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的武大郎陵墓与水浒中的是同一人吗??

2024-12-31 11:25: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水浒传》中武大郎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对他的悲惨遭遇也非常同情。虽然武大郎在《水浒传》中只能算是一个路人角色,可是他的命运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不是因为武大郎被害,武松也不可能被逼上梁山,而没有武松的梁山,多少要失去几分颜色。


在施耐庵笔下,武大郎的相貌远远不如他的弟弟武松。虽然这两人是亲兄弟,可是武松生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而武大郎却是一副“三寸丁,谷树皮”的猥琐形象。除了相貌之外,施耐庵还给武大郎安排了一个悲惨的命运,成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并且,随着《水浒传》流行开来,武大郎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这让许多武姓之人心里都不是滋味。比如武家那村的村民,他们对此事就耿耿于怀。

武家那村位于河北省清河县,这里正是《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家乡。巧合的是,当地在明朝时期,也有一个叫武植的人被人们唤作武大郎。生活在武家那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是武植的子孙后代,在他们眼中看来,施耐庵是故意抹黑他们的祖先武植。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不但相貌堂堂,而且身高更是超过一米八,根本不是《水浒传》中“三寸丁”的形象。


根据《新清河县志》的记载,武大郎本名武植,是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出身贫寒,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

如果仅仅是《清河县志》的记载,还并不足以证明历史上真有武植其人。可是在河北武家那村,确实发现了武大郎陵墓。而且武家那村在1996年重修武植墓时,还特意立下了一块墓志铭,讲述了武大郎原型武植的真实形象: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从武家那村给武植立的墓志铭来看,武大郎原型武植是一个身材高大、博学多才的美男子。而且还曾中过进士,当过七品知县,更因为清廉公明被乡民送过万民伞。这样一位仪表堂堂的杰出人物,在《水浒传》中却成了“三寸丁”的炊饼师傅,难怪武家后人会对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歪曲武植形象一事耿耿于怀。

武氏后人在时隔数百年之后立碑说明此事,主要是想还武大郎一个清白,向世人还原武大郎的真实形象。那么,《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武植究竟有没有关联呢?其实,在专家眼中看来,虽然武氏后人对武植变成武大郎一事耿耿于怀,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关联。


武氏后人在撰写墓志铭时,主要的依据就是《新清河县志》中的记载。可是,《清河县志》最早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中间先后经历了7次重修,都没有关于武植的记载。后来当地人重新撰写《新清河县志》时,才根据当地流传的历史传说,将武植以民间文学故事的形式加入了新版县志中。

专家们经过考证之后认为,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叫武植的进士,也确实担任过阳谷县县令。可是从他考中进士的时间来看,他乃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早在洪武三年就病死了,《水浒传》更是早就写成了。因此,从种种迹象来看,武植并不是《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原型。


其实,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确实有不少梁山好汉在历史上都有原型。甚至整部小说,都是根据宋朝真实事件改编的。只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梁山好汉,规模远远没有《水浒传》中那么庞大,造成的影响也小得多。而《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武植,虽然两人都姓武,但是两人之间应该是没有关联的。

回答2:

不是一个人,河北发现的这个身高有一米八多,相貌也周正,和水浒里的武大郎没有关系,而且他是一名文人,还当过谷县县令。

回答3:

应该是的,但是现实中的武大郎生活和睦,并没有水浒中那样狗血悲惨,

回答4:

并不是同一个人,真正的武大郎是一个清官,而且没有多矮。