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去年通过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我记得评估指标大概有十八项,我们学校当时评估的结果还挺不错的,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具体的评估方案我给你选登如下:
评什么,怎么评
对高等学校的评估工作,教育部 1990年颁布过“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随后在教育部的许多文件中都对评估工作作了规定。高等学校评估是以教育部颁布的评估方案为依据。本科院校是以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8月12日教高厅2004〔2〕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高职高专是按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进行的。
评估原则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对于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使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估,有不同看法。各类学校办学历史、教学教育水平、软硬件条件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这就存在一个怎么评的问题。
评估实际是评学校三个符合度:
一是学校自己的定位和所确定的目标,与国家、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二是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包括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与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状态与学校自己所确定的目标要求符合程度;
三是学校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自己确定的目标要求的符合程度。
评估是评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用的效域和效度,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也就是说要评下列几方面:
1.是评价学校领导办学和组织教学的效能。评价学校领导的效能,主要是评价领导的眼界、胸襟、魄力,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和发挥成无限的办学成效的功能;
2.是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的效益。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是统帅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纲领,其高度及密度如何,将决定学校本科教学各方面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路子是否顺当,能力是否到位,同样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通过不同的贯彻和落实,其实践价值也不相同。因此,对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的考察,不仅要看有没有,更要看取得的效益如何;
3.评价学校办学条件和设备的效用,对办学条件和设备进行考察,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和主管部门加大投入,提高效率,使办学条件和设备不断改善,使其投人产出比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办学条件和设备的可能性效用和现实性效用,提高其对教学需要的适应度和满足度;
4.评价学校教学运行机制的效率。教学运行机制是学校教学实施过程的依托,包括四大教学管理:计划、运行、质量监控、基本建设,包括机构体系、职能体系、人员体系、制度体系。对教学运行机制进行评价根本是要评价其效率,即教学计划和执行教学计划对于教学改革措施的运行效率,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促进教学发展的效率;
5.评价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资源配置的方式,教学条件组合的形式和教学手段运用的总合,是一个学校教学思想和观念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表征。同样的教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室和实验室、同样的条件和环境,通过不同的培养模式造就的人才,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相反的效果。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是评价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实践的效果;
6.评价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效应。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和基石,决定学校办学的品位、层次和特色,是学校优势所在。所谓传统和特色,意味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有理念型和项目型两种。前者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升华和积淀的精神底蕴和文化品位,后者是学校办学和教学运作中创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模式,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本来就是验证式范畴,以效应的形态让人们感受知识对它的评价,同时就是对它的效应的评价。
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经历了许多变化,目前执行的是2004年8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教高厅〔2004〕21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5年对个别地方作了修改。此方案包括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及1个特色项目。(其中黑体部分为重要项目,观测点省略)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一)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
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
良好: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1),D≤0,有特色项目;
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二)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其中重要指标11项,一般指标8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