀不及一凤凰”等。
据《战国策》记载,楚大臣庄辛曾以黄雀不知随时有危险为例,讽刺楚襄王不思进取。庄辛说:“(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乎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吕氏春秋》也有一则寓言:“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呴呴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也。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麻雀身上贴满了“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目光短浅”等标签。
二:麻雀象征着"加官进爵"的意思
古代爵雀相通,随着语言和语音的变迁,这种文化记忆有时会被人们淡忘。如现在的普通话,“雀”与“爵”虽发音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而在粤语中,其发音则完全相同,故岭南地区仍延续了这种文化。
如广州陈家祠后进大厅的龛罩台座雕,有一“榴开雀聚”图,以石榴喻多子,以雀喻爵,寓意多子多孙,官居高爵。在北海老街的建筑上,仍可清晰见到“鹿雀聚会”壁画,图中,一只梅花鹿正回头望着枝头上的雀鸟,寓意“爵禄双全”。
三:有时候也象征着“自由”和”勤奋”的意思
麻雀可以到处飞到处叫,可以用来象征着自由。尤其是麻雀与虫子的组合,把麻雀善除虫害的一面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人们对麻雀更加喜爱。也有人把麻雀象征为“勤奋”。
四:还有祥瑞的意思
《陈留耆旧传》载:“圉人魏尚,高帝(汉高祖)时为太史,有罪系诏狱。有万头雀,集狱棘树上,拊翼而鸣。尚占曰:‘雀者爵命之祥,其鸣即复也,我其复官也。’有顷,诏还故官。”《异苑》载:“陈留魏肇之,初生,有雀飞入其手,占者以为卦爵之祥。”
扩展资料:
唐宋以后,花鸟画成为传统绘画一大分支,麻雀的形象又频繁出现在绘画上。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山鹧棘雀图》《寒雀图》《竹雀图》《竹雀双兔图》等。近现代画家任伯年、丁宝书、徐悲鸿等都非常擅长画麻雀。
鸟离不开树,故无论是绘画作品或其他艺术品,麻雀的形象总是以各种树为伴,如梅、松、竹、柳、芭蕉等。如梅树与麻雀的组合,意为“梅雀争春”,竹子与麻雀的组合寓意“节节上升”“加官晋爵”等。
尤其是麻雀与虫子的组合,把麻雀善除虫害的一面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人们对麻雀更加喜爱。如丁宝书的《野雀秋虫图》就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幕,画中两只野雀居高临下,一只立于枝上,一只俯冲欲啄。下面一只小虫子只顾埋头啃叶子,不知道自己危在旦夕。
麻雀有很多种,其中有五种分布在我国境内,树麻雀最常见。但艺术品中有时还出现山麻雀等其他品种,我们在欣赏时要加以区分。如树麻雀和山麻雀虽是近亲,但外观不一样。
树麻雀的颜色远不如山麻雀艳丽,另外还可以看其脸颊是否有黑斑进行辨认,有黑色颊斑的就是树麻雀,无黑斑者则是山麻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战国策》
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麻雀象征着:自由。气量小的女人,目光短浅的人。男子的性器。
自由的象征是麻雀
有一句俗语,“麻雀虽小,五脏具全。”这句话是告诉人们不要小看人,现在提起麻雀,我更说它是自由的象征!
走在回家路上,隐约听到凄凉的丫杈下传来悲惨的哀鸣,可怜的小家伙,它冻僵了,出于同情,带它回了家!把它和家里养的鸟放在了一起,这家伙可真是前生修来的好福气,和家里“高贵的公主”同居一室,共享一食。比起在外瑟瑟发抖,饥肠辘辘的同伴它可安详的多呢!
可是这家伙,只顾自己闭目养神,对丰盛大餐视而不见,以为它饿了就会去理会它们,过了不久,它却一反常态,虎视耽耽的盯着我,扑扇的尚为缓和好的翅膀,在笼中撞击,发出怒吼的声音!羽毛纷纷落下,现在它必定是眼冒金花了,再一会估计就小命不保了!看着它这受罪样子,感觉自己就像强盗一样仗势欺人的剥夺了它的自由,心中泛起朵朵悔恨的浪花!打开鸟笼和窗子,放了它,它如同满弓的箭,射出窗外。
看着它远去的背影,不禁感叹,可真是不知足!现在它比起同伴,天壤之别啊,外面那风雪交加中带有饥寒交迫的日子真值得你向往?我不明白!看来我真是不明白麻雀的心,它宁愿在外面落魄街头,也不愿成为这笼中之鸟。宁愿舍弃性命也不甘抛弃自由,真有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滋味。
看看笼中安然自得的“高贵公主”,再看看远去的麻雀,想到它刚刚的生死之搏,想到它以后的饥寒交迫,感觉到一种新的高贵!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麻雀有多重象征意义,比如在梦中会以麻雀叽叽喳喳的特征来隐喻小肚鸡肠的女性,我们的文化中用燕雀常常用来形容目光短浅的人(燕雀安知鸿鹤之志?),另一方面,麻雀也为男性性器的象征,除了外观形似外,过去人们认为麻雀是鸟中最贪淫的。
麻雀象征着警惕、快乐、创造力和智慧,麻雀虽小,但保护性极强,尤其是作为一个氏族,麻雀不停地忙着筑巢、觅食和保护它们的幼崽,它们提醒人们忙碌的手和头脑能促进快乐和充实的生活。
捡到麻雀代表什么预兆 :
这完全是个偶然事件,没有什么福啊祸啊的说法,坦坦地放心。是个还飞不好的小麻雀,可能还能喂它食它吃,要是老麻雀气性很大,喂食它不吃。
最近做事多不成,运气不好。注意有小人引起的口舌是非之事
最近如果有出行或是聚会之类的事情。是福不是祸,是祸挡不住。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必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