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
海洋是地球之母,没有海洋就没有生物,没有我们人类.我们应该珍惜海洋,爱护海洋,而且更要依靠海洋去发展.作为一座蓝色的宝库,海洋很早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先贤的远见卓识.浩瀚的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储藏着地球97.5%总水量,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蕴藏着全球80%蛋白质和75%的石油天然气,不但过去可"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且目前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空间.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及岛屿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除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包括内海,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如能源,金属矿物,化工原料,食品,药物,珊瑚礁,海柳等水下植物等,最重要的是水,空间和环境.目前已探明的资源有:(1)面积广阔的浅海滩涂资源;(2)160多处优良港湾;(3)繁多的物种,记录在案的有2万多种;(4)蕴藏量达数百亿吨的油气田;(5)矿床800多个;(6)含有丰富盐和其他化工原料的海水;(7)潮汐,波浪,海流,盐差和温差等巨大的再生能源等.未探明的资源还很多,如埋藏在深海底下的甲烷,由于低温高压形成一种象干冰一样的结晶体,称海洋底下的可燃冰或称天燃气水合物.将来仅开采这种能源就够人类使用上几百年.因此,科学家认为21世纪人类将回归海洋,将21世纪称为海洋世纪.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电力不足,石油短缺,淡水匮乏,农田减少无时不给崛起之中国以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压力.海洋是沿海国家合法扩展的最后国土空间.直面海洋,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兴海以强国是中国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让蓝色国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应是海洋事业开展的首要任务.
然而大规模高强度的不当海洋开发加速了我国海洋环境和生态的恶化,加剧了海洋环境灾害发生的频度,直接威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也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沿海生态环境已遭受一定破坏,进入21世纪,首先应对沿海海域应进行保护和整治,使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其次是加大海洋开发力度,让海洋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资源,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将我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
一种文明如果是为了获得无穷欲望的满足,而毫无顾忌地掠夺和征服自然,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发展的健康性和持续性就失去了根基.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科学发展观要求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损害,海洋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
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马德毅应邀参加了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投资论坛“蓝色经济——海洋环境保护与石油供给战略及国际合作”专题讨论活动,并从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出建立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的呼吁。
马德毅说,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许多战略家都把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寄托于海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法律,我国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能划归我国的专属经济区约30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前10位,是绝对的海洋大国。另外,在太平洋我国还取得了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开采权。海洋是天然的自然资源宝库和环境空间,为人类对食品、水资源、矿产与能源的需求提供了新的保障。面对电力不足、石油短缺、淡水匮乏、农田减少等给我国造成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压力,直面海洋、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兴海强国是中国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拿人们关注的能源来说,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和进口国。2003年石油消耗量达2.5亿吨,其中进口已超1亿吨,进口依存度达35%。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每年需要石油5亿吨,而那时油气的自给程度不足50%,这将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但有资料表明,我国近海陆架海域含有油气沉积盆地总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预测油气资源分别为240亿吨、14万亿立方米。在全球海洋和大陆冻土带中,甲烷水合物(可燃冰)估计储量相当于已知石化能源总资源量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据估算,仅我国东沙群岛和西沙海槽的远景资源量就达83亿吨油当量。同时专家预测,我国海域潮汐能、波浪能和温差能等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约6.3亿千瓦。
马德毅同时也指出,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大规模高强度的不当海洋开发加速了我国海洋环境和生态的恶化,加剧了海洋环境灾害发生的频度,直接威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也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本世纪历年记录,我国近海受污染面积达16平方公里~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海面积的一半。石油开发和围填海等人为活动导致我国滨海湿地丧失严重。据初步估算,我国累计丧失滨海湿地面积约219万公顷,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
与此同时,我国还存在着红树林生态环境遭破坏、珊瑚礁生态环境丧失、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减少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马德毅说,海洋资源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损害,海洋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关系是一种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间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
马德毅认为,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我们的海洋观必须从过去的一味追求商业利益的资源观转化为生态文明的、体现“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蓝色家园”观。其次要完善法律制度,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海洋;第三,要实施科技兴海,做到高效微创。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在取得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小环境创伤,做到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鱼与熊掌兼得;第四,要控制陆源污染。具体说来要控制流域排污;加强陆域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沿岸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适度集中、深度处理、离岸排放;加强海陆协同,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此外,还要加强海洋生态恢复与建设。实施围填海供给海域面积的总量控制和重点自然岸段的恢复与保护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重点保护滨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及濒危珍稀物种;注重流域中下游水工建筑与河口生态需水相协调,坚持海域使用论证评估制度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度控制养殖密度与规模,实施清洁化生产和循环经济等。
人和海洋应该建立和谐的关系,没有海洋就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最早先都是由海洋中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