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在这个长达一个月的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赤壁之战中的连环计了。
赤壁之战前,曹操派蒋干前去东吴劝降,才使周瑜有机可乘,设了道反间计,让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使曹军失去了二位水军将领;为了迷惑曹操,黄盖和周瑜可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设了道苦肉计;最后庞统假意投曹并“献”了连锁船一计。这三计相连,总称连环计。
在赤壁一战中,东吴明显实力不敌曹操。在以弱无法胜强的情况下,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所以还未开战,周瑜等人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反间计、苦肉计、草船借箭等。他们的精心布置才使火烧赤壁——大胜曹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这个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事。例如,我们在路上遇到几个匪徒时,打肯定是打不过的,所以我们应该跟他们周旋,尽量拖延时间,一旦有机会出现,就应该牢牢把握时机逃跑。
期末考试快来临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抓紧时间复习、做试卷。这和赤壁之战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准备,怎能有把握?
《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和做人的道理,我希望大家都看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西风秋月,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人们要问这首词在这本书里的意义,我想它至少算得上是一个气势浩瀚文采风流的题记,它就是这本书的基调,是一个咒语--整本书逃不过这短短的六十字。
这六十字,它给我们的是一副立体的巨大的历史画卷,这里面有现实的舞台和历史的抽象的角色,而作为作者,他或许就是那个“渔翁”,亦或许不是。他应该是一位“达人”,明于世,而隐于世。
很多看官都误会了,以为那首《临江仙》是出自罗贯中之手,这是在是一个很可惜的事情。古人有三事最为看重,即“立德”.“立功”.“立言”,这其中的“立言”又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或赳赳武夫所能做到的,所以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可惜,后人竟将这首词的作者搞错,作者若有知,岂不悲呛!
那么这首词的真实作者到底是谁呢?近日在阅读李国文先生的散文集《昨夜星辰》的时候,才偶然得知。原来这人名教杨慎,也是明朝中人,书载“其诗.词.曲样样精通,乃当朝名士也”。
真相终于是大白了。我在有愧于这位500年前的名士之余也不禁在想,明朝横亘历史二百余年矣,然大浪淘沙,在不计其数的名士中,作品和名字都能遗留下来为后人所知者却不是太多,就连能够写出这首《临江仙》的杨慎竟也不闻于世了。明朝是一个小说的时代,也是一个绘画的时代,偏偏就不是一个吟诗作词的时代,所以杨老先生是该感叹生不逢时了!
所幸毛宗岗父子在校订《三国演义》的时候,在书的开卷加上了这首词,这一加,书便横生了不少的妙趣,词也便为人人所能朗诵了。
历史有时很会开玩笑,会作弄人,譬如它对杨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